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思与行张淑林 主编《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在总结、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过去3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从编者独特的视角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和理性的审视。《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共收录了50篇编著者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既包含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的理念和探讨的阐述,也有关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位授予、专业学位及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内容。根据这些论文内容的特点,将其按“理念篇”、“实践篇”、“探思篇”和“启示篇”分类编排,每篇配有篇首语对该篇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融实践经验与理论探讨、深度思考与理念创新于一体,对于总结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增进各界对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的了解,推动研究生教育战线的改革探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增订教育行政大纲常导之 编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汇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时任我社副总编的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纪历程,鉴往追来,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铺设中国教育科学的桥梁。这是一项承接前人、嘉惠后学的教育学术工程。
-
对话教育热点2010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组织编写本书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诞生、灾后教育重建、入园难和入园贵、校园安全、教育家办学、学生厌学、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瘦身”等16个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解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疑虑。全书从人们身边的鲜活事例谈起,以生动的事实和真实的数据说话,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可读性,是了解教育政策形势、展望教育改革发展未来的重要参考。
-
对话教育热点2010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 编写本书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诞生、灾后教育重建、入园难和入园贵、校园安全、教育家办学、学生厌学、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瘦身”等16个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解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疑虑。全书从人们身边的鲜活事例谈起,以生动的事实和真实的数据说话,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可读性,是了解教育政策形势、展望教育改革发展未来的重要参考。
-
中国教育史专题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褚宏启 主编是为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水平而搭建的学术平台。旨在呈现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传播教育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趋向和学术风气,尤其注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突破,以引导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不断前进,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改善中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提升中国教育管理的实践水准。
-
中国教育思想简史孙德玉 主编《中国教育思想简史》突出实践性知识,增强现实指导意义。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作用迄今为止没有受到重视。教育史课程在教师教育中能不能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课程应当如何开设?这些问题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
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成刚 著由成刚编著的《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共分三篇,《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的第一篇对我国教育投入的充足问题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第二篇从教育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第三篇首先从规模经济入手,根据高校数据利用相关计量技术得出一些比较清晰的结果,接着着手考察高校的综合运行效率,并比较不同技术方法的结果,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
-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5·12教育重建研究”课题组 著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1灾区教育重建研究》不仅是四川教育人应对灾难大考的答卷,更是当代人留存给后代的一份珍贵遗产。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率先思考教育软件重建问题,强调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思考教育软件的匹配和提升,从“教学重建、心理重建、师资重建、制度重建、校园文化重建和赈灾遗产”六个方面,探讨软件重建的路径和方法。二是服务决策,指导实践。面对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针对灾区教育重建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题,课题组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始终致力于解决和回答“重建什么”、“怎样重建”等重大问题。课题研究围绕重建实践开展和深化,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检验,形成了大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行政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教育发展振兴提供了宝贵指导,为软件重建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三是总结规律,服务发展。教育重建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物质成就,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抗震减灾和灾后重建经验,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振兴的宝贵资源。
-
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肖君 著《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建设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国内外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现有平台的共同特性以及对构建面向上海学习型社会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启示,对面向上海学习型社会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学习模式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实现上海“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