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民族史研究华祖根,卢勋编本书收录:《中国远古的各部落集团》、《试论南诏官制》、《元代云南地区的白人》、《论历史上回族多种经济的形成》等18篇文章。
-
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本书辑录史料7种:《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吴忠信入藏日记》、《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等。
-
晚清国粹派郑师渠著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一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于1983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工作。17年来,先后有839人在我校取得博士学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级党政机关的业务骨干,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本学科领域非常知名的学者,一部分同志则担任着非常重要的领导职务。他们都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
中国救荒史邓云特著暂缺简介...
-
彝族文化研究论文集朱文旭著本书收入论文18篇,包括《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彝族召魂习俗初探》、《彝文说略》等。
-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刘俊文主编;许洋主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7卷)》为思想宗教卷,收论文18篇,内容涉及先秦至明清的思想史及魏晋以来的佛教、道教、摩尼教等,论述精辟,有些论题为我国学者未曾涉及,可供借鉴与参考。
-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刘俊文主编;辛德勇等译片断: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同书,卷二五《郊祀志》下载云: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此二文,据前者,则休屠王、金人、径路神之祠各一,合计三所;据后者,则休屠王被併巳於经各申司;后不一致。但若解释为:休屠王、金人、径路神三匈奴祠同在一处,而其代表者乃至总称则为径路神祠,则前后並无矛盾。总之,休屠祠、金人祠、径路神祠三者中,之所以仅有径路以神名径路神称呼,乃因径路是異於金人之类的神主,被直接视为神灵即神像之故。此径路神祠,在单于庭中亦有,《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载当地的胡巫之语谓:先单于怒曰:“胡故时祠兵,常言得贰师(李广利)以社,今何故不用?”此处“祠兵”一语,照字面读为“祠兵径路”,因而径路本身即作为神灵,成为匈奴直接祭祀的对象,殆无疑义。若然,则径路就是匈奴唯一的神像。不过正如我已考证的那样,这是径路——akinakes型短剑——从西徐亚(Scythia)方面,经西伯利亚,流传至匈奴,与之相关的宗教习俗——以俘虏为犠牲,祭祀军神阿雷斯(Ares)神像的习俗亦隨着传入的结果,〔五七〕並非匈奴本身的萨满信仰神灵观所自生。换言之,径路神像对于大体为最素朴、最本源的萨满信仰信奉者、连神主亦很少使用的匈奴而言,乃例外之存在。此剑之奉祀,作为古代北方欧亚人的祭祀,在谈及西徐亚(Scythians)、阿兰、匈奴、贲(Huns)等之时,之所以常常特别指出,是因为他们的多以自然物为神灵依附物,几乎不製作神主、神像,更没有人工的社殿之类的宗教,不为其他偶像崇拜宗教的異民族所理解;只有其祀剑,由于具体之故,特别惹人注意。例如阿米安努斯·马塞林努斯有关阿兰的祭祀之叙述,〔五八〕即为其例。文云:在其国见不到社殿、圣所,也没有一处可算是藁葺的小屋。只是依蛮人之习俗,将随身的剑竖于地上,以之为军神,恭敬地加以奉祀。换言之,对希腊、罗马人而言,古代北方欧亚民族直接以自然物为神灵的依附处,而不是以社殿、圣所为依附物,完全不能理解。相反地,汉人对于匈奴的祭场“茏城”、祭礼“蹄林”,从不漏过地加以记录,堪称是观察敏锐。结语要言之,匈奴的祭祀,以在自然林木或堆竖著树枝之类的所谓茏城,祭祀天上界、地上界、地下界之诸神灵为根本,有时製作柱子状偶像以为神主,但较少;只有径路刀是作为军神之神像,成为直接祭祀的对象,但此不外是外国宗教习俗影响的结果。
-
黑龙江民族历史与文化波·少布主编本书并非名篇巨著,它却以纪实的笔调,朴实的风格,严谨的态度,热情洋溢地反映了我所十年学术研究的成长历史。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这对广大读者了解黑龙江省民族研究的发展状况,认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对激发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分为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四个部分。本书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十年来所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就,是全体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北方民族研究工作的一份贡献。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的或当代的民族问题。或对一个历史时期,或对一个民族区域,或对一个民族实体,或对一个民族事象,做了较为科学的、详尽的论述。
-
藏学研究论丛藏学研究论丛编委会本书内容包括:西夏与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关系初探、萨伽派在安多藏区的传播概述、西藏教派势力与元朝统治集团的宗教关系、略论元代对藏区的赈济、元代西藏腹地的政教斗争、青海隆务寺早期历史初探、明朝末年西藏的藏巴汗政权、宋代河湟吐蕃地区历史地理问题探讨、吉隆贡塘王城及卓玛拉康遗址的调查与阿里贡塘王国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明代藏区行政建置史迹钩沉、论宋元朝时期的藏族文化、藏族人名折射的文化特征、藏巴汗《十六法》试析、宗喀巴止观理论及其哲学意义、藏学故乡在中国、藏学研究论文简介等。
-
塔塔尔族周建华,郭永瑛著《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最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备图书之一。由于这套丛书出版的时间长,印数少,因此,要找到一套完整的图书就非常不容易,这就给图书馆收藏和读者购买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民族知识类的读物需求逐步增加。一些读者纷纷来函,要求我社再版这套丛书。因此,我社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修订再版,以满足读者的热切需要。这次再版修订工作,除对个别图书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外,大部分图书保持原来的框架体例不变。对部分图书,删节了个别陈旧的内容,增添了一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诸如文化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字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数据。增加了图片,重新设计了版式,并依据中华世纪坛民族浮雕图案设计了各民族的象征图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宣传读物,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通俗性读物,以及用来作为公共图书馆藏书或者连队图书室、中小学图书室、乡镇文化站装备用书,都是非常适宜的,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