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拥抱情绪桓佳笈 著, 马建强,赵逸 绘本书主要围绕情绪管理展开,内容涉及情绪的产生、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如何舒缓我们的压力,以及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全书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理论篇,介绍了和情绪管理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后一部分为故事篇,作者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场景融入了完整的故事中,通过阐述主人公面对不同境遇时处理情绪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使读者能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会拥抱情绪,收获智慧生活。
-
在医院里玩的小游戏吴文湄,司杨,刘亚飞 等在病房中,儿童常常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他们可能会用哭闹、拒绝吃药、抗拒医护人员、封闭自我不与人交流等方式来表达。然而,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可能不确定自己该如何帮助儿童理解这些负面的经历、如何帮助儿童发泄情绪及发展能力去应对困难的压力事件。尤其是低幼年龄段的儿童,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需要专业人员从儿童视角进行设计,用儿童的语言——游戏进行对话,在游戏中更新和调整认知、在安全的环境中宣泄、在开放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达。因此,作者团队萌生了把这些游戏集结成册的想法,让中国内地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可以看到、借鉴和使用这些创意。并且这本游戏集重要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我们期待更多的医务社工加入进来,帮助儿童顺利度过住院治疗这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旅程
-
苦难的意义[加] 保罗·布卢姆 著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登山、跑马拉松、吃辣、看恐怖电影?为什么那么多人念念不忘于自己吃苦、受冻、流泪的经历?为什么那么多人的关键性成长都发生在重创之后?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卢姆基于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众多新发现,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苦难与幸福的全新阐释。他在书中探讨了三个主要观点:一,疼痛、恐惧和悲伤等某些类型的自愿受苦能成为快乐之源;二,良好的生活不仅指快乐的生活,还包括对道德良善和意义的追求;三,有些类型的痛苦,比如抗争和克服困难导致的痛苦,是实现更高目标、度过完满人生所必xu经历的。他还在书中驳斥了流传已久的关于“人类天生就是享乐主义者,只追求快乐”的人性观,揭示人类倾向于追求更深刻、更具超越性事物的本性,从而为我们指明了通往真zheng幸福而有意义人生的方向。作为广受欢迎的科普作家,布卢姆的写作沿袭了其畅销书《摆脱共情》《善恶之源》通俗、幽默的文风,又兼具科学性、故事性与哲学意味,对任何领域的读者来说都是一场科学与智识的饕餮盛宴。
-
孤立无援的现代人郭永玉埃利希·弗洛姆 1900—1980,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后加入美国籍。他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心理学中,他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在哲学中,他又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学说的核心是: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由于他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热切关怀、他深邃的洞察力和热情洋溢的文风,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围。他的著作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在中国也拥有众多读者。因而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弗洛姆都是一位知名度相当高,而且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相当大的人物。无论个体成长还是社会发展,总趋势都是个人独立性和力量感的增强。但这一过程还包含另一面,就是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日益疏远。人们被无情地驱使着去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其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因而孤独无助、自卑、不安全、无意义等消极情感也增强了。现代人如何应对这种困境?现代人的出路在哪里?弗洛姆深入分析了现代人试图通过信奉威权主义、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策略来缓解甚至消除上述消极情感,这些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到今天甚至愈演愈烈,这让我们深感弗洛姆理论的深刻性和前瞻性。
-
家庭评估(美)迈克尔·E.科尔 (美)默里·鲍文
?鲍文家庭系统理论?有序指导临床家庭评估?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团队领衔翻译?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默里·鲍文(Murray Bowen)作为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迈克尔·E.科尔(Michael E. Kerr)曾与鲍文共事20多年。两位学者提出:如果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临床上的家庭进行评估,那么这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便能有序可循。本书将鲍文提出的诸多概念进行了系统式整合,用大量篇幅对鲍文理论做出巧妙阐释。科尔博士使用家庭关系图进行图解说明,结合大量短小精悍的案例,有条不紊地讲解了鲍文所提出的概念:个体化与一体化、自我分化、慢性焦虑、三角化、核心家庭情绪系统,以及症状的发展。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对一个家庭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本书后记部分为读者奉上了独特的精彩内容:鲍文介绍了他40多年来的人生经验和职业历程,从20世纪40年代在门宁格基金会的早期工作,到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家庭中心的持续发展。鲍文坚持不懈地探究并致力于家庭观察的研究,尽管他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但终形成了系统理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行为的看法。 -
精准学习(法)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作者在以超大模型为基石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的出现的今天,各类知识不仅唾手可得、且其专业性可与一般专家比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急迫地需要重新定义学习。《精准学习》打破了神经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边界,为我们揭示了人脑的自然学习法则,阐释了人脑的学习能力相较现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了高xiao学习的4大核心支柱。迪昂用丰富且富有创新性的实验及示例,将深奥难懂的认知与脑科学知识,以大众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为人工智能、教育、医学领域带来关键应用指导,提供了一个再次激发人类潜力的学习方式。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这本书让你直达顺应孩子学习天性的本源,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根本法则;如果你是终身学习者,这本书能让你明白学习的底层逻辑,重新认识学习,从而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你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工作者或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那更要赶快拿起这本书,跟随迪昂,踏上探索人类学习奥秘的旅程,去发现人脑学习原理与人工智能的共性和差异。
-
自体心理学诊断评估(美)马歇尔·西尔弗斯坦 著;韩丹 译本书将自体心理学和投射测验结合在一起,为自体心理学取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作者看来,投射测验与我们在求医过程中接受的放射性检查并无不同,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访谈,而是可以将投射测验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来使用,从而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美]菲利普·津巴多 [美]罗伯特·约翰逊...9787115581495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 198.009787115591838 社会心理学(第10版) 188.00《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这本书是“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代表作的版,作为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同时,本书还通过“心理学很有用”“试一试”“写一写”“批判性思维的应用”等版块加强了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对各个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换代。本书适合高校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与研究者使用,也适合所有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参考。《社会心理学(第10版)》本书以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一位包揽了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埃略特·阿伦森为主要作者,阿伦森教授所获的三项大奖分别是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与其他社会心理学著作相比,本书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叙述风格使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 《社会心理学》第10版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诸如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自尊、人际吸引、亲密关系、 侵犯性、偏见等话题。此外,本书的后三章强调了结合生活实践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每章开头的“小调查”与结尾的“思考题”首尾呼应,鼓励学习者进行创新性的阅读与批判性的思考。学习者 可以通过完成每个小节结尾的“问题回顾”,以及每章结尾的“自测”增强学习效果。此外,本书中的“试一试” 练习,有助于学习者将书中所学应用到生活中。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对社会心理学各个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 量更新,同时新增了“热门话题”版块,便于读者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也适合所有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阅读、参考。
-
女性心理学张子琴 著通常来说,女性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一是两性心理的研究差异,二是女性独特的心理现象的研究,三是女性社会心理的研究,四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本书的写作也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选取重要且有价值的一些点进行深度剖析,如婚恋心理、女性消费心理、女性情绪管理以及压力控制等。本书研究了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主张。积极心理学是近一二十年来女性心理研究的新领域和热门方向,其主要研究女性积极的心理品质,倡导积极的心理取向,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获得感。 本书不是系统性学术性的女性心理学教科书,而是属于普及性的大众通俗读物,写作的目的是浅入浅出地分析新时代的女性心理,为女性了解自我提供理论依据,为男性了解女性打开一扇窗,为企业家研究女性消费心理提供参考。通过阅读本书,相信读者一定能够对于女性心理有新的认识。
-
心灵生态学导论(美)格雷戈里?贝特森本书是著名学者贝特森学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通过本书的阐述和探索,贝特森不仅回溯和发展了使他最早成名的人类学理论,而且循着问题思考的轨迹,进入心理学、精神病学、遗传学、信息理论和传播学诸多学科。贝特森在历史发展和学科汇通的背景下考察人类心灵的本质,认为心灵与人类关系、社会或生态系统以及各种内外通道不可分离。在此意义上,人类心灵是个体与社会、物种,乃至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的互动网络。本书体现的世界观、科学观、文化观和对人本身的观点,极具挑战性,为理解当代信息社会提供了深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