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蝇王威廉·戈尔丁 著,龚志成 译《蝇王》是诺奖得主威廉??戈尔丁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借孩童之天真来探讨人性之恶这一严肃主题。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未来的核战争),一群六至十二岁的英国男孩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困于一座荒岛,起先尚能和睦相处,随着恶的本性萌发膨胀,人性中潜伏的兽性战胜了人性,他们互相残杀,重现了使他们落到这种处境的历史的全过程,将荒岛乐园变成人间屠场。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等都深具象征意味。这部小说由此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
乌云的银边柏代华 著本书稿收录的这些随笔以游记为主,是作者10余年旅行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基本都在《环球博览》《新民周刊》等媒体、杂志上公开发布、刊登过。形式为散文、随笔,书稿约15万字,80余篇。篇幅长短不一,文章大部分在一千至一千五字左右。文章内容多为作者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思,着重写人叙事,意在分享旅途善人趣事,借以传达宽容、理性、向善的意旨。正如本书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文中的文字“不宣扬主义,不鼓吹观点,与政治无涉,只是些所见所思。断断续续留下的文字有些还算风趣,不少难掩粗鄙,自忖尚能供人闲时消遣。无意间却发现,这些记述竟然多为偶遇的好人,即便撞上不快之事也大多泰然处之。随着年长,人的性情显然也会日渐宽容,不像年少气盛时,常怀怨愤还自以为一腔正义,仿佛一抬头便是满眼的乌云。感慨之余想起一句英文谚语:每一片乌云都镶着一道银边。那一道道熠熠生辉的银边既悦目也暖心,不仅更吸引人的目光,也让人感悟到乌云后面便是灿烂的太阳。这些好人好事其实就像乌云的银边。于是拿来做了书名,添上一丝暖意。”
-
这才是我说的鲁迅 著《这才是我说的》是鲁迅先生作品的精选集,选取杂文、散文、小说、书信、日记、诗歌等共42篇作品,每一篇都让读者对鲁迅这位“表里不一”的大先生有更具体的认识。 虽然鲁迅先生已经被网友们封为互联网“梗王”,但有很多梗并非鲁迅所言。《这才是我说的》一书中,每字每句包括标点符号都出自鲁迅原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狗·猫·鼠》等我们曾被要求背诵的名篇,重读会有新的收获;《我的失恋》《我要骗人》《论“他妈的!”》体验大先生逐渐暴躁的小情绪,还有多篇从日记中精摘出来的微观探寻:鲁迅无事时日记走极简风,有事就买糖给生活加点甜;与许广平书信往来的《两地书》选篇将犀利哥的铁汉柔情暴露无遗。 在众多鲁迅作品集中,这本《这才是我说的》可能是极易见字识人并且能对作者做出全面认识的一本。享受觉醒年代的恢宏乐章里,长期被我们忽略或听而不闻的小音符,重新认识趣味、情商、审美都在线的鲁迅先生!
-
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汪宝荣 著本书从社会翻译学理论视角,以鲁迅、莫言、余华小说英译为个案,尝试考察五种重要译介与传播模式的运作机制,并讨论其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意义。本书以中国现当代小说英译与传播为考察中心,聚焦于鲁迅、莫言、余华作品。本书主体由八章构成。前三章阐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采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分析模式;后五章是基于个案分析的译介与传播模式专题研究。
-
译艺与译道肖维青 著本书一共收录了对内地和港澳地区的24位翻译教授的访谈,所有的访谈基本涵盖四个方面——译者人生、教学实践、翻译思辨与行业展望,多数访谈稿包含具体的课堂复现和精彩的人生故事。即使平易的语言也挡不住这些翻译教授的人格魅力和师道风采,哪怕只是通过记录语言的文字,我们也仿佛能够听到他们朗朗的笑声,感受到他们儒雅的风度。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人生经历也迥然不同,但是他们给听众和读者留下的关于教学的真知灼见、关于实践的金玉良言居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
三国演义[明] 罗贯中,石麟考释 著清人章学诚评《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究竟哪些为实,哪些为虚?石麟教授依据《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数十种文献,钩沉索隐,详加考据,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细致准确的考证,厘清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本书采取分栏批注的形式,对《三国演义》正文中需加考证的部分予以标注,并直接在侧栏考证分析,眉目清晰,方便阅读,主要面向喜爱古典小说和历史读物的读者群体,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者的参考书目,是一本适应当下需求的全新的《三国演义》批注本。书中另附陈文新教授国家精品视频课《历史的三国与“演义”的三国》,在经典中寻找历史,在历史中感受经典。
-
登山物语郭净 著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国与日本的“梅里山难”,是目前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因当日参与登顶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员殒命冰峰,山难真相至今无解。 作者郭净自1998年起持续关注山难事件。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田野调查中对登山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地方山民等的采访,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难”的资料,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山难全貌。相较于客观事实,作者更注重经历者的个人体验。书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爱好者”“遇难者家属”等均被倾听、记录。通过对身处不同文化下人们对同一事件认知的理解,文化与文化获得沟通的可能。 作者期望通过对这场山难的研究,能够探寻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冲突和沟通的秘密,追问自由旅行的意义和它带来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击阻碍人们相互理解的顽石;以尊重事实的叙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
室内流亡远子 著《室内流亡》是作家远子的诗集,它以罕见的坦诚刻下一颗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之中渴望上升和救赎的心,描述一种在轨道之中却又时刻想要脱轨的青年生活。以无处不在的“时代精神”为背景,作者在思辨与抒情的夹缝中层层拆解与重建,坚信诗歌的道德力量,执着于发明新的道路,并真诚地交出自己的回答。
-
稻草人叶圣陶 著稻草人非常尽责,他不吃饭,也不睡觉,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他最清楚。他看到农妇的辛劳,渔妇的悲苦,自杀女子的无奈,甚至死去鲫鱼的可怜……然而,他不能言说,只能将手中的扇子连连拍着,却无人能懂…… 小白船呈狭长的梭子形,它很可爱,只给玲珑美丽的孩子坐。男孩和女孩坐上它,可以看到溪面铺着萍叶,小鱼成群来往,青蛙鼓着眼睛等自己的同伴…… 叶圣陶的童话世界里,有农村的风雨飘摇,有自然的淳朴美丽,有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有一粒种子的倔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出版研究王颖冲 著本书是在原始书目搜集和数据整理方面的一次尝试,试图全面钩沉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出版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包括其选材、数量、主题、译介模式等具体指标。附录部分列出了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本的编目,全面而富有针对性,以期为从事文学中译外的学者提供参考。本书有助于回答有关中国当代小说英译传播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近70年来,有多少部中国当代小说被译成英文出版?这期间英译传播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21世纪以来又有哪些新的出版动向值得关注?英译数量多的前十位作家是谁?为活跃的出版地、出版社和译者是哪些?这些数据在各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牵涉到译介背景、模式、渠道和参与者等各个方面,是外部环境、文本内部,以及人类自身相结合的复杂活动。基于上述史料,我们将从英译的对象、主体、过程和结果等几个角度,探讨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译介提出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