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王倩 著《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是在作者(王倩)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分七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媒体时代暴力和色情信息的传播及社会控制、媒体时代大中学生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大中学生处理信息的德育理论借鉴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邹小华 著邹小华编著的《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的写作灵感和研究动因,较多地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与教育问题的思考与体悟。在作者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包括青少年的一些非道德行为,并非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也就是说,当前的道德失范问题不是道德规范不够健全的问题,非道德行为者并非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但还是放纵自己的行为,其原因固然有许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因为空虚与无聊。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介都有因空虚、无聊引发的非道德行为的报道,而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作者近年来和学生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不少同学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空虚与迷茫。
-
至德要道舒大刚 著《儒家孝悌文化·儒家文化大众读本:至德要道》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通俗性、普及性的介绍之作,富有经典性、文学性、教育性。首先,作者对儒家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能够深入浅出地予以表达,对某一专业作全面系统、客观忠实的说明和介绍,重点写那些仍有现代价值的、有助于人们认识儒家文化的内容。其次,在素材选择、主题提炼以及运笔形式、行文风格上,都要融人现代意识,力求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再次,要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化用自己的文字予以表述,使用大众语言,舍去一些艰深聱牙的言辞,不使用学术语言,多使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活泼流畅,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何仁富 等著何仁富等编著的《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生命学与生命教育丛书之一。本书分上下篇十章节,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的哲学视域、生命教育的历史与意义、大学生命教育的使命与精神、大学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容、大学生命教育的多元视野等。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陈伯海 著《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由陈伯海著。当今世界,在作为“形上”实体的“美本身”遭到彻底消解之后,美学将何以自处?这是每个关心美学命运的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书作者不赞成诸种“美学终结”的论调,主张由审美活动入手以重启美学研究的门户,并提出立足于人的多重性存在,循着“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展开避路。最终归向“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境界的审美理念,以期建立起一种后形丽上学视野中的审美之思。围绕这一思路,书中就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活动中的主客关系和身心关系,以及美的价值规范和审美诸形态、艺术活动中的审美传达乃至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表述了作者个人的新的思考,特别是从民族传统审美经验里汲取资源,以之与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相会通的尝试,或可参考。
-
论伦理精神张康之 著《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论伦理精神》是一本面向后工业社会寻求社会治理体系重建之基础的著作。作者认为,人类正处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后工业社会将会拥有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书中采取了历史叙述的方式,把统治型的、管理型的和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放置在历史的坐标之中进行考察,揭示其历史演进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存在着权制、法制和德制以及权治、法治和德治三种依次更替的制度和治理方式。在思考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问题时,作者分析了社会治理中的权力关系、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剖析了人的道德存在,描述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揭示了社会治理者的德性与德行间的关系,试图根据这些探讨去提出规划后工业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全书在与权力意志、法的精神的比较中阐释了伦理精神,认为伦理精神将成为后工业社会及其治理体系中的“普照之光”。
-
中国环境哲学20年曹孟勤,卢风 编《当代伦理学文库:中国环境哲学20年》以论文集的方式反映了中国环境哲学2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环境伦理学进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
-
新编伦理学简明教程王敬华 主编《新编伦理学简明教程》由王敬华主编,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析和阐述力求完整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适应研究性教学和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需要,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了当前我国伦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某些章节,我们还加入了一些案例和应用伦理的热点问题,以开拓学生视野。
-
道德的人世智慧张传有 著《道德的人世智慧:伦理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分为康德道德哲学研究、西方伦理学史研究、一般道德哲学研究、经院伦理思想研究、附录五部分,对西方道德哲学特别是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伦理价值观的变化,以及伦理学学科的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希望借此推进我国伦理学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作者认为,新时期的伦理学体系应该是一种以义务论为形式,以功利主义为质料,以权利为基础,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及融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元伦理学为一体的伦理学体系,是一种在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基础上的重叠共识的伦理价值观。
-
教育伦理学贾馥茗 著《凤凰文库·教育理论研究系列:教育伦理学》历述东西方多位先哲对于道德伦理的看法,并述及当前社会现象中可忧的表征,可谓横跨中西,纵论古今。贾教授希望本书能“用作提升入的质量的刍言”,其对于教育本质的追求可见一斑。因此,无论是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或是专职授课的教师们,应该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有关教育伦理方面的凝练智慧。《凤凰文库·教育理论研究系列:教育伦理学》从早期先哲们对于道德伦理的论述开始,谈到当今社会现象中让人忧虑的表征,再来分析道德伦理的起源、本质和意义;从古人的道德伦理教育先例谈到当今道德伦理教育的实施计划、方法、教育者的素养等等,可谓横跨中西,纵论古今。作为台湾地区的教育伦理学专著,写法及内容上与大陆的同类专著相比,确有特色,可读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