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儒藏145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收录《历代名臣奏议》卷254-292。《历代名臣奏议》,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封敕编着而成,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八千余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中国从商朝到元朝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六十多门,辑录包括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征、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偁、辛弃疾、完颜素兰等名臣奏疏。该书取材广泛,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所收宋元名臣奏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七八十,且有上千篇奏议仅见于此书收录,其学术价值尤高。据王德领《(宋代部分)研究》考证,有不少宋人无文集传世,其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有645篇之多;而有些宋人虽有文集传世,但所收奏议不全,有相当数量的奏议又未被其他文献收录,而仅收录于《历代名臣奏议》,此类奏议有345篇。《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的奏议虽然大多见于文集或其他文献,但《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录者时间较早,内容更为原始,更接近原貌。如现存近五百种宋人文集中,由清代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而收入《四库全书》者有120多种。《四库全书》本宋人文集中许多奏议的文字由于避讳,多被清人删改,而《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则往往保留了原貌。在版本学上,《历代名臣奏议》也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
烟雨楼志(清)朱稻孙撰自五代以来,历代以南湖及烟雨楼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文不可胜数,而个把这些诗文整理选编成册的,是清乾隆年间朱稻孙的《烟雨楼志》。这部书虽以“志”名,但实际上是诗文选集。它把历代以烟雨楼为主题的诗文中的精粹之作集成一编,分记、序、传、跋、赋、诗、词等几个部分,分门别类,少了许多翻检之劳,因而这书也是研究南湖和烟雨楼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是书有清乾隆抄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此次彩色原大影印出版,以飨学林。
-
国学经典藏书李如冰 译注暂缺简介...
-
喻林彭君华等《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辑录并汇编先秦至明代中叶文献中与譬喻有关内容的类书。徐元太(1536~1617),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主事、山东参政、浙江按察使、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抚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勋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居家专心著述。“譬喻说理”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先秦典籍到后世佛书、道论,这一方法无不贯穿其中,以精彩纷纶的妙喻,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明清时期,类书的编纂、出版、阅读均趋于繁盛。徐太元别出手眼,以“譬喻”这一特殊的修辞方法为联结点,将古代典籍中有关段落、辞句汇为一编。全书编纂历经二十多年,共120卷,约90万字,引书近三百种,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蔚为大观。取“汇喻为林”之意,名之曰《喻林》。该书分造化、人事、君道、臣术、德行、文章、学业、政治、性理、物宜10个门类。每门又分若干子目,一共585类。层次分明,类目清晰,纲举目张。作者一洗古代类书多割裂删改原文的积习,引书态度严谨,注意保留诗文原貌;且逐条注明书名、作者、卷数、篇名,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引申研读。
-
合刻曹陶谢三家诗[清]卓尔堪 编古籍线装影印。本书为清人卓尔堪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由曹植、陶渊明、谢灵运三人的诗集构成。凡八卷,其中曹植的《曹子建诗集》二卷,陶渊明的《陶靖节诗集》四卷,谢灵运的《谢康乐诗集》二卷。又有三人的传记和总论等。是集所选三位诗人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家,编者卓尔堪通过编选和点评,传达了自己的诗学思想,即坚守诗歌以抒情为务的传统,认为寄托个人情感是诗之本体。此次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写刻本影印,写刻精美,原本有佚名的批注,兼具版本和文献价值。
-
韩愈全集【唐】韩愈 著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
楚辞集注[宋]朱熹 撰,黄灵庚 点校宋朱熹之《楚辞集注》与王逸之《楚辞章句》,并称为《楚辞》学史上两座“里程碑”。本书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晚年所撰《集注》《辩证》及所编《后语》。整理者取宋刻为底本悉加校订。附录两种,收相关序跋与版本著录。本书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一个经过悉心整理的《楚辞》经典旧注本,颇便阅读参考。
-
礼记集解孙希旦 著, 沈啸寰,王星贤 点校本书是清人研究《礼记》的代表作。本书在郑玄《礼记注》和孔颖达《礼记正义》的基础上,博采宋、元以来各家之说,不仅对字句进行充分诠释,而且对典章、名物、制度详加考证,还对宋代理学有所阐发,为想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哲学、文教及礼仪制度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人物志关长龙本书收录有《人物志》、敦煌本《相书》三种、《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鉴》、《人伦大统赋》、《照胆经》、《相儿经》、《神相全编》等十一种作品。所收录作品上起三国,下至明清,时间范围广、代表性强,基本可反映出中国古代相人术的发展脉络。本书搜罗众多版本,广采诸家研究成果,对《人物志》等影响较大、版本较多的作品,进行了重新点校,以期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相对完备的文本。
-
春秋穀梁传穀梁赤 撰,武黎嵩 注译《春秋榖梁传》是战国时期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本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史事,用问答体的形式,逐字或逐层解释《春秋》,是历史文献注释的一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14年,凡2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祭曲、灾异等,是中国汉代经学派的经典之一。该书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