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
-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全面介绍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共分为三编,二十五章。第一编论述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线索与思想渊源,除了勾画出它的主要发展阶段之外,还侧重分析了吠陀、奥义书和六师的基本思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构成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起点及其后世思想的形成基础。第二编论述了印度宗教与哲学的主要流派,即婆罗门教系统的六派哲学 (包括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佛教(包括早期佛教、小乘部派佛教、早期大乘佛教、中后期大乘佛教、后期佛教) 、耆那教、顺世论,以及近现代宗教哲学。第三编对印度宗教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观念或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如实有与空无、事物形态类别、轮回、解脱、神、思维方式、伦理等观念或理论。
-
缘起与空(日)松本史朗 著;肖平、杨金萍 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日本佛教界以曹洞宗立驹泽大学为中心,兴起了一股从初期佛教(原始佛教)立场重新解释和评价印度大乘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的批判佛教思潮。此思潮不仅在日本学界和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其影响也波及欧美以及汉语学界。本书与袴谷宪昭的《本觉思想批判》一同构成批判佛教思潮的两部标志性著作。全书原本由旨在论证佛教核心观念“缘起”与“空性”的八篇学术论文组成,经与作者松本史朗商议,译本略去其中两篇仅限于日本本土议题的论文,而择取其中六篇呈献给读者,希冀以此使汉语学界能够更加快捷和准确地了解批判佛教思潮的真实面貌。...
-
宗喀巴大师宗教伦理思想研究李元光 著宗喀巴(1357—1419),法名“罗桑札巴”,意为“善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于藏历第六绕迥之火鸡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所在地),故被称为“宗喀巴”。父亲名叫鲁本格,是元末当地的地方官员——达鲁花赤,母名香萨阿切,生有子女6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宗咯巴大师的宗教伦理,体现了人的终极关怀,他的宇宙大融合的思想特质,首先表现在以缘起性空的智慧观察宇宙众生,彻底否定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给“众生平等一体”以强有力的理论证明,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其次,他的宗教伦理思想中所具有的宽容、平等、和平的精神,也有助于实现终极关怀的至上目标——融合;特别是他的“道前修行伦理”和“三士道”修证伦理,能根据众生的不同特点,建立三个不同层次又互相统一的伦理境界。这些对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最低限度全球伦理共识(普世伦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来临中的上帝莫尔特曼在基督教的传统中,终末论(Eschatologie)总是和“末事”、“世界末日”、“最后审判”等概念结合在一起。终末论被当成有关“最后的事物” 或“万有的终结”的学问。因此,Eschatologie一词在国内经常被译成“末世论”或“末事论”。可是,这样的翻译却被莫尔特曼的《来临中的上帝》给颠覆了,“末世论”或“末事论”的用词在莫氏的书中不仅显得过于窄化,而且会造成误导。对莫尔特曼而言,他的终末论的重点不是德国新教神学家阿尔特豪斯(P.Althaus)所指的“末事”,而是万有的崭新创造。对莫尔特曼而言,基督教终末论的基础在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的复活,基督从“死里复活”是一种结束中的开始,因此,终末论谈论的重心应该是致死的终结中的崭新开始,正如布洛赫(Ernst Bloch)所言,“基督的终结—— 毕竟这是他真正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莫尔特曼在讨论个人的终末论、历史的终末论和宇宙的终末论都遵循着“开始就在终结中”(Im Ende ist der Anfang)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本书的标题不是“万有的终结”或“末事”,而是“上帝的来临”。
-
儒家哲学复兴张君劢 著本书收集了张君劢在20世纪50—70年代发表的关于儒家哲学复兴的文章十篇。行文中对儒家文化传统与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哲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说明,鞭辟入里地论述了儒家哲学复兴之西方渊源依据。作者认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要件是儒家哲学的复兴,并为之提供理论证据——宋代有儒学兴复兴的先例,进而从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阐述复兴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又综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以期在更深层次上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
新儒家思想史张君劢 著《新儒家思想史》所谓“新儒家”,乃相对于先秦原创性儒家而言,是指生发流变于中唐韩愈以迄晚清曾国藩间大约一千年之久的儒学新思潮。作者审慎而详尽地考辨这一始终涵淹着道统认同却又不无新精神创发的思潮的檀演,意在为文化危机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儒学再度复兴的历史启示。
-
新兴宗教初探高师宁新兴宗教是现代社会出现的某些新形式的精神运动和宗教团体。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宗教新形式的研究,经过了从站在自身宗教或信仰的立场去斥责批判,到用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等方法去描述分析的过程。本书从社会学角义,全面分析和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的理论成果及未来趋势,特别是披露了大量的新兴宗教团体资料,便于国内学界及相关读者借鉴,从而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这是中国在这方面第一部有深度的作品。
-
萨满造型艺术李宏复萨满的造型艺术,是指与萨满巫仪过程中有关的各种形象艺术,包括萨满佩戴的面具,身着的服饰,供奉的神偶,使用的乐器、法器以及祭祀方式中的祭坛、祭品、祭器和所应用的符号文字。这些造型艺术,是以物质为载体而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化的物态符号。萨满造型艺术中的这些符号充满了萨满诗性的智慧,萨满把这些诗性的符号在有限的人间,扩展到无限的神的世界,是萨满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工具,萨满是这些意志作用的创造者。
-
古代中国算命术洪丕谟,姜玉珍 著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命理之学,盘根错节、影响深广地深入于各个领域。如《史记》、《汉书》》、《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有对命描述和论说。然而问题在于,命理之学既是我国文化史、学术史上一个重要而无可回避的课题,同时在古代社会中,它又被如此地奉为神明。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世间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相反而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至于五行,古代哲学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组成自然世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基础。...
-
宋元禅宗史杨曾文 著禅宗产生于唐中期,兴起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代,进入元明以后仍是兴盛的宗派之一。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和元代禅宗传播和发展的中国禅宗断代史,对这个时期禅宗各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事件、禅法思想、著述,以及禅宗与儒、道二教的关系等进行介绍和评述。全书内容有以下主要特色:1、在理清历史脉络的前提下,对佛教禅宗史、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人物、著作和思想等,皆置于特定社会环境进行考察和评述。2、既从竖向明确禅宗代表人物的传承法系,又从横向介绍他们的社会交往及外护情况。3、宋代儒释道三教会通和融合已成时代思潮,对正在兴起的理学产生重大影响。本书对禅僧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4、论述禅宗具有现实主义性格,主张“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提倡自修自悟,见性成佛。宋元禅法有“看话禅”、“默照禅”,在思想上皆未脱离禅宗的根本宗旨;即使是后来兴起的“念佛禅”,也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为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