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宋震此为《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四辑,收录前辈京剧旦角名家梁小鸾藏手抄本《梅玉配》,并附录其所藏手抄本《缇萦救父》。请专家撰写导读,附录演出广告和相关照片,影印出版。《梅玉配》原为清代传奇,作者姓名已佚。作为传奇昆腔剧本的《梅玉配》在诞生之后,因昆腔式微,并未在昆班中得到充分演绎。到四大徽班驻京,昆腔化入徽班艺术熔炉,《梅玉配》也被改编,杂糅花部唱腔,成为昆腔、吹腔、秦腔等诸腔交织杂奏的剧本,才出现在京师戏曲舞台。四喜班曾以之为连台本戏,梅巧玲饰演苏少夫人韩翠珠,号称独家,其后由余紫云继承,上演不衰,韩翠珠遂成为徽班花旦的经典角色之一。后王瑶卿委托旗籍票友松茂如将四喜班旧本《梅玉配》改编为完全的皮黄格式,于1905 年下半年在中和园推出,《梅玉配》不但达到京剧旦行艺术的高峰,是沟通联接青衣与花旦家门行当的桥梁,同时也是旦角戏胜过老生戏的伊始,预示了新时代的到来。 《梅玉配》(一名《柜中缘》)原为清代传奇,作者姓名已佚。叙明朝四川举子徐廷梅赴京应试途中落难,为京都客店黄婆收留。徐廷梅赴庙求签,偶遇吏部尚书苏旭之妹苏玉莲,一见钟情,并于苏小姐临去时拾得其绣帕,回店遂生相思病。黄婆得知后愿出力相帮,遂借卖珠花之名入苏府探询,迫使玉莲应允与徐廷梅约见。其时玉莲已许字周知府之子琪芳,黄婆遂趁周府过礼之日,引徐廷梅混入苏府见玉莲并还帕,却意外被困在玉莲闺房。玉莲无奈将徐廷梅锁入衣柜,每日供食,二人守礼不相犯;但玉莲神思焦愁举止反常,终令其嫂韩翠珠起疑。韩翠珠借故探访小姑闺房,当场识破柜中玄机,徐廷梅与苏玉莲跪陈因由,求其宽释。韩翠珠心生怜悯,思忖之后,决意成全小姑及徐生,遂传黄婆上门,斥责之后与其定计,令其将玉莲、廷梅认作干儿女,趁夜带二人出逃;自己则纵火焚玉莲闺房,假作玉莲被烧死,以塞责周家婚约。恰周琪芳因作恶多端取咎暴毙,婚事遂罢。其后徐廷梅入试,得中高魁,归拜主考苏旭。韩翠珠暗中窥探师生言谈,验其为柜中徐生,遂接来黄婆及玉莲,促使廷梅与玉莲成婚,阖家团圆。 王瑶卿此剧经多次删改、精简,存在多种不同的版本。梁小鸾藏本是在王本基础上整理而成,相较于程玉菁藏本的整理本(收入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所编《京剧汇编》第十五集),梁本除了文献价值以外,更符合今天舞台演出的时长与体量,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
-
闽戏掠影杨秀晖 著《闽戏掠影》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闽戏各个戏曲种类中代表性曲目的介绍和评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作品及表演过程中的表达,辅以名角故事,剧种特色介绍等。以观众视角,配合部分专业理论,将深度、高度、广度和实践性相契台,让更多人了解闽戏,爱上闽戏,传递闽戏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价值,从而推开一扇典雅而迷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
中国曲学研究《中国曲学研究》编辑委员会编本书为第八辑,分为词曲音乐研究、词曲学研究、元代乐府研究、戏曲研究、曲谱研究、词曲文献、河北民间曲艺研究、书评八个栏目。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曲学的学科建设和创作方法,充分利用曲学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剧舞台(英) 马克·达洛 (Mark Darlow)著 ; 侯珅译★此书是全面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歌剧院的著作,在题材和方法上均独树一帜。它不再局限于考察作品的内容或其接受情况,而是在此基础上审视了对戏剧作品的创演和接受起到形塑作用的建制结构,从而将建制史、文化史和音乐史结合起来。达洛的建制史研究提供了一条走出“国家宣传-观众接受”这一僵化分野的新路,为大革命时代的文化政治描绘出了更为准确的历史图景。——扬·罗伯特(Yann Robert),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法语及法语国家研究学者★这是一部全面凸显新音乐文化史特色的著作。此书将大革命史、个案史、机构-建制史熔于一炉,讲述了巴黎歌剧院这麾文化机构在法国大革命的五年中,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下,在国家监管、媒体批评、公众审视的三重压力下,如何维持管理运营、处理财政危机、应对审查制度,如何安排、改革剧目,竭力适应飞速变动的社会政治局势。此书系统分析了剧目、体裁、演出和接受状况,充分触及了过去在音乐学术界无人问津的众多作品、作曲家、脚本作者,令人信服地澄清了传统历史认知的误区,纠正了过往历史解释的偏狭,将极大改变大革命时代法国歌剧的历史书写。——刘丹霓,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这部音乐文化史著作隶属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策划的“新音乐文化史丛书”。它聚焦于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的文化政治、剧院建制和歌剧生态,从这一时期巴黎歌剧院的身份属性、剧目倾向、财务状况、管理体制等问题入手,依托十八世纪的丰富原始资料和后世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深入论证了大革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音乐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它以“显微镜”视域凸显了以往在音乐通史中常被忽略、在断代史中也只能有限触及的具体事件和细节问题,使读者得以在立体多维的文化场域、错综交杂的社会关系中审视歌剧这一公众体裁如何成为了协调或引导多种干预性势力的中枢阵地。——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
-
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李健本书系作者继《太真外传》《红鬃烈马》之后,记录整理的“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之三。书名《龙凤阁·红楼》,包括梅葆玖先生演出的《龙凤阁》(《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又称“大探二”),以及梅兰芳先生演出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三出“红楼”戏,附加收录了梅葆玖演出的头二本《虹霓关》、言慧珠演出的《木兰从军》的部分场次。为了保证剧本、唱腔的统一性,作者参照其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童芷苓、张南云、李胜素等梅派传人的演出本,尽可能准确地加以整理。仍由张纪华先生记谱。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望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梅派京剧演员、爱好者研习、排练、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新加坡所藏外江戏抄本研究陈燕芳,康保成《新加坡藏外江戏抄本研究》一书对外江戏在新加坡的传播及新加坡所藏的外江戏抄本进行了研究。本书中作者所指的“外江戏”,其实就是广东汉剧、闽西汉剧的前身。作者首先介绍了新加坡所藏的这批外江戏剧本的来龙去脉,接着通过对同期京剧、粤剧等剧种中大体相同剧目的比较,考察研究了外江戏剧本的特点以及皮黄南传的路径,从而提出了“粤调皮黄”的概念。
-
粉墨中国刘丽丹《粉墨中国:京昆折子戏选介》收录京剧折子戏《三岔口》《玉簪记·秋江》《法门寺·拾玉镯》《白蛇传·断桥》《霸王别姬》、昆剧折子戏《牡丹亭·游园》《十五贯·访鼠测字》《宝剑记·夜奔》《烂柯山·痴梦》《长生殿·弹词》等经典京昆折子戏,覆盖了戏曲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戏曲的不同样貌。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折子戏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演出赏析等,并以图文形式来普及京昆戏曲表演的专业术语。全书中英对照,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可以让戏曲爱好者及海外华裔新生代领略戏曲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云南农村戏曲史徐嘉瑞《云南农村戏曲史》是一部对云南省农村戏曲发展历史的研究著作。作者对戏曲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正文部分分别对云南省农村戏曲主要部分的旧灯剧和新灯剧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该书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地方戏剧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2022首届京剧艺术国际海报双年展作品集许力、[波]塞巴斯蒂安·斯密特本书是中方策展人许力先生和波兰卢布林国际海报双年展主席塞巴斯蒂安·斯密特先生联合发起“2022首届京剧艺术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作品集。书中汇集了全球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分为专业组获奖作品、专业组优秀作品、专业组入围作品、学生组优秀作品四个部分。这些海报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设计风格独特、传统与前卫并重、元素多元,意在通过海报设计的方式对京剧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美轮美奂,使读者共飨京剧艺术视觉盛宴。
-
戏曲动画研究马潇婧 著戏曲和动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在造型和审美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如形象夸张、动态节奏感强、审美讲求意象等。中国动画自产生之初就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向以戏曲为代表的民族艺术吸收养分,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戏曲动画既具备动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戏曲特点。本书以戏曲动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戏曲动画的发生与矛盾。其次,分析了戏曲动画的文本创作特征、表演转变、造型设计、时代应用与价值。最后结合当下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戏曲动画发展的问题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