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追梦者的足迹彭迈,吴立 主编本书记录了从化三中人对“乐美”教育的思考、探索的心路历程,重点反映“乐美”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德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教育评价和教师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内容包括“乐美”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乐美”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乐美”学校德育的构建、“乐美”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乐美”校园文化活动的构建、“乐美”学校教育评价的构建、“乐美”教育的教师文化?设等。本书可为中等学校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
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武德昆,曲绍卫 主编《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从中国教育经济理论发展的视角,探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观照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投资、职业教育投资、成人教育投资以及中外教育投资比较研究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与咨询服务,力求成为国内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学术交流沟通的渠道。
-
30年重大变革杨金土 主编本课题的任务是求证和记录“史”中的要事,而不是写“史”,因此一般不涉及对于这些要事历史意义的评价,也并不直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重要事件等不同层次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和编纂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努力把握和处理好如下四个关系。一是职业教育发展同经济、社会、就业、科技发展的关系。它们既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始终努力把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思考。二是职业教育同整个教育的关系。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指示精神,认真理解温家宝总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 为整个教育的“重大变革”之一来看待的深刻含义,把握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与职业教育兴衰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个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审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变迁和功能变化。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改革开放的关系。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进行改革和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和改革开放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本书各个条目当中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四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挫折之间的关系。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同时注意其间所遭遇的挫折和起伏。我们认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因此如实记录这样的轨迹,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应有态度。
-
中国教育史王凤喈 编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汇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时任我社副总编的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纪历程,鉴往追来,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铺设中国教育科学的桥梁。这是一项承接前人、嘉惠后学的教育学术工程。
-
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朱永新 著2007年,我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一次有关教育问题的发言,引起了许多同志的共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当场表示,应该就中国教育的改革进行一次“思想大讨论”。他把我的发言稿和他的建议转给上海的某家著名报社,希望能够展开一场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但是,这封信一直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最后的答复是,教育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恐怕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人民群众是最通情达理、最富有智慧的。医疗改革的方案公开征集意见,很快就有了一万多条建议与意见。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订,也吸取了民间的许多智慧。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大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问题,理所当然更应该听取民间的意见。过去我们经常讲“人民教育人民办”,就应该不仅仅指让人民出钱出力,同时应该指让人民出主意。
-
海峡两岸及港澳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李子建 主编20世纪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政府的共识。李子健编著的《海峡两岸及港澳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以海峡两岸及港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状况和经验为蓝本,期望藉文字的力量,更广泛地传播可持续教育发展的信息,在社会上积极推动可持续教育的发展。
-
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张哲英 著《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以清末民国时期为基本时间段,以《国语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为背景,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人物,努力探索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基本状态及其意义。
-
思与行张淑林 主编《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在总结、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过去3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从编者独特的视角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和理性的审视。《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共收录了50篇编著者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既包含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的理念和探讨的阐述,也有关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位授予、专业学位及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内容。根据这些论文内容的特点,将其按“理念篇”、“实践篇”、“探思篇”和“启示篇”分类编排,每篇配有篇首语对该篇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思与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融实践经验与理论探讨、深度思考与理念创新于一体,对于总结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增进各界对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的了解,推动研究生教育战线的改革探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增订教育行政大纲常导之 编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汇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时任我社副总编的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纪历程,鉴往追来,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铺设中国教育科学的桥梁。这是一项承接前人、嘉惠后学的教育学术工程。
-
对话教育热点2010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组织编写本书就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诞生、灾后教育重建、入园难和入园贵、校园安全、教育家办学、学生厌学、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瘦身”等16个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解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疑虑。全书从人们身边的鲜活事例谈起,以生动的事实和真实的数据说话,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可读性,是了解教育政策形势、展望教育改革发展未来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