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交往与空间(丹)扬·盖尔(Jan Gehl)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一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气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本书中文第四版是根据2001年的最新英文版翻译出版。本书供从事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人士等。
-
奇特新世界(英)诺曼·穆尔(Rowan Moore)编;李家坤译本书阐述的主题也是1999年在格拉斯哥举行的“头晕目眩”展览会的主题。下文是针对本次展览引发的思考。许多展览会的题目选择了中立而实际的方式,同电话簿中的一个条目没多大区别,例如“非科班出身的画家”或“古罗马的食谱”或“解构”。这类题目仍是习惯做法而不会被回避,因为至少它们不是虚假的暗示。笔者们对所期盼的东西略有所知,如果我们失望的话,我们只能责备自己,毕竟展览会的主题都在题目中表达出来了。
-
都市夜景陈耀光编著编辑推荐: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16)。《都市夜景》一书,集中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灯光设计的范例,并配以图片说明。书中将都市夜景分为城市鸟瞰、广场、街道、建筑、商店入口、橱窗、广告标志、配景共7大类。本书对城市景观及灯光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美)彼德·盖兹(Peter Katz)编著;张振虹译新都市主义正是为应对挑战而出现的。它或许不是我们父辈的美国梦,但它最终会为我们出生高峰的一代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我们曾经受到过承诺的戏弄,因此不愿将新都市主义的好处也称为“梦想”。举例来说,新都市主义的主张中包括几种住宅形式,从我的祖父一辈就不曾再建造过。从那时起,它们有组织地消失了。我所指的是那些真正高质量公寓和住宅。
-
城市中心区与新建区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本书选取了国内近年城市中心区与新建区规划优秀实例20余项,其中大部分作品获得过省部级奖。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
城市景观之路俞孔坚,李迪华著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城市化妆运动”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在下篇中,作者倡导城市景观建设应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地方精神。面对在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
-
高层写字楼建筑策划郑凌著本书是一部在建筑策划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整合建筑学、房地产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国内高层写字楼空间组成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及运用进行系统论述的专著。本书共6章,深入论述了高层写字楼空间组成建筑策划的背景、理论基础、内容、方法程序、结论及实际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量化分析和方案评价两个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提供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模式,建立了高层写字楼空间组成建筑策早的系统框架。本书适用于建筑师、建筑学专业的师生参考。书中的方法和实例对房地产发展商、房地产策划者及城市建设部门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城市总体与分区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本书包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重庆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深圳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等内容。
-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雷林源著《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共13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地下管线的探测理论、方法和技术,侧重阐明电磁感应探测法(目前最主要的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正、反演理论和方法以及探测的精度与误差问题,还详细介绍了探测非金属管线的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下篇主要论述地下管道测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侧重阐明当前最先进的相关测漏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测漏的正演问题。同时,还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和“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法”应用于地下管道泄漏位置的定位技术中。《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可作为广大从事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黄〓著20世纪后期,大都市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失学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促使大都市区治理研究应运而生。本书论述了全球三大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大都市区,重点把握大都市区在城市规划、行政区整合、公众参与和管理组织体制构建上的总体思路,摸清了国外近年来在大都市区治理的三种模式及其基本特征,从大都市区治理改革的背景与治理模式间的客观联系出发,考察和解析了大都市区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以及大都市区治理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本书对我国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专业的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