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第25卷第2期王杰 著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集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一期根据本年度的学术热点和动态开设相应主题栏目,通过组稿来讨论相关议题。基本内容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媒介美学研究、悲剧理论研究等领域。本期除了上述常规栏目,还特别设置了“跨文化视野下的气氛美学”国际会议专栏,邀请国内外学者对当前美学界的热门议题进行研讨。
-
生命的狂喜[美] 约瑟夫·坎贝尔 著,刘莉 译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神话学大师,而舞蹈是坎贝尔的众多爱好之一,也是他神话研究的重要源泉。坎贝尔的妻子珍·厄德曼是现代舞界的领军人物,被公认为是先锋戏剧运动中重要的艺术家。坎贝尔1972年退休后,和妻子一起成立了“睁眼剧院”,在那里演出了近十五年的舞蹈和戏剧作品。妻子厄德曼是坎贝尔的灵魂伴侣,也是他的缪斯女神,这本《生命的狂喜》正如同他献给舞蹈家妻子的一首情诗。 《生命的狂喜》汇集了坎贝尔之前文集中从未收录的7篇关于舞蹈与神话的文章,以及他的遗世之作——去世时正在撰写的作品《将神话力量注入舞台与视觉艺术》。在本书中,坎贝尔探索了20世纪现代艺术和舞蹈的兴起,深入研究伊莎朵拉·邓肯、玛莎·格雷姆等舞蹈家的作品中蕴含的神话哲学,揭示神话之于艺术与美学的重要意义,更带领读者探索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与自我心灵的关系。通过体验舞蹈艺术,通过形体的跃动,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的力量,达到灵魂与肉体的高度统一。
-
生存-悲剧-超越孙秀昌 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给后世留下了一部论悲剧的文字——《悲剧的超越》。悲剧论与时代意识,意在揭示雅氏论悲剧的衷曲所在;悲剧论与生存形而上学,意在阐析雅氏的悲剧论与其全部学说的内在关联;悲剧论与真理论,意在说明这部节选自雅氏《论真理:哲学的逻辑(第一卷)》(1947年初版,简称《论真理》)一书的文字在其真理论中的位置,进而介绍其悲剧论的运思理路以及译本等情况。本书包含了,雅斯贝斯与其悲剧论、悲剧知识、悲剧的客观方面、悲剧的主体性、悲剧诠释、仅有悲剧是不够的等内容。
-
生命美学潘知常 著该著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个崛起的美学学派——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而立之年”完成的美学佳作。该著“从0到1”,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生命美学”。目前,“生命美学”已经成为一个学派的正式名称,网上搜索也已3280万条。生命美学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自然界生成为人”“爱者优生”“我审美故我在”“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等基本思路,生命美学所力主的美学的奥秘在人——人的奥秘在生命——生命的奥秘在“生成为人”——“生成为人”的奥秘在“生成为”审美的人,以及生命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也都是在该著中业已悉数隆重推出。
-
美学课潘知常 著美学之为美学,无非就是拷问“美的意义”是否存在,就是探讨关于人类审美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而审美活动也无非就是以“超越性”和“境界性”来满足人类的“未特定性”和“无限性”的特定需要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美学就是生命美学,研究的是生命的问题即生命活动的美学向度。本书从“为什么要学习美学”“爱美之心,人才有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审美,故我在”“美在境界”五个方面,对“美”这一古老命题抽丝剥茧,展开了层层推进又深入浅出的讲解。
-
谈美朱光潜 著《谈美》立足于中国传统,通过美学的方方面面,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生活的情趣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本书按照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的特点等的顺序层层展开,一步步提出了美学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作者用书信体的形式写作,始终以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把自己对审美、艺术、欣赏、创作、人生的深刻体悟,流淌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它对于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都会产生深远向上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美的迷雾,激励人们在生活之路上美好地走下去。
-
中国美学 第12辑邹华 著暂缺简介...
-
邂逅错误尼古拉,雷谢尔 著我们的每个信念最终都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的许多信念最终都将成为错误。 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詹姆士、罗伊斯、摩尔和罗素……美国哲学学会会长、著名哲学家尼古拉·雷谢尔从思想、行动和评价中定义了错误的三种类型,并对错误的发生、因果关系和后果进行了全新分析。 他认为,避免错误和获取真理是理性探究过程中截然不同但同样重要的因素,错误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固有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基于此,他定义了三类主要的错误:认知错误(未能获得正确的信念),实践错误(与行动目标有关的失败),价值错误(与评估的错误相关), 并阐述了导致每种错误的因素。 《邂逅错误》从哲学人类学、认识论、本体论等领域对错误进行了一次重新审视。正如本书所述,真理和错误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一个离不开另一个。错误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认知过程中——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没有错误就无法获得真理。
-
智慧的传承吴为民 著中国古人具有独特的智慧及其智慧思维模式,这些智慧都潜藏于历史事件、故事、传说和典籍当中。虽然大多智慧传承至今,但依然有很多没理清正确的对应脉络,只知其然,不知其源;对其智意思维模式的阐释也尚有欠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书从经典的历史文化材料中,主要是老子《道德经》中,分析解码古人智慧思想及其背后的思想逻辑,引导读者领略综合了全局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智慧思维模式,更好地古为今用。本书适合作智慧研究和《道德经》研究的参考读本,及政商精英阅读参考。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曹典顺 著本论文集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编辑。每年推出一辑,其中有相关博士点研究前沿的综述,有各个研究范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有对前沿学术动态的评论,更有相关专访专论。本论文集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编辑。每年推出一辑,其中有相关博士点研究前沿的综述,有各个研究范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有对前沿学术动态的评论,更有相关专访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