建筑史
-
空间的语言(英)布莱恩·劳森(Bryan Lawson)著;杨青娟等译这部独特的理论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事的建筑空间理念论述。布莱恩·劳森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对这个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打破了以往许多设计理论家们复杂而抽象的专业术语的禁锢。从前“空间”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寻求激发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来进行设计:建筑和城市空间被视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现象;空间亦能容纳、分离、构成、促进、提高甚至褒扬人类的行为。布莱恩·劳森 谢匪尔德大学建筑研究学院系主任,曾著有《头脑中的设计》《设计师的思考》等书。
-
建筑美学(英)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著;刘先觉译本书将建筑美学架构在正统的哲学研究范畴之上。罗杰·斯克鲁顿将建筑的“美学理解”定义为理发、自觉的活动坚持认为很多当代建筑理论误解了建筑的本质,因此必须回归其第一要则。于是,他发展了一种美学判断理论,并确定了该理论对建筑和实物宏观理论的地位。为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建筑学,他强调了美学趣味的客观性和道德的意义,自然可看出建筑物的表现方式孰对孰错。按照作者的观点,建筑艺术是和那些表现艺术有区别的,诸如绘画、戏剧、诗歌、雕刻、甚至音乐,那是由于建筑的某些特性所造成的;它的功能性、本土性、技术含量、公众性和客观性,并且与装饰艺术的紧密关联性。建筑艺术基本上属于一种乡土艺术,它首先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过程。但是,由于建筑师必须使他们的作品适应于已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地形环境中,因此他们下意识的艺术目标受到了环境与各种影响的制约。那么,建筑就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对应”概念的应用。这种概念制约着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一个房间的布置或是一种着装。因此,罗杰·斯克鲁顿强调建筑美学至少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美学。出于这种理由,他总结出对美学的理解是与细部及风格等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它们的恰当性、表达性、美观性和良好的比例使其获得了意义。作者还讨论了浪漫主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设计理论,并抨击了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的美学价值取向。
-
潮汕老屋林凯龙著除了拥有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和众多的圆楼外,潮汕还有比土楼大得多和早得多的古寨和府第!经过分析和论证之后,我发现这些古寨和府第居然是中原古代世家大族居住形式的遗存!那聚居人数动辄过万的古寨和府第,是宋代以前在中原地区流行的“祠宅合一”的建筑体系的复制,例如古画中那令无数学人向往的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 (相传宋太学博士秦太虚卧病时,因观赏了朋友高符仲送来的王维《辋川图》摹本,不觉身与境化,病也好了),以及宋代苏东坡在黄州的宅第似乎就是它们的前身。而且无论从规模布局上,从装饰工艺仰或从建造的方式上,都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这些历史悠久、形制古老的古寨和府第,还体现着纵横四海、富甲天下的潮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财力,深深地影响了潮人文化心态和潮汕民性的形成。本书就试图从文化学和图像学的角度对潮汕大地上的建筑遗存进行巡礼和剖析,阐明它的建筑特点,寻找它的渊源和规律,探讨其对潮汕文化和潮人精神的影响等等。\t
-
L'architecture ancienne/中华风物楼庆西著暂缺简介...
-
西方建筑史(英)大卫·沃特金(David Watkin)著;傅景川[等]译本书是目前世界上最前卫、最权威、最全建筑巨著。出版以后,饮誉遐迩,好评如潮,约翰·萨默尔森爵士评介道:“这是现有的关于西方建筑的最杰出的总结……它代表着卓然不群的学术成就。” 本书图文并茂,但它绝不是摆放整齐、贴有风格标签的展览馆。它从古典渊源审视整个西方建筑的长河,把整个建筑的历史看做是人类心灵的书写、智慧的凝冻和生命的延续。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为整个学科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本书以800余幅生动的图片和60多万飞扬的文字,让人们享受到:古典与现代的交织,宗教与世俗的互映,力与美的和谐,灵与肉的律动……让人们沐浴在人类伟大创造的自豪中,体味美带给人的冲击和震撼。
-
中国建筑杨飞主编中国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被视为东方建筑的典范,与古埃及建筑、古巴比伦建筑、古印度建筑、古爱琴海建筑、古美洲建筑并称为世界六支原生建筑体系,其影响具有世界性。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是以其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及时代的发展为基础形成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中国人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突出了中国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状态,突出了中国人当时的审美意趣和艺术风貌,表现了中国人的时代精神和气质风貌,从而构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盛衰的映照。本书以中国古代建筑的进程为脉络,详尽叙述各个时期中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充分顾及现代读者的读图口味,精心挑选包括历史遗址、现实照片、示意图及考古现场在内的千余幅图片,配合简约的版式和凝练的文字,使文因图而增辉,图依文而益彩,图文并茂,构造一部鲜活耐读的中国建筑文化史,力图使读者多角度领略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和想象空间。·简明体例按年代概括时代风格,分级介绍每段时期中国文化的特点与风尚。·全面收录历朝历代的精品杰构为你呈现文化史上的每一个珍贵的印记。·精美图片从远古至近代,涵盖人文、历史、宗教等多种文化艺术主题,开拓你的艺术感觉空间。·专家级文字文字凝练传神,不仅有细致的赏析,而且生动讲述文化背后的故事。·速成读本简洁到位的引言部分和正文透析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文化史上重要的流派,科学准确的链接为你构建立体的文化史,提供给你广泛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适宜的开本,新颖的版式和缤纷的图片彻底打破文化类书籍的沉闷,随时随地从任何一页都可读起。
-
老上海营造业及建筑师娄承浩,薛顺生编著我是搞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干这一行已有几十年。由于职业关系,我与上海建筑有缘。新上海建筑的许多建筑设计档案,我都经手整理过,有的甚至可以说了如指掌,但是对老上海建筑不甚了解。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先施等四大百货公司,以及其他高楼大厦,上海人以此为荣,外地人拍手称好。但是,知道老上海建筑详情的人不多,那时的书籍也少。记得,我在图书馆里找了半天,有一本讲述老上海建筑的,名叫《旧上海的故事》,还是一本少年儿童读物。 “文革”结束后,正常的学术活动终于可以进行了,我跟着我们设计院章明总建筑师编纂《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原来我渴望了解的情况在这里找到了切入点。近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上海近代建筑的情况,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调查、踏勘和考证研究,逐步积累了许多上海近代建筑的历史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老上海建筑是上海珍贵的历史遗产,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老建筑汇集了当时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等诸多因素,是历史的见证。 改革开放后,反映上海老建筑的书籍陆续出版。我有幸应同济大学出版社之约,与老友薛顺生一起编著《上海老建筑丛书》。我们将老上海的民居、洋房、寺院、教堂、洋行、银行、戏院、学校、医院、工厂等各方面建筑几乎都包罗在丛书的五个分册内。现在,书稿已全部完成,五个分册已出版,作为与建筑有缘的我,终于可以告慰自己,我为上海老建筑的保护尽了一份力。 喜悦之余,总觉得有点遗憾。我们为建筑物立了传,但是营造者和设计者这些建筑行业内的人还是默默无闻。对这些上海开埠以来曾为建设大上海作出过贡献的人写一本书是我的宿愿,但是难度很大。许多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历史资料又贫乏。我拿起笔,又放下,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硬着头皮攻克这个难题。 上海的繁荣,离不开近代城市建设打下的基础。上海近代的优秀建筑,值得保护;为建设大上海付出智慧和辛劳的建筑工人和建筑师,同样值得可歌可泣。本人竭尽全力编著这本书,仅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本书对这方面专题初次尝试,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挖掘材料,充实内容。
-
老楼故事鲁海 著历史无言,逝者如斯。今天的城市日新月异、步履匆匆。而拂去历史的风尘,我们依然需要从城市历史的“文脉”中汲取营养。站在21世纪的起点回望,历史的背景虽已渐渐远去,而历史所赋予城市的文化性格与底蕴却一直向前延伸。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岛、一个充满人文魅力的青岛已伫立于蔚蓝的东部海岸。老楼与老街犹如城市的长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它们目睹了历史的沉浮,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鲁海先生笔下的《老楼故事》、《老街故事》与《青岛旧事》正真实地记录了老城区100多处老房子与老街百年来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历程故事以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往事,它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技与叶鲜活地反遇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
现代建筑(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著;张钦楠等译肯尼斯·弗兰姆普敦,1930年生,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尔讲席教授。他曾任教于本学科内许多一流的院校,其中包括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苏黎世ETH学院,阿姆斯特丹伯拉杰学院(Berlage Institute),洛桑EPFL及维吉尼亚大学。他写有大量关于现当代建筑的论著,并从1986-1990年担任由密斯·凡·德·罗基金会赞助的位于巴塞罗那的EEC欧洲建筑奖评委会主席。 本书是对20世纪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审视,1980年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赞誉,从而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1985年本书再版时,作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新的内容。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充,补充了最新的内容,并对当前特别重要的领域和论点进行了考察。本书的参考文献部分也经过重新审订和扩充。本书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而精致的图片,令本书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建筑与音乐、绘画、哲学的内在联系也更可感知。
-
北京四合院建筑马炳坚编著主要内容该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北京四合院保护、研究、设计、施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学术、技术专著。全书涉及四合院的历史、文化、格据、风水、空间、构造、装修、装饰、设计、施工、保护、修缮等全部内容,是迄今为止包含内容最全,技术、艺术信息含量最大,涉及方面最广的一部四合院建筑专著。本书不仅内容翔实,文字叙述流畅,通俗易懂,而且选用了大量照片和墨线图配合文字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使用方便。本书目录第一章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变革第二章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第三章 北京四合院的风水讲究第四章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关系第五章 四合院建筑及其构造第六章 四合院建筑的装饰和室内家具陈设第七章 私家园林和庭院绿化第八章 北京四合院的营造与保护第九章 北京四合院前景展望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历史研究、古建园林设计施工的广大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建筑系师生、中外建筑学工作者、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广大的古建筑爱好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