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国学堂·北师大名师伴我读 古代诗歌郭超 主编《国学堂(小学中高年级卷):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古代诗歌》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歌一百二十余首,囊括了两千余年近百位诗人的名篇名作,都是经受了时间淘洗和读者检验的精品。这些历代传诵的著名诗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于青少年古典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
国学堂 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张炳尉 主编李春青主编的《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内容简介:《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由庄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全书今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则比较庞杂,应当兼有弟子、后学之作。《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介绍的《庄子》上承《老子》,极大地发展了道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家学习它的无为之治,文学家学习它的浪漫笔法。求长寿的人,从中找到了清心寡欲;不满现实的人,从中领悟了鄙弃功名。醉心于它的人为它作注,反对它的人也汲取它的思维方法。《庄子》中所蕴含的智慧,怎么挖掘也挖掘不完!
-
颜氏家训颜之推《颜氏家训》七卷,据上海图书馆藏叶景葵旧藏清卢文弨抱经堂刻本影印。书前有叶景葵跋语。这个版本由于有赵曦明、卢文弨的校注,学术价值较高,是清代中期以来的通行本。王利器先生撰《颜氏家训集解》、黄永年先生撰《颜氏家训选译》均以此本为底本。《颜氏家训》是古今家训之祖,内容广博,文采斐然。作者颜之推在南北朝时期颠沛流离,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又知识广博,将其一生的见闻、学识,凝练到《颜氏家训》中。在那个不确定的年代,为了家族的存续,通过家训向家族子弟传递着殷殷教诲。其中传达的历史知识、人生智慧,对于今天的人仍有启发意义。
-
国学堂 北师大名师伴我读《笠翁对韵》薛学财 编《笠翁对韵》是清代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李渔的作品。“笠翁”是李渔的号,“对韵”是依照格律对对子、写诗词。《国学堂(小学低年级卷):北师大名师伴我读》文辞华美,构思精巧,融合许多常见的典故,一直是儿童学习对对子、写诗词的范本,是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每当新年到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每当新学期开始,新的语文书中总会有几首古代诗歌。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见过那么多的对联、诗歌,所以你们也已经见过非常多“对子”了,因为每一幅对联、每一首古代诗歌里面都包含若干个“对子”。对子,也叫“对偶”、“对仗”,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词和另一个词“配对”、将一句话和另一句话“配对”。这些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配对有一定的规则。你们拿在手上的这本《笠翁对韵》就是一本教人对对子的书。练习对对子是古代儿童学习的基本功课。古人对这门功课一直非常重视,因为学好对对子是练习写诗词、写文章的重要基础。实际上,对对子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而且对提高儿童的智力也很有帮助。
-
韩国儒学编王强儒学是中国古代文化所创生的伟大的思想体系,其原始教义,即所谓“六艺”,或说“六经”,在古代被奉为君子修身治国的指南。其“德教”涵义,见于《礼记 经解》,其说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此外,“六艺”还满足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礼》教,固然可以说“恭俭庄敬”,但也可以是“体国经野”。甚至人生大事的“冠、婚、丧、祭”,乃至国家祭祀、设官分职,都“非礼不行”。一般来看,礼主别异,乐主和同,也有助于社会的整合与制度的生成。其它各“艺”也具有类似的特点,由于具备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得儒学发展壮大为古代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主流思想。中国儒学的历史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其起源或与“事神致福”的原始文化同其渊源。周初以下,儒与师、保同义,《周礼。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师、保之儒,掌教化,《汉书 艺文志》说儒家“出于司徒之官”,或亦有见于此。春秋战国之际,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上承古代礼乐传统的遗泽,将古典文化的菁华折中为“六艺”,奠定了后世儒家的思想基础。两汉以后,学者笃守传承,笺注经典,有传经之儒,义疏之学,至唐人“五经正义”而总其大成。两宋以后,经过唐末五代的丧乱,又外感于佛教禅宗的刺激,程子、朱子等大师相继崛起,“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四库提要》经部总叙),于是有性理之儒。(参韩国学者金忠烈《高丽儒学思想史》绪论)传播到域外地区并发展出独立学统的儒学主要是性理之学,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宋、明理学。儒学何时传入朝鲜半岛,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学者或远引箕子之东的传说,不必可信。从文献可征立说,至少到汉四郡时期(始于公元前108),朝鲜地区已经接触到儒学文化。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上层社会已经有较深的汉文化修养。小兽林王二年(公元372),高句丽王朝设立“太学”,以儒家典籍“五经”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作为教科书。到公元八世纪,三国儒学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备,新罗王朝以“读书三品”制选拔人才,要求上品需精通《左传》、《礼记》等大经。九世纪后期,新罗崔致远游历长安、洛阳,经过数年勤苦力学,终以宾贡进士及第,经过吏部铨选,还出任中国的地方官员。他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以及有关文字后来编辑为《桂苑笔耕集》,被后人称为“东方艺苑之始”,崔氏本人也成为 “东国文学之祖”。公元九一八年,高丽太祖王建(公元877-943)统一三国。王建的身边多有儒臣,他的著述《政诫》、《诫百寮书》以及遗训《训要十条》都反映出明显的儒家思想。成宗期间(公元981-997在位),高丽还模仿唐朝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官制。高丽王朝的学者,崔承老(927-989)、崔冲(984-1068)等人,积极兴学,为传播儒家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高丽初期,当中国宋朝初年,两国维持着密切的文化关系,高丽王朝时常派遣留学生入宋学习。宋初兴起的新儒学也很快传播到朝鲜地区。忠烈王(1274-1308在位)时期,安珦随使臣来中国,见到了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的著述,他很快察觉到新学术的价值,他抄录了朱子书,带回高丽,告诫后学说“欲学孔子之道,必先学晦庵”。安珦之后,白颐正于一三〇五年使元,在中国游历十年,钻研程、朱的著述,归国后以新儒学教授。数传之后出现李穑(1342-1396)、郑道传(1342-1398)、郑梦周(1337-1392)等人,高丽新儒学开始形成独立的传授源流。郑梦周在当时就被称为“东方理学之祖”,他不仅深入钻研新儒学中的性理之说,还引入《朱子家礼》,并实践三年丧礼制度,他对高丽王朝以身殉节,作为忠义的典型受到后人的高度推崇。与郑氏同时的郑道传、权近(1352-1409)参与了朝鲜王朝的建立,以道学理论作为新王朝的意识形态基础。郑氏的重要著述《朝鲜经国典》、《经济文鉴》是儒家经世的典范。权近又有《入学图说》,以图示的方式分析儒家教言中各种范畴与层次的区别,便于教学。这种方法源于北宋学者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经过权近的发挥之后成为韩国儒学的传统特色,继权氏之后,有郑之云《天命图》、李滉《圣学十图》等,都是韩国儒学中的重要著述。郑梦周数传之后,出现金宗直(1431-1492)、赵光祖(1482-1519)等人。学者在辗转传习的同时,寄托学术精神“道统”谱系也被逐渐建立起来。金纽说:东方道学之宗源于圃隐郑先生,冶隐吉先生受业于圃隐门下,承其正脉。江湖金先生就学于冶隐,在其族中传学统之绪,占毕斋先生学源纯粹,出于正路。时先生门下所出之明贤高士不仅十余名。寒暄堂、一蠹、梅溪等受其劝奖启发,静庵(赵光祖)、晦斋(李彦迪)、退溪(李滉)等数贤相继而起,上承洙泗、濂洛之学统,下启亿万年无穷之美。到十六世纪后半期,性理学传播到朝鲜地区经过三百多年的累积,终于出现了退溪李滉(1501-1570)、栗谷李珥(1536-1584)两座高峰。退溪笃信朱子而深造自得,他中年在乡下隐居,用朱子诗义将*家门口的池塘取名为“光影塘”。为了深入理解朱子的学术,他还编辑了《朱子书节要》。他的重要著述《圣学十图》其中也多依仿朱子之处。栗谷也尊朱子,据说他尝感慨说“幸生朱子之后,学问庶几不差”。对于道学源流,栗谷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他说:郑圃隐号为理学之祖,而以余观之,乃安社稷之臣,非儒者也。然则道学自赵静庵始起,至退陶(即退溪李滉)先生,儒者模样已成矣。这是大师的学术评论标准,或者过于苛刻,但也充分说明,至退溪、栗谷,朝鲜王朝的性理之学已经形成了充分独立的传统,这点也得到现代学术研究的肯定。退溪、栗谷之后,朝鲜儒学仍有重要的发展,其中如继承李珥学统的宋时烈(1607-1689)、阳明学者郑齐斗(1649-1736)、实学巨子丁若镛1762-1836)等,都是儒学史上能给人以长久启发的重要人物。朝鲜地区的儒学是中国儒学传统的一部份,与本土儒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完整而深入地理解这一光辉的传统,我们有必要扩大视野,在古代东亚汉文化圈的整体视野中考虑问题。长期以来,对域外儒学的资料都不够重视,以前在国内也有《退溪全书今注今译》、《宋子选集》等少数资料,但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们编辑了这套《韩国儒学文集》,其中共收录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儒家学者的文集三十二种。
-
颜氏家训逐字索引刘殿爵 等主编一九八八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香港「大学及理工拨款委员会」资助,并得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并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先秦两汉传世文献数据库」之建库工作已于一九九二年全部完成,「逐字索引」迄今亦已出版合共五十二册。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四年,本所先后获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拨款资助,开展「魏晋南北朝传世文献数据库」首两期建库工作;复于一九九五年获「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资助,完成后一期工作,将魏晋六朝传世文献,凡八百种,约近二千四百万字悉数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建立后,将陆续编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以便利语言学,文学及古史学之研究。
-
道德经精粹解读陆玉林 编著本书是为适应当人中学生的阅读需要,特别编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历史文化名著课外读物。该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名家执笔,精选出《道德经》中的主要篇段,并辅之以《庄子》中的精彩故事,使中学一朋友通过比较阅读更容易地理解《道德经》这部伟大哲学著作中的深奥道理。全书对名著原文作了简要、通俗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同时还从现代角度给予了精当的点评。尤其独到的是,每篇后面都结合社会人生提出了问题,请读者自答,以活跃创造性思维。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结构新颖,内容丰富,是领略古代智慧、提高人文素养的入门向导书。可供广大中学生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方面读者阅读欣赏。
-
国学堂·北师大名师伴我读《荀子》王勉 主编李春青主编的《北师大名师伴我读荀子(小学中高年级卷)》内容简介:荀子(约公元前298—前238)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先秦后一位儒学大师,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一种主管教育的官员),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法家代表人物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北师大名师伴我读荀子(小学中高年级卷)》阐述:荀子著名的思想是“性恶论”。与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不同,荀子反对“性善论”,主张“性恶论”,因此他十分重视人们后天的学习修养,也十分强调礼法在塑造人性方面的重要性。在历史上,荀子的思想与学说并不算正统,但他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现存的《荀子》共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则丰富多彩,善用比喻,名言警句极多,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本书节选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部分章节,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
崇文国学经典段青峰 著《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宋朝洪迈撰,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全书写作时间近四十年。是洪迈多年读书与实践的结晶,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容斋随笔》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
崇文国学经典郭辉 著《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本次出版,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