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陈茂同著本书为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著作.书中记载了自原始社会禅让制到奴隶社会世卿制,到封建社会各种选官途径.介绍了选贤任能,军功晋爵、世官世禄、招贤纳上、征如辟除、察举荐举、恩荫承袭、权力赀选、计吏拜官、技艺入仕、九品中正、世家门阀以及隋唐朝以来普遍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等等。书的后半篇罗列“君权论”、“宰相论”、“将帅论”、“宦官论”、“外戚论”、“关系论”、“党争论”、“贤材论”、“荐举论”、“科举率”等十大论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种官员及与选官制度有密切关系的各种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本书录引的资料,主要来自各朝史籍文献及有关专著、朝野笔记等;同时,还吸取了古今不者、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便于论题的深化研究。
-
彝族典籍文化朱崇先著整理翻译民族古籍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科学研究。中共中央(81)37号文件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的宝贵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为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精神,国家民委建立全国性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从而加强了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这是发扬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少数民族有文字的很少,尤其有自己古老文字留下传统的经籍的民族就更少了。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有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的彝文古籍和金石铭刻,这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整理彝文古籍,不仅是发掘彝族文化,对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彝族典籍文化研究》是彝族中年学者朱崇先继他已出版的《彝族典籍文化》后又一部对彝文经籍整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的专著。这是作者十多年来,从事彝文古籍整理中对理论研究和科学方法的探讨写成的。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九章,全面叙述古彝文的起源和文字类型、彝文经籍的传承和分类、彝文经籍整理翻译和注释以及彝文经籍研究史和地区不同类型,较前人这类著述有推陈出新的丰富内容,对培养新一代彝文经籍翻译整理工作者是很及时的教材。
-
藏学研究论丛拉巴平措本书内容包括:清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发展;从驻藏大臣设立前后谈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关系-驳范普拉赫先生的“藏满关系”、“保护与被保护关系”之说;清朝《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行与祖国的统一;清朝政府对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平“准”驱“廓”之战及其历史意义;近代西藏分裂和反分裂斗争述略;清末经营川边与划瞻对归川属;清代西藏地方政权建制及其沿革初探;金瓶掣签制度的渊源;清代藏区传统的儒学教育综析;浅谈《噶伦传》的史学价值;青海塔尔寺调查;历世夏日仓活佛传略;《红楼梦》与藏传佛教有关的一个问题;谈谈传统藏学的学科体系;藏学研究论文简介。
-
蒙古与教廷(法)伯希和(P.Pelliot)撰;冯承钧译蒙古人西征打开了中国和欧洲交往的道路,导致罗马教廷向蒙古大汗的一系列遣使,教廷档案馆保留的文书,教会史书中的有关记载,都是这方面史实的鉴证,一直为学者们重视和研究.伯氏此文乃分三次发表,第一卷在1923年,第二卷第一、二两章在1924年,第三章在1931年,相隔有七年,因此前后有些地方稍嫌重复,但此文引用了大量的拉丁文和波斯文史料,教会史书以及一些西方学者写作的有关专书和论文,有不少是我们不易见到的,特别是关于列边阿答,阿思凌、安德·龙如美三人事迹的说明和考证,对中外关系史,蒙古史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白族本主文化杨政业著本主——白族独特的宗教信仰。本主文化的核心是对村社保护神“本主”的全民性崇拜,它从宗教的角度折射出白族的家庭、社会、阶级、国家以及生产方式、伦理道德、哲学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风貌,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白族本主文化》以新颖的学术视角首次将本主崇拜的农耕性、村社性以及本主文化的缘起、神格谱系、祭祀典仪、神话传说、寺庙建筑等作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和描述。
-
中国文化史纲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例证,新观点、新方法及简单的笔墨,从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宋元明清,直至五四运动,勾画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的轮廓。《中国文化史纲》由冯天瑜编写。冯天瑜,湖北红安人,1942年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1992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世界著名知识分子”称号。
-
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祝注先主编少数民族的诗歌,大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民间诗歌丰富在少数民族文学遗产中,民间诗歌占很大比重。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史诗还是小调,都显出了超凡的奇观。创世史诗产生于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是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凝聚着这个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智慧经验和知识财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风格不一而内容大体相似的“创世纪”。就英雄史诗而言,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拉斯》等,以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而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第二,载体形式多样 文字是书面诗歌的载体。少数民族的书面创作,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类型: 1.用民族文字创作 许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藏族的书面诗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建立的吐蕃王朝,但当时多为当事者随口吟唱,而由他人整理记录。真正的勃兴和发展是在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的十二世纪前后。纳西族使用的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相传创制于 一千余年以前。东巴文主要用于书写东巴经,这种经文记述宗教方面的内容,但亦有早期的文学作品。彝文、傣文都留下了诗歌遗产。蒙古文的诗歌创作发韧于鸦片战争(1840年)前后,古拉兰萨是最早的开拓者。维吾尔族的先民在历史上使用过多种文字。最早的古突厥文(即鄂尔浑——叶尼塞文,或称如尼文)曾在公元九世纪以前广泛采用。以这种文字书写的文献多是一些碑铭。回鹘文使用时间较长,由于宗教斗争,文献散佚严重。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文逐渐成为其民族文字。公元十世纪以来维吾尔族的文学典籍都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中古时代的契丹、女真、党项等虽然已经消亡,但留下了用民族文字记载的诗歌遗产,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鲜卑族曾有“国语”(鲜卑语)诗歌专集,可惜早已散佚。2.用汉文创作少数民族学习华夏汉文典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述了戎子驹支朗诵《诗·小雅·青蝇》痛斥小人进谗的故事;春秋末年鲜虞族建立了中山国,《韩诗外传》说中山君好诗,特别是《黍离》与《晨风》(卷八);孔子七十二个贤徒,狄黑、左人郢都是狄人。 少数民族的汉文诗歌于文献中尚能找到先秦时代的作品,但是最早留下姓名的诗歌作者是西晋的翾风。这是一位青年女诗人。十六国时代汉国的建立者匈奴族刘渊刘聪父子皆雅好诗书,创作虽全散佚,史乘记录当为可信。前秦氐族苻坚,敦化文教,志在混一六合,明人杨慎《升庵诗活》赞其诗作残句“何让汉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民族交融的积极倡导者,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文化的提高。此后,少数民族的汉文诗作,层出不迭,成绩斐然。至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少数民族以其高歌长吟,汇人了汉文学发展的滚滚洪流。元、清两代是少数民族当政的王朝,和历代统治者 一样,他们都以继承中华文化传统为己任。政权的优势,为蒙古族、色目人、满族文学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3.汉文翻译在世界诸多民族尚无文字之前,汉字即已广泛使用。有些少数民族的诗歌,文献资料载明系出自于翻译。像《越人歌》、《莋都夷歌》,少数民族语言的汉字记音一直保存完整;《匈奴歌》、《敕勒歌》虽无少数民族语言的汉字记音,而其出于翻译,亦是略无疑义的。4.汉文和民族语汉字记音这样一种类型早在唐代即已出现。《玉谿编事》、《锦绣万花谷》载南诏骠信星回节游避风台与清平官赵叔达唱和的诗就是这种作品。清人李调元的《粤风》,收录了许多用汉字记音的壮歌、俍歌和瑶歌,其间杂有汉语语词。也有用汉字记音的作品,如壮族的伦理长诗《传扬歌》、侗族的史诗《起源之歌》,就是这类诗作。当然其间也间杂有汉语借词。第三,多元发展系统少数民族诗歌的多元发展系统是由多种载体形式所决定。载体形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于汉语文和民族语文的交错这一焦点。有的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可是,其诗歌载体却并不限于民族文字,即同时还使用汉文进行创作。因此,也就形成了多元发展系统。 例如蒙古族、维吾尔族自有其民族文字书写的诗歌,可是,亦有大量的汉文诗歌。十三世纪初期,成吉思汗以马上功业取得天下,在西征中,又有大量维吾尔族加入了蒙古军的远征行列。急暴的军事征伐与随之而来的政治变革,使得许多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涌入中原大地。耳濡目染,陶冶沾溉,造就了一批俊彦英杰。明人戴良在回回诗人丁鹤年的诗集序中说:“我元受命,由西北而兴,若回回、吐蕃、康里、畏吾儿、也里可温、唐兀之属,往往率先臣顺,奉职称藩。其沐浴休光,沾被宠泽,与京国内臣无异。积之既久,文轨日昌,而子若孙遂皆舍弓马而事诗书。至其以诗名世,则贯公云石、马公伯庸、萨公天锡、余公廷心其人也。论者以写马公之诗似商隐,贯公、萨公之诗似长吉,而余公之诗则与阴铿、何逊齐驱而并驾。他如高公彦敬、犭夔公子山、达公兼善、雅公正卿、聂公古柏、斡公克庄、鲁公至道、三公廷圭辈,亦皆清新俊拔,成一家之言。”这一段话,说到了少数民族诗人成长的政治背景以及他们的汉文诗作的师承所自。
-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陈国灿著本书是在著者多年研究整理研究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它不仅对马伯乐整理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作了修订,还收录了大量著者多年来的研究新成果,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适合大学历史相关专业学生参考、阅读、使用。清末,英人斯坦因第三次来华所得吐鲁番出土文书,由法国人马伯乐整理出版,但文书均依性质分类序列,不能按墓葬归原,使得多数无纪年的文书不能断代,不利于研究,本书是陈国灿长期从事吐鲁番文书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新编定的吐鲁番文书,它明确了文书的墓葬归类,拼接了残片,纠正了马伯乐的许多错误,补充了马氏遗漏未收的文书,使得这批文书大为改观,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收录了著者对若干组文书作的前人未多涉及的研究,为文书学和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著者有着多年整理文书的经验和对历史的长期研究,发表具有高水平的有关论文早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这是一部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它的出版会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吐鲁番文书及隋唐史的研究。
-
中国档案事业史周雪恒主编《中国档案事业史》是一门研究我国档案、档案事业、档案学产生、发展的专业历史课程。它是高等学校文科档案专业必修的主要科目之一。本书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所作系统阐述,在于探求发展的规律,阐明其对于各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以期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借此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和档案事业的热爱。此次编写,在内容和章节上对《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作了较大的充实和调整。其一,本书增补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书和文书工作史部分。这是因为官府文书和官府档案是处于不同阶段的同一实物,研究档案必先要研究文种名称、公文程式和术语,同时还要研究文书处理程序,以进一步认识文书与档案的关系。其二,对于不同时期现存历史档案作了概要介绍,以使学生和档案专业人员对祖国历史遗产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二,本书还加重了档案学的历史溯源及其在近代各研究方面的具体阐述,以突出我国档案学的历史特点。随着内容的增补,章节作了相应的调整。
-
中华赌博史郭双林,肖梅花著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中华赌博史,本书包括了先秦时期的赌博与禁赌、秦汉时期的赌博与禁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赌博与禁赌、隋唐五代时期的赌博与禁赌、宋辽金元时期的赌博与禁赌、时代的赌博与禁赌、清代的赌博、清代前期的禁赌、晚清禁赌、民国时期的赌博(上)、民国时期的赌博(下)、民国时期的禁赌、结束语、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