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忠恕而仁余治平 著《忠恕而仁——儒家尽己推己将心比心的态度观念与实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孔门忠恕之道的儒学论著。《忠恕而仁——儒家尽己推己将心比心的态度观念与实践》通过对商周原始儒者生存处境、职业安排的追溯,揭示其谨慎而低调、柔弱而温和的群体文化性格以及把忠恕视为仁道核心的根本原因。将“仁”展开为仁之为道、仁之为德两大层面。忠要求人们先予己立、己达,做到以己、尽己。信、诚、敬的工夫而使忠成为可能。恕则推己于外,实现立人、达人。恕道以《大学》所谓“絮矩之道”为路径,具体落实于谦、宽、让、忍之四德。本书由余治平著。
-
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程新宇 著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至少具有双重价值:一则有助于引领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二则有助于开拓伦理学新的生长点。《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对生殖技术、安乐死、基因干预、器官移植和人体实验这些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及其激烈争论进行了深入剖析,下篇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价值诉求、文化视域、宗教维度、制度层面、人学向度这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理性探索。全书既呈现了生命伦理学自身的问题取向的特色,又实现了生命伦理学与传统的伦理学和哲学理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
伦理学讲座罗金远,戴茂堂 著当今时代面临着严重的价值冲突、道德危机。这个渴求和谐的时代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冲突和危机,其实,归根到底是伦理观念的冲突和危机。作者力图从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史、中西伦理思想比较三个层面,来解读当今时代面临的价值冲突和道德危机,以图寻求走出冲突和危机的伦理学方案。其中,作为上篇的伦理学原理部分,表面上在思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实质上却包含了对现实生活诸多方面问题的伦理追问;作为中篇的伦理学史部分,表面上在研究伦理学的历史事实,实质上却影射出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呈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多样化的对话场景;作为下篇的中西伦理思想比较部分,表面上在客观地讨论中西伦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与特征,实质上却表达了研究者强烈的思想意愿,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选择。上、中、下三篇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又拥有一以贯之的学术立场;尽管叙述视野宏阔,但又达到了条分缕析与思想缜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选题取名为伦理学讲座,既是想反对那种高高在上的伦理说教,又是想倡导一种平等对话的学术风格。
-
五种遗规陈宏谋 著《五种遗规》系清朝陈宏谋所辑,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教女遗规》多为宣传闺范母训等内容;《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
道德情操论(英)斯密 著,何丽君 编译《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追求财富的原因,让你深刻认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道德与财富之间的矛盾。《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对人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人的自爱动机天然地受到“同情”机制的平衡和制约,从而使人的求利激情得到抑制和缓和,使人的逐利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和正义的基本要求,“求富有道”也就达到了基本的美德标准,因而《道德情操论》对人的行为动机的探索,实际上是对“理性经济人”行为的道德约束机制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理性经济人”的求利行为寻求道德基础或者说进行伦理上的辩护。据此,我们认为,尽管《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的内容各有所侧重,但其精神实质基本上是一致的,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即《西方经典悦读系列·大师经典·通俗阅读: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实际上不称其为真正的问题。
-
道德意识现象学(德)哈特曼 著,倪梁康 译爱德华·封·哈特曼编著的《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部分予以重新出版。作者在于苏格兰的启蒙道德哲学相衔接,尤其是与哈奇森和亚当·斯密想衔接,并且设想了一门后基督教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产生于公约的权威道德与素朴的利己主义的无意识萌动中,在审美的、道德的品味与各种具有道德特征的情感中春花自身,成为自律的道德,它被理性道德所补充,并系统地被一门形而上学的和泛神论的宗教伦理学所完善。
-
论道德自由覃青必 著道德自由是主体为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而自主地作出道德抉择,从而在道德生活中拥有的自主权或达致的自由境界。道德自由建立在道德必然的基础上,主体只有认识与内化道德必然才有可能拥有道德自由。道德必然是主体性与约束性的统一,因此道德必然下人的道德责任也就有两种形式。在道德约束性中人的道德责任是:人不仅要对自己的理性本质、而且还要对他人以及人类的理性本质负责。在道德主体性中人的道德责任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道德抉择时,必须为自我抉择的后果负责任。道德自由的实现必须得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多元文化等方面的保障。
-
不完全竞争、契约与伦理学方建国 著《不完全竞争、契约与伦理学》在分析方法上运用交易费用——契约理论来分析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但并没有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方法上停止不前,而是(1)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把问题进一步引向社会学、法律学和伦理学的范畴;(2)综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方法,把本研究导入微观领域;(3)进一步把威廉姆森的“效率分析方法”引向深入,提出评价经济行为的道德标准;(4)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点和方法,提出竞争行为的价值目的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阶段,增加和改善每个人的福利和道德水平是一个具体化的标准。总之,目的是探索一种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伦理分析范式。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指导训练吴兴富,刘俊芳,李晓萍 主编本书实践指导训练一书,从目前高职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遵循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实践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力求突出实践课教学的训练设计的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等九个方面内容,通过设计的“实践能力目标”、“经典案例思考”、“经典视频思考”、“推荐活动主题”、“实践项目呈现”等五个栏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并通过工作实践中常用的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演练,旨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对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方面进行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实践指导训练》也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
觉醒之后(美)阿迪亚香提 著,屠永江 译觉醒之后,我们还是活在那个世界中,只不过我们知道自己不再受特定的身体或人格的局限,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并不是分离的。《觉醒之后》是就灵性觉醒这个主题所作的一系列课程及讲座的总结,是对真实自性的深刻洞察,对终极问题——觉醒——以及觉醒后的状态进行了解读,内容深刻且富有启发性,《觉醒之后》中还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觉醒的误区进行了说明与澄清。最终,我们要了解的是,开悟并不是你曾经幻想的样子,它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