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
中国现代诗歌语言研究钱静本书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语言的角度切入现代诗歌理论与创作的研究,通过对现代诗人创作个性的分析,考察现代诗歌的诗性思维以及与之相称的语言表达;从语言的层面追问现代诗歌何以成为可能,即用现代白话创作的诗歌之所以成为现代诗的内在依据等问题;梳理现代诗歌与现代性、现代人与现代诗人的关系;探讨现代诗歌如何体现现代性,现代诗歌语言如何表达现代性等问题,从而揭示中国现代诗歌遭遇的困境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
新宋学王水照本书面向中外学界公开征稿,主要收录研究宋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等方面的30篇左右高水平论文,分为六大板块,一是宋代诗学研究,二是宋代文体学研究,三是宋代词学研究,四是宋代思想研究,五是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六是宋代文献考证与辑佚。全书不仅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关注其他学科中与文学相关的新成果,以期展现当前宋代文史哲研究的前沿学术动态,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本书另外一个鲜明特色在于,适当收录已故前辈知名学者未曾公开发表的与宋代文学、文化有关的遗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
-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 第七卷刘守华 著民间文学的重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刘守华以民间故事研究为重点,出版论著十余种。现选取数种,构成《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出版。它们既有对故事学这一民间文艺学分支基本原理的构建,也有对中国古今贯通的故事史的全景叙说,还有对跨国跨民族的比较故事学研究。同时,作者将湖北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故事类型和故事讲述家推向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受到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第七卷的主要内容为“故事学纲要”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洪子诚,刘登翰 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中国当代新诗史》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之为“当代文学”,以和前此30年(从“五四”前后到40年代末)的“现代文学”相区别。目前,尽管不少文学史研究者对诸如“现代”和“当代”的划分提出质疑,淡化这种时期划分,从整体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的设想,也肯定会成为文学史(新诗史)写作的前景。但是,作为一种“过渡”,也为着更深入彰显“当代”的文学、诗歌问题,把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国新诗)作为相对独立的时期来处理,仍有其合理之处。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新诗同整个文学一样,发生了重大转折。“转折”的征象,广泛表现在各个方面;而主要表现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多种艺术构成的关系发生重要重组,出现了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统一规范的强大要求,并由此出现了具有“当代特征”的诗体形态。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当代文学史通常称为“新时期”),诗界出现了反思、重新审视这些观念和规范性要求的潮流,在诗歌写作上出现多种诗歌向度的□革和实验。这种□革、实验的基点和走向,呈现与“当代”前30年诗歌的延伸、悖逆的复杂关系,因而仍与“当代”诗歌已形成的格□发生或隐或明的关联。
-
彼方之道席东 著本书紧扣“中国文学翻译策略研究”这个中心,将文学翻译置人文学的社会传播系统中,从交际学与翻译的历史渊源入手,澄清了学界对关联翻译理论的误读,重点阐释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在延安文学作品翻译中的统一,并在关联视角下,审视了延安文学译本在美国的生存镜像,并指出,延安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脉相承,考察延安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选择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本书以“翻译研究”为主线,在文化、历史背景中立体勾画了关联翻译理论在文学这个社会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
文艺美学研究 2019年春季卷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著,曾繁仁,谭好哲 编本书为《文艺美学研究》2019年春季卷,设有生态美学、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读书与回忆、文论选译、会议综述八个栏目。针对当下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激烈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看法,对当下及未来的文艺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法国新世纪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概览高建为本书以2001-2005年为界,对这一时期法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细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样貌。具体包括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目录,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目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期刊论文目录,同时精选翻译了数篇期刊论文,对重要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进行了摘要编译。此外,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法国召开的中国文学研讨会的简要资料,整理了从事或涉及中国文学研究的机构信息以及期刊目录,还附有法国汉学家的译名、原名对照表。
-
文学原理学批评及其他陈众议 著守护广义的、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努力既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也非文化相对主义,而是守望真正的差异性、多样性的一种善举,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当然,这里有历史必然和情感诉求的矛盾。化解这些矛盾绝非易事,但一如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这个必然王国所取法的批判态度,我们理应有所觉悟,有所行动。举凡城乡一体化,我们自然不能像诸多西方人类学家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疼,从而无视广大农民(在国外譬如印第安人)尚未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再举凡国际化,我们自然又不能盲目追随西方模式,从而无视中华民族的由来和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总之,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解决矛盾的方法取决于我们的立场。本书旨在改变迄今一般文学原理或概论的平面叙述方式,即试图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想进行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观照,以期探视文学的基本规律。
-
虚幻与现实之间毛小雨著元杂剧中的宗教戏剧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对元杂剧全部宗教剧目爬梳整理,并经过详细考查和辨析,提出了有别于“神仙道化戏”的新的概念,即“神佛道化戏”。这部书还论及了元杂剧宗教戏剧的模式,宗教与戏剧的有机结合,以及“八仙戏”这一特殊的戏剧现象。同时,作者在研究《西游记》杂剧时,发现它是介于原生的西游故事和小说《西游记》之间的重要桥梁,因为它有别于小说《西游记》,其一些特征更能证明前辈学者关于《西游记》和印度史诗《罗摩行那》之间的因缘。通过对元杂剧宗教戏剧的研究,可以发现,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向壁虚构的,宗教戏剧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出世态炎凉、官场倾轧、妓女苦况和高利贷制度等,使我们对元代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貌似玄幻的元杂剧中的“神佛道化戏”其实是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在舞台上生动具体的呈现。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有关元杂剧研究的数篇论文。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张清华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