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更多
-
宋仁宗嘉祐政局与福康公主的婚事历史庆历七年,是仁宗即位第25个年头,虚龄三十八岁。五月丙子,他为福康公主择配驸马都尉李玮。至此,嫔御们共诞下三子、八女,惟有皇长女福康公主幸存于世,其他子女都早早夭亡
-
善拓初见——读“苏州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精华”随札艺术近日,苏州博物馆与西泠印社出版社合作,推出“苏州博物馆藏善本碑帖精华”系列,首批面世五种,包括北宋拓《麓山寺碑》、北宋拓《多宝塔碑》、宋拓《古本兰亭》、明拓《孔子庙堂碑》两种和明拓《七姬权厝志》
-
《宋诗选讲》是最好的宋诗读本吗?书评书评人刘铮先生曾于2013年12月15日在《上海书评》发表文章《最好的宋诗读本》(后收入《既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题为《陈寥士的诗话与诗论》,以下简称“刘文”)。
-
陈宝国:《大宅门》二三事书讯宝昌导演留有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原本想在告别仪式上跟他说两句话:“您提携了我,我得争气。”“宝昌导演一路走好。”
出版新书更多
在线读书更多
-
芸斋小说孙犁 著 刘运峰 编选“芸斋”是孙犁晚年的斋号,在他晚年的文字中,多以“芸斋小说” “芸斋琐谈”“芸斋书简”“芸斋断简”“芸斋短简”等冠名。《芸斋小说》所选均为作者的回忆性散文作品,既有对亲人、朋友、师长的怀念,也有对故乡凡人琐事的追忆,更有对人性善恶的文学性解读。分为“芸斋小说”“清明随笔”“乡里旧闻”三辑,有的虽冠以“小说”之名,实乃对生活中人物原型的真实记录。 《芸斋小说》是孙犁晚年作品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也是影响最大的文字。
-
我心中被删除的姑娘君婷 著身为外企高管的朱栗刚过31岁生日,却突然遭遇失婚与失业的双重打击。她暗中接近那个丈夫爱上的女人,却阴错阳差地成为了彼此的闺蜜,并在对方眼花缭乱的社交圈里接触着都市浮华中迥然不同的男男女女。事情的发展和结局令朱栗自己也措手不及…… 该书聚焦于城市中产阶级遭遇巨大人生挫折时的焦虑与自我调适,展开了一场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心灵救赎之路,并在此过程中摹写出都市众生相。
-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著《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散文的代表,1940年7月在重庆妇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萧红。书中除萧红撰写的同名散文名篇之外,另附有许寿裳的《鲁迅的生活》和许广平的《鲁迅和青年们》两篇文章。萧红只是用她的笔将鲁迅先生家的大门敞开,让读者看看那不常见到的鲁迅家居生活;他的家庭、家中的摆设和鲁迅个人性格上的特征及怪癖。本次出版,编者除依据生活书店1946年版本为底本进行编校外,增补了萧红关于鲁迅的多篇作品,涉及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萧红的文字来一睹二十世纪两位伟大的中国作家之间的友谊。
-
条码张成海本书以时间为主轴,以科普为目的,系统重温了物品编码尤其是条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介绍了:条码的起源、条码进入中国、条码事业起步与发展、商品数字化与条码、二维码、物联网与大数据以及条码未来展望等。 本书的特色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阐述物品编码、条码、二维码等专业知识及其在社会生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应用和原理,培养读者对条码知识的兴趣。 读者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大众、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等具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人员。
-
一起走过那年的雨季孙健 著《一起走过那年的雨季》讲述了,岳洋、秦小松、刘双寒、叶小霜、徐雨婷等不同家庭背景的花季少男少女们发生在老师及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震撼力强。不仅描绘了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率真与叛逆,还深度叩问了当前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作品构思灵巧,贴近现实,耐人寻味。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
承接与延续桑兵 著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种。是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桑兵先生的学术随笔集,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从学篇、读书篇、史料篇、治学篇、史法篇。从学篇主要追忆了陈锡祺、章开沅、陈胜粦、龚书铎等诸位先生。读书篇主要讲述读书之法。史料篇、治学篇、史法篇则主要集中于作者的研究领域,从技法层面来探讨史学研究应当关注的角度和问题。本书既探讨读书之法,又传授研究门径,其中更不乏学林掌故,可读性颇强。
-
远的怀念孙犁 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孙犁拿起荒废了将近二十年的笔,写出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怀念老战友远千里。此后又为邵子南、马达、赵树理、茅盾、田间、丁玲等二十多位先他而去的逝者写了哀悼文章,篇篇都是真情实感、情谊深厚。本书上辑是为逝者写的,下辑则写想念尚在的友人。这些怀念的文章辑录成册,也是读者对孙犁先生“远的怀念”。
-
大都市:空间与记忆[比利时] 斯特凡·赫特曼斯(Eeline Crone) 著,张善鹏 译在《大都市:空间与记忆》中,作者游走于欧洲那些深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城市(阿姆斯特丹、的里雅斯特、德累斯顿、布拉迪斯拉发、维也纳、马赛,以及他的家乡根特),他在城市空间漫游的步伐始终围绕着“记忆”这个主题:在维也纳他追随耶利内克和伯恩哈特的足迹,在的里雅斯特他“邂逅”了乔伊斯和温克尔曼,在德累斯顿他“巧遇”了穆里施小说中的主人公……作者借所游历之地的历史文化探讨了构成当代欧洲认同的要素,也探讨了当代都市生活的深层本质。 《大都市》描述了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悟,即以局部的自我迷失,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把游记和哲思结合起来,印证了16世纪的一句古话,“任何旅行都是在家边游走”。
-
纸上卧游记程雨城 著《纸上卧游记》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那不曾存在过的风景。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我们称之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第三站我们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接下来的一站将由《沉思录》的作者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哲学家斯宾诺莎、罗素、《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几位绅士陪同,共同踏上“宿命”之屿。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经过本次旅程,是不是发现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
大湘西演义李康学《大湘西演义》以陈渠珍在政坛上的几起几落为主线,穿插描写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真实再现了大湘西那段风雨飘摇、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沉甸甸的历史。《大湘西演义》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数十人之多,那些有名有姓、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湘西闻人共同演绎了那段错综复杂的湘西历史。读者一册在手,就可全面了解历史的大湘西。
-
林徽因散文精品林徽因《林徽因散文精品》主要编辑有林徽音的散文作品。包括《山西通信》《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彼此》《我们的首都》《致胡适》等。
-
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北京市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 编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绚烂的八百年古都,一座正在迈向世界城市的魅力之城,两岸交流的汇聚之地。她正以开放的胸怀延揽世界级顶尖人才,也以空前的发展速度为他们提供自由挥洒的平台。《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收录了60余篇台生的北京求学感悟。从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到白发苍苍的退休教师,从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到事业有成的教授明星,北京53所高校广开门径,接纳有志而来的台湾同胞。从学校生活的点滴到古城深巷的漫步,从友情的沉淀到事业的转机,台生们亲历了中国大陆的腾飞,获取了广阔的视野与宝贵的人生阅历。《邂逅北京:台湾学生北京求学记》既是两岸教育交流的一段见证,也为台生提供了来京求学的行动指南。
-
远去的书香(凤凰枝文丛)苗怀明 著,孟彦弘,朱玉麒 主编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为学术随笔集。内容集中在淘书、藏书、读书、评书、教书、写书,主要包括四类:淘书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人与事;书评;书话,即因读书想起的一些人与事;作者自己整理、主编的几种书的前言。
-
战国策译注:上下王锡荣、韩峥嵘《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行的一部重要典籍,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所熟知的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故事,和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三人成虎、南辕北辙、抱薪救火等成语皆出自这部经典。吉林大学文学院王锡荣和韩峥嵘教授合作译注的《战国策译注》,包括“解题”,在各国策文前介绍各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策文情况等;“注释”,注释各篇策文中的疑难字词、异文情况;“翻译”,对策文进行贴合原意的白话文翻译。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普及读本,能够帮助读者无障碍地走进《战国策》,领略战国谋士的智慧和风采。
-
凌步拂云滕俊杰 著面对眼前博大的自然之尊,我有无数感受,却无法言简意赅地表达。我搜寻了所有印象中的词汇,难以刻画它的精髓和韵味。悬崖、奇谷、怪石、溪流、瀑布、温泉针叶林、阔叶林……层层叠叠,覆盖山野。
-
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 著《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出道封神的经典散文集,不矫情,不虚饰,不计算,不讲道理,无所顾忌。冯唐坦诚讲述他遇到的各种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书,那些让他理解时间、培养见识、增长智慧的一切,都表达在了这本书里:青春、爱恨、读书、成事、欲望、人生等种种主题,每一篇读起来都是元气淋漓。有些人活着活着就老了,有些人活着活着就成为了自己。用好自己这块材料,和时间把酒言欢。
-
有味汪涵 著《有味》是汪涵就十种中国传统的小手工艺制作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称、箭等所写的散文随笔,抒发了个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迷恋和内心丰富的情怀,并身体力行,制作这些蕴含深厚文化的小物件,在之中书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故事、穿插了对生活事业人生等的感悟。
-
读书漫录孙犁 著孙犁自幼酷爱读书、嗜书如命,所读书的量和所收获的质都很大。他的《我中学时代课外阅读的情况》一文中看他所列的十项项目、所涉及的书目,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再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涉及十分广泛,即使今天的文史研究生也未必都读过。 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中外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与感想;第二辑为作品札记和序;第三辑为阅读古代作品的读书笔记与评论。
-
傅雷家书傅雷,创美工厂 出品《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创作的书信集,编者是傅敏。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家书》里倾注了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浓浓爱意,体现了傅雷“因材施教”的教子观念。
-
为书作嫁程章灿 著本书为“日知文丛”之一种。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历年所写的50篇序跋书评的结集。第一辑“师友因缘”是为师友著作作序,第二辑“舞雩之风”是为学生辈著作作序,第三辑“读书漫评”是为师友之书写的书评,第四辑为“自作跋引”,第五辑为“编校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