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图书
-
2026考研数学这十年王志超本书涵盖了2016—2025年考研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全部真题,精选了1987—2015年考研各卷种中有一定难度或代表性的真题,并配有详细解析,供考生进行练习.本书将真题按考点分类,每一节均分为十年真题、考点分析、知识梳理、方法探究、真题精选五个部分.不但梳理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而且通过例题详细讲解了主要的方法,并对每一节内容作了小结,归纳考研近年来的命题趋势,旨在使考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考研数学。
-
中国情报学历史与发展进程周晓英 等本书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情报学诞生以来的中国情报学发展演变历史展开研究,采用先梳理归纳后分析演绎的方法,梳理中国情报学发展过程中的事件,提炼出一般性的概念,分析发展过程和结果,并阐述情报学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刘晓、约翰·莫弗特李约瑟是 20 世纪中英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人物,二战后期来华援助中国科教事业,走访了 300 多所大学、科研和企事业机构,被称作“雪中送炭”的朋友。提到李约瑟,除了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外,他本人的经历和见闻也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而战时来华的几年(1943—1946)更是堪称传奇。他不仅广泛搜集中国科技史料,考察各地风土人情,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他用当时在中国颇为稀有的相机,记录下流落在穷乡僻壤的文化遗迹和科教星火。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照片资料一直十分缺乏,李约瑟保存下的这批资料显得极为珍贵。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网站首页上,“李约瑟的战时中国照片档案”被作为馆藏特色资源,予以郑重地介绍和描述。《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经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授权,由中科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教授与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馆长莫弗特(John Moffett)先生历时十年共同完成。作者利用李约瑟研究所保存整理的珍贵日记、报告和照片资料,系统梳理了他的在华行程,从而再现了那段科教事业颠沛流离而又弦歌不辍的岁月,彰显出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历尽艰辛、矢志不移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
走进人工智能吴飞本书面向非专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将硬核知识、技术方法与人文历史、人物故事有机融合,理顺人工智能纵向发展脉络与横向科学轮廓。作者以扎实的专业背景、流畅的文笔帮读者理顺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厘清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法,帮读者看懂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变化,从“成天下之才”的角度给青少年读者提供学习建议,树立其科学理想,端正其科学态度,培养其科学思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开卷有益。 本书为第二版,专门添加为本书拍摄的配套视频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供读者访问。本书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
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202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2023》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自2021年 6月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发展研究所成立以来,第二次推出的前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重点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二是2023年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其中,重点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选择对6G移动通信、脑机接口、基因编辑作物育种、类器官技术、增强型地热系统、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人形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无人机海洋遥感技术的全球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2023年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以紧密跟踪最新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为出发点,对2023年发布的国内外重点政府报告、知名研究机构和权威科技智库发布的前沿技术相关报告等前沿技术动态信息进行较为系统的跟踪监测。依据前沿性、重要性和权威性的原则,遴选出20项2023年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5G / 6G移动通信、合成生物学技术、量子计算、脑机接口、氢能、增强型地热、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
科学史研究论丛 第10辑吕变庭本辑收录论文22篇,其中专业论文20篇、综述与书评2篇。主要涉及数学史、农学史、医药史、工艺史、建筑史、文献考释与整理等领域,相关内容有中国古代治河工具木龙研究,双假设法跨文明比较研究,《齐民要术》与粮食作物管理中的数学知识,鸦片戒烟药与民企西药房的兴起,南唐货币的铸造技术特点及其历史地理考察等。此外,还对《中华药学杂志》的发展历程和近代天津海港的检疫机制进行了论述。
-
世界现代化报告何传启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它不仅改变了18纪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人类发展、生态文明和国际体系的变迁,同时有助于文化多样性长期存在。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某种现代化建设,都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一个发展目标。2022年8月,第四届世界现代化论坛在线上举行,论坛设有“创新与现代化”“创新驱动与现代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开放创新与绿色发展”“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现代化的度量衡与中国现代化”等议题,反映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本书是此次论坛主要成果、论文以及对131个国家2018年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量化评估的选编。
-
移动式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张加波等著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装备研发是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龙门式数控机床等传统加工方式在进行大型结构件加工时面临诸多瓶颈问题,而以移动式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加工单元正逐步成为大型化、整体化制造的新趋势。实践证明,优化移动式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采用新的定位、测量技术,并通过工艺过程设计与软件系统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智能化。这种全新的制造方式可以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本书针对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大型结构件面临的加工难题,对移动式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五篇,概述了移动式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移动式工业机器人的组成、控制架构和工艺规划与仿真等,以及其在航天器、卫星等大型结构件加工制造方面的具体应用,表明我国移动式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的技术和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本书适合具有一定工程基础的机械制造、机器人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亦可供相关领域工程师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
中华自然科学社史葛仁考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7章,以及大事记等。该书分别介绍了中华自然科学社成立的背景及相关研究、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创建及前期活动、中华自然科学社的组织及运作、中华自然科学社重庆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分社活动、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后期岁月、中华自然科学社的成就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节点。完整写出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
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仿真技术余涛、吴俣、张文豪、张丽丽仿真作为一种实验手段,在卫星论证、设计、制造与评价中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为适应近二十年来航天遥感的爆发式快速发展,遥感技术与仿真技术的交叉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必然。本书将卫星遥感仿真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不断实践基础上形成对仿真遥感学的认知与理解,构建出像元级仿真理论以及面向遥感信息品种、规格、质量、规模与时效性的仿真技术方法,在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论证等大型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分为理论基础、仿真实验模型集、仿真实验设计与评价方法集、仿真系统与示范应用四个部分,提出了对遥感图像仿真实验手段本质的认识与仿真遥感学定义,以及建立以遥感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仿真M&S、VV&A设定与要求;介绍了有关遥感观测对象参数信息到信号信息再到数据信息的模型集构建,包括描述观测对象状态与变化的参数场信息及相对应的以电磁场为载体的观测对象信号信息,再到将这些观测对象本体论信息转变为数据集的遥感过程;构建了依据仿真任务及实验要求的仿真实验过程构建与评价的模型集与数据集,针对遥感信息获取中的质量、规模、时效性等开展仿真试验并进行评价;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ETE系统及应用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卫星遥感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 审图号:GS京(2024)1323号
-
黄浦江志《黄浦江志》编纂委员会2020年9月,水利部办公厅、中指办联合启动编纂“中国名水志丛书”,《黄浦江志》作为首批17部中国名水志文化工程名单之一,由上海市水务局承编,历经三年喜结硕果,包括一部图文并茂的志书和一部纪实严谨的影像志。全书分为“大事记”“概述”“黄浦江水环境”“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景观”等14个篇目,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图文对照、内容翔实,全志附图332幅,影像长度27分钟28秒。该志书具有较强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以“文 图 影像”的多种形式全面准确地记述了黄浦江的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蜕变历程,反映出黄浦江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一部“存史、资政、育人”的优质志书,也是一部认识母亲河、热爱母亲河、传承母亲河历史文脉的传世之作。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卷吕变庭《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卷》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考察,重点探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试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科技史发展的学术脉络,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结构和发展进行了新的学术审视和反思。此外,《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卷》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是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形成后的一次发展高潮。*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卷》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史展开综合分析及个案、专题研究,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
游动微纳机器人李隆球 常晓丛 周德开 吴志光微纳机器人技术作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融合了材料、机械、化学及纳米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游动微纳机器人创新设计和制造等难题,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微纳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基础知识,从游动微纳机器人的创新设计到不同形状游动微纳机器人的制造,从游动微纳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到控制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最后概述了游动微纳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本书可供机械、材料、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纳米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阅读。
-
隧道掘进机大数据挖掘关键技术宋学官 石茂林 张超 庞勇 孙伟 王一棠基于对隧道掘进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长期研究与积累,作者密切结合工程数据空间特征提取、时序特征提取、关键运行参数预测、隧道施工地质预测的实际需求,系统地阐述和总结了隧道掘进机大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介绍了隧道掘进机运行数据空间特征提取方法;第二篇进一步考虑运行数据序列关系,介绍了隧道掘进机运行数据时序特征提取方法;第三篇依次引入机理、地质等其他相关数据,介绍了隧道掘进机关键运行参数预测方法;第四篇重点关注隧道掘进机运行与地质数据的关联关系,介绍了隧道掘进机施工地质预测方法。本书可供从事隧道掘进机大数据分析及相关领域,如数据挖掘、算法设计、运行维护、管控平台开发的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
述说计量诸葛欣 著在中国五千年的度量衡故事中,度量衡的传承没有变化,只有量值大小的改变。“千克原器”是世界计量制度统一的坐标原点,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是七个国际基本单位制。计量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本书中,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述说计量。计量涉及工业、科学、生活,随处可见。我们主要讲述计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代度量衡、今日计量与民生,让读者知道计量,了解计量,知道计量是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2018年7个基本国际单位全部实现基本物理常数定义,完成量子化,定义于2019年国际计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计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些计量的小故事以时间为顺序,受众是一般读者,而不是计量专家,这不是一本历史书。旧时计量人员的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他们为计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基于运动智能的机器人开发与控制张春松 唐昭 戴建生本书提出了“运动智能”的概念,并从该角度详述了机器人模块控制、整机开发及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针对轮毂模块控制和关节模块控制介绍了智能电机驱动器和智能伺服舵机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以轮毂模块为驱动的平衡小车、麦克纳姆轮移动平台以及以关节模块为驱动的五轴机械臂和四足机器人的开发实例,详细讲解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建立方法、实物样机组装和编程控制。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程序代码与理论公式相对应,便于读者体会机器人理论建模到编程应用的实践过程。本书可作为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机械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精密仪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器人驱动器和本体研发的科技人员阅读。
-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教育变革吴志军本书以新科技革命为切入点,针对设计产业转型过程中对设计人才的新需求,聚焦于工业设计教育的变革,主要内容涉及:新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对设计专业教育的影响,设计教育范式的历史演变及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范式转型与重构的机制、逻辑和路径;工业设计教育的知识系统及生成模式;工业设计教育的场景及其组织模式;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协同耦合机制及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设计教育变革的案例研究。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从工业设计教育变革的角度揭示和建构应对不确定时代的学习动力与策略。
-
新时代我国情报工作的发展吴晨生 李慧 等本书站在我国情报工作发展的时代潮头,以新时代、新机遇为背景,以“转型”和“融合”两大核心问题为主线,着力从情报工作的使命担当、重点任务、情报机构的智库能力提升、国家情报工作体制构建等方面规划勾勒新时代我国情报工作战略转型的总体方向,为我国情报工作未来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和大展宏图的愿景。
-
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传播刘兵,鲍鸥本书基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师生们在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传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编史学、科学史与科学方法,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传播案例研究等。
-
数字传感技术与机器人控制王宏 史添玮 孙广彬 黄海龙 等感知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前端,精准感知和获取信息是后续进行信息特征提取与机器人控制的基础。本书由浅入深,详细地介绍了拟人数字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方法,并以仿人机器人作为陆地机器人代表,以基于脑-机接口控制的多旋翼飞行器作为空中机器人代表,形成了本书基本原理的典型应用场景。全书包括四篇,即智能感知与数字信号处理、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多旋翼飞行器目标搜索、软硬件实验平台。书中采用Python和MATLAB语言对传感器感知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将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读者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与传感器技术创新性地设计与开发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本书可作为机器人、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阅读和使用。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