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中国传统伦理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陈瑛 著《中国传统伦理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者陈瑛自小就痴迷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古代文化,用先进文化作指导,来学习和感受中国的传统伦理;从中国传统伦理中寻找精华,来学习和领会先进文化。这本文集是作者三十年研究成果集结,供各位读者参考。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等 编《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0-2011年卷)》(作者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国际价值研究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收录了《公共管理公正的界定》、《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论》、《生态伦理:人与自然的价值规范》、《试析道德评价中的效果论》、《道德的法律化及其限度》、《论法律的价值生成》、《宗教伦理及其现代启示》、《伦理对宗教的两种反抗》、《中国传统天人观的伦理内涵及其价值旨趣》等文章。
-
公共伦理学高力 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公共伦理学(第3版)》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在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重要的修订和调整,深入分析了公共伦理的知识原理,具体阐述了公共管理主体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以及组织伦理、制度伦理、权力伦理、公共责任、公务员职业道德和国家廉政建设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及MPA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相关管理者及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学习使用。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具体索取方式详见书后教学支持说明。
-
道德高于一切张振学 著道德是一种自觉的修炼,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坚定的信守,同时也是一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无形护身之宝和增益社会、成就自我的绝佳进身之道。是谁糟蹋了我们的道德?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良心?是谁折杀了我们的诚信?是谁倾覆了我们的公平?是谁掀翻了我们的正义?拯救道德,拯救诚信,拯救人心,拯救公平,拯救正义,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 著,张剑释 译《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杰出作品,主要收录了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建设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通过细微事件,具体、详尽地阐述了建设道德社会的方法,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中国人或许是最保守、最固执,亦最利己的族群,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却从未试图将这种真诚和善良,变成社会的公共精神。但蔡元培先生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中国人是“可改造的”,如果能摒弃过去的束缚,并注入崭新的思想,中国人就一定能从“独善其身”,转而“兼济天下”。这部几近百年前的教科书,如今的国人也许刚刚翻开第一页。但翻开便好,便是试图革新,便是大勇气。《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杰出作品,主要收录了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建设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通过细微事件,具体、详尽地阐述了建设道德社会的方法,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中国人或许是最保守、最固执,亦最利己的族群,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却从未试图将这种真诚和善良,变成社会的公共精神。但蔡元培先生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中国人是“可改造的”,如果能摒弃过去的束缚,并注入崭新的思想,中国人就一定能从“独善其身”,转而“兼济天下”。这部几近百年前的教科书,如今的国人也许刚刚翻开第一页。但翻开便好,便是试图革新,便是大勇气。知己文库 (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中国人的本色》,《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的精神》
-
齐家治国女德为要陈静瑜 著古人云:“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又云:“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社会的和谐,女德至关重要。《女诫》一书,为东汉班昭所著,原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科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是历代女子德行教育的良箴,后被列入“女四书”之首。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贤淑女性,其父班彪、兄长班固都是大史学家。班昭继承父兄之志,续写并完成了《汉书》这一比肩《史记》的史书。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她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本书是陈静瑜老师对《女诫》的学习心得。陈静瑜老师,开风气之先,在中华大地上,把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女德教育,切实落实在生活上,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宣演东汉班昭的《女诫》,使女德教育蔚然成风,影响至为深远。其敬慎卑弱、温婉贤淑的风范与行持,诚为广大女子学习效法之典范。于此世衰道微的当今之世,此乃扶挽狂澜的至善之举。女德教育,在中国历史的漫漫岁月里影响深远,其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子孙的贤良,也影响着国运的昌隆与社会的和平。深愿此书的出版能唤醒人们对女德教育的认知,从而得以昌明世道,共创太平。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前沿问题研究祖嘉合, 宇文利 主编该书贯彻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文件精神,特别是注重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国本教材为依据,贯彻精神但不照文件宣讲,运用专题方式单不照搬教学专题,而是在原有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拟定富含时代精神的综合性题目。
-
道德本体论司马云杰 著中国文化所说的“道德”,并不是指强制性的外在规范,而是指对形而上学之“道”的体验与领悟,得之谓德,宜之谓义。仅仅把道德看成是强制性的外在规范,不仅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也忽略了道德精神修养大用。司马云杰所著的《大道哲学通书(第5卷道德本体论道德形而上学与精神世界的研究)》以中国文化的大道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民族道德精神重建为使命,紧紧围绕道德本体与精神世界的关系,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几千年道德精神发展。全书共10章,前5章讲道德形而上学性质、发展历史略、道德获得、良知之致与精神发展;后5章讲道德本体与精神大用。《大道哲学通书(第5卷道德本体论道德形而上学与精神世界的研究)》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
理性与洞识(美)提摩太·夏纳罕 等编著,王新生 等译,黄颂杰 审校提摩太·夏纳罕、罗宾·王编写的《理性与洞识——东方与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视角(上下)》以全球化的视野汇集了东、西方伦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理论,展现了东、西方伦理学在当代世界八大伦理问题上的各种不同观点。用“理性与洞识”概括西方和东方求索道德智慧的不同视角、进路;但又强调要将两者结合,将伦理学的两个源头运用到伦理反思的语境之中。《理性与洞识——东方与西方求索道德智慧的视角(上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元伦理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第三部分关乎规范伦理学,选取了东、西方伦理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文本的部分章节,包括最有影响的四种西方伦理学视角,即古希腊德性伦理学、中世纪基督教自然法伦理学、启蒙时期伦理学、19世纪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及最有影响的四大东方伦理传统,即儒家、道家、印度教和佛教。第四部分容纳了各种当代伦理学文章,把东、西方不同的伦理视角应用于八个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论题:性、堕胎、自杀和安乐死、家庭、技术、媒体、商务以及环境。强烈的问题意识、将经典与现实问题结合、从东西方伦理视角考察当代道德问题构成本书的显著特点。
-
道德与幸福唐永进,等 编“道德与幸福”不仅为伦理学关注,而且为全体人们关注。“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幸福”则是一个人主客观有机统一的满足状态(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们孜孜以求的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幸福而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