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武德昆,曲绍卫 主编《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从中国教育经济理论发展的视角,探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观照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投资、职业教育投资、成人教育投资以及中外教育投资比较研究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与咨询服务,力求成为国内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学术交流沟通的渠道。
-
30年重大变革杨金土 主编本课题的任务是求证和记录“史”中的要事,而不是写“史”,因此一般不涉及对于这些要事历史意义的评价,也并不直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重要事件等不同层次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和编纂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努力把握和处理好如下四个关系。一是职业教育发展同经济、社会、就业、科技发展的关系。它们既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始终努力把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思考。二是职业教育同整个教育的关系。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指示精神,认真理解温家宝总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 为整个教育的“重大变革”之一来看待的深刻含义,把握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与职业教育兴衰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个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审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变迁和功能变化。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改革开放的关系。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进行改革和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和改革开放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本书各个条目当中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四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挫折之间的关系。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同时注意其间所遭遇的挫折和起伏。我们认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因此如实记录这样的轨迹,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应有态度。
-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褚宏启 主编是为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水平而搭建的学术平台。旨在呈现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传播教育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趋向和学术风气,尤其注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突破,以引导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不断前进,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改善中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提升中国教育管理的实践水准。
-
中国教育思想简史孙德玉 主编《中国教育思想简史》突出实践性知识,增强现实指导意义。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作用迄今为止没有受到重视。教育史课程在教师教育中能不能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课程应当如何开设?这些问题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
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成刚 著由成刚编著的《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共分三篇,《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的第一篇对我国教育投入的充足问题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第二篇从教育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第三篇首先从规模经济入手,根据高校数据利用相关计量技术得出一些比较清晰的结果,接着着手考察高校的综合运行效率,并比较不同技术方法的结果,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
-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5·12教育重建研究”课题组 著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1灾区教育重建研究》不仅是四川教育人应对灾难大考的答卷,更是当代人留存给后代的一份珍贵遗产。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率先思考教育软件重建问题,强调在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思考教育软件的匹配和提升,从“教学重建、心理重建、师资重建、制度重建、校园文化重建和赈灾遗产”六个方面,探讨软件重建的路径和方法。二是服务决策,指导实践。面对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针对灾区教育重建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题,课题组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始终致力于解决和回答“重建什么”、“怎样重建”等重大问题。课题研究围绕重建实践开展和深化,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检验,形成了大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行政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教育发展振兴提供了宝贵指导,为软件重建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三是总结规律,服务发展。教育重建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物质成就,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抗震减灾和灾后重建经验,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振兴的宝贵资源。
-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袁振国 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质量是教育的根本,教育质量观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对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书不仅梳理了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政策与理论,而且从国际视野分析了国外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教育质量标准的实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探讨。
-
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吴德刚 著《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措施及其效益,总结了少数民族教育和人才培养基本经验,对深化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思考和措施。
-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吴德刚 著本书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具体来说,本书对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等宏观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进行了分类研究;对缩小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性别差距、民族差距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对市?经济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战略对策进行了思考。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中国西藏教育研究吴德刚 著《中国西藏教育研究》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我国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特点、民族特点和区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以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矛盾和特殊性为主线,从历史唯物论和现代系统论的角度,探析了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揭示了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九大矛盾,提出了改革发展西藏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对策。《中国西藏教育研究》还充分论述了新中国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国际上的人权意义。《中国西藏教育研究》是目前我国系统研究区域民族教育研究的专著之一,对于加快我国贫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