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重大风险源辨识与防控徐一骐 王立峰 杜运国 朱瑶宏 黄先锋 姜天鹤 庄国强 史文杰 等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属于准公共项目,具有非常显著的公益性。一方面,轨道交通能使其服务对象和影响范围的其他项目效益提高,且效益的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包含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高额的资本投入,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其基础设施具有高度的资产专用性和高额的沉没成本,一经完成便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其资产专用特性则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成本回收和综合效益的实现。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工程建设规模的加大,建设速度的加快,不同城市的地层与环境条件及其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多变,以工程经验为主体的安全风险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十余年来我国在新建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中出现过多起安全事故,这对城市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人们始终不满足于“亡羊补牢”的事后处置,希望可以通过分析与调查,实现工程风险的预测和防控。 本书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中遇到的危险源辨识与防控进行总结提炼。
-
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潘兴瑶,于磊,卢亚静,张书函 等 著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践是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与实践丛书的一本。本套丛书包括《城市流域洪涝模拟研究与实践》《城市建设区合流制溢流污染管控技术研究与实践》《海绵城市建设区水循环综合模拟技术研究与实践》《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践》《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响应机理研究》,共6本。主要从以上六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对海绵城市进一步优化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本套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科学、资源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目的是判断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促进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活动的有效参与,优化项目方案,规避建设项目社会风险,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项目社会效果持续发挥,使项目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社会评价示范案例》包括:供水、污水处理、供热、燃气、生活垃圾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和桥梁、城市园林绿化八个市政行业共十个项目的社会评价案例。对于理解和实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导则》具有辅助指导作用,可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设计、咨询、管理、科研和教学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参考。书中的案例分析和评价结论并不适用于其他特定项目,不宜简单照搬,使用者在工作中应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
城市与气候变化 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11联合国人居署暂缺简介...
-
山·水·城余颖 彭瑶玲 钱紫华 刘亚丽..
-
现代市政工程更新改造总承包施工技术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著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推动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速度会稳定在年均增长 0.8%左右,到 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在 55%-60%之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入快车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快车道。据统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 8%左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 16 万亿元,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在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截至到2019年年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实有道路长度为 294443 公里,实有道路面积为 521321 万平方米,城市桥梁为 52548 座,城市排水管长度为 369553 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为 13392 万立方米,城市道路照明灯 17739 千盏。 本书以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的不同类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基础,总结其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典型特点,结合改公司的总承包管理经验,对市政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从总承包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及改扩建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需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以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方,设计方及施工方参考。 本书内容先进,技术合理,适用性强,适合广大市政相关专业人员阅读使用。
-
城记陈易本书以城市规划师的专业视角、城市参与者的感性认知,从记忆空间、故事空间、体验空间、线性空间和流淌空间等五个主题,用通俗性文字分别阐述了对城市多样化空间的思考与研究。内容包括五方面:从老城区历史文化空间入手,以文化、产业与混合开发的视角探讨城市更新的理念与策略;在国内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休闲空间的发展与规划;以人的体验为根本,通过案例与规划项目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从道路与水系规划设计为切入点,研讨城市线性空间的设计;后,从城市与水体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滨水空间,以及城市与自然空间融合规划的问题。本书适合城市研究、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等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城乡区域规划科学爱好者研读或参考。
-
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四十周年作品集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系2020年是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四十周年,为展示校友风采,提升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影响力,拟出版《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四十周年作品集》。作品集分为三个篇章,篇章:校友作品,50份,包括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乡村规划等类型,部分作品荣获全国城乡规划设计奖、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第二篇章,竞赛作品,30份,学生参加城乡规划教育年会竞赛城市设计、社会调研等获奖作品;第三篇章,教师作品,20份。本书聚焦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四十周年教学成果,作品集涵盖面较广,代表安徽城乡规划教育的高水平。
-
中国特色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刘盛和 方创琳 马海涛 王振波 李广东 金浩然本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生产要素集聚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编号71433008)5年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与空间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发展的驱动要素与互动机理,研究基于核心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和传统驱动要素集聚的中小城镇发展过程、现状及困境,并对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的中小城镇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总结基于生态-生产-生活要素集聚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多链多群多要素驱动下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选择路径与优化模拟。全书共分九章,编写大纲具体如下: 章 我国中小城镇的划分标准及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小城镇发展的驱动要素及其空间集聚效应 第三章 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与土地蔓延 第四章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要素集聚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 第五章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要素集聚的中小城镇路径选择 第六章 智慧低碳中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与模式 第七章 中小城镇人口集聚与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第八章 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困境及创新路径 第九章 丽江市旅游城镇化及动力机制
-
轨道交通与新城李道勇本书以“如何实现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对世界各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行剖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发展的一般现象与普遍规律为导向,梳理了我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主导现象并对问题进行了归纳,结合国际实践活动的研究,总结了影响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新城与轨道交通的建设动机、内在关系以及功能空间的组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