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设计新理论5(美)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 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本套丛书共分五卷,《城市设计新理论》是这套描述全新建筑与规划思路系列丛书的第五卷。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在我?窍衷诘慕ㄖ⒂煊牍婊砟钪馓峁┱庖恢滞暾尚械男滤悸罚⑾M庵中滤悸纺苤鸩饺〈鼻暗墓勰詈妥鞣ā?C·亚历山大曾被授予美国建筑师学会颁发的研究一等奖。他是一位执业建筑师和承包商,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筑学教授、ACSA的著名教授和环境结构中心主任。过去一些神圣庄严的城市如威尼斯(Venice)或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给人一种整体感觉。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然而,在现代城市中,往往缺乏这种整体感。很显然,对于那些忙于解决单个结构的建筑师和只顾执行地方法规的城市规划者来说,要获得整体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由环境结构中心高度赞扬的这套系列丛书的最新一书中,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民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随后作者对这些法则进行了试验,并与许多研究生一起,对旧金山高密集区进行模拟城市再设计。启动了一项涉及大约90种不同的设计问题的项目,包括仓库、饭店、渔用码头、音乐厅和公共广场。这种大范围的实验都按工程顺序一个个记录存档,并用楼层平面图、立面图、街道网络、立体投影图和按比例缩小的模型照片对各项工程如何满足这七条法则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为城市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论框架,极大地弥补了今天的城市所存在的缺陷。
-
城市形象设计吕文强编著“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子丛书第三辑:本书就如何理解、如何运作城市形象设计的有关理论、实践问题,提供了较新的视角并作了有益的探讨,简明叙述了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的沿革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勾画出城市形象设计的界定与定位,并就作为技术层面的具体策划与设计制作,借鉴中外典型案例,作了解释说明。
-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敏著《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写作,重在实用规划方法的研究,是我近年来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实践的理论总结,力求体现“务实求真”、“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现代城市规划的本质,是要从维护城市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及其空间变化的控制,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特定问题。因此,现代城市规划的特点是研究先行,技术服从思想。规划师对于城市发展的门槛和限制因素,必须有所远见,有所平衡。要做到高瞻远瞩,整体思维,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依法管理。的确,面对中国大地纷繁复杂的城市规划背景条件,想要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和编制方法是极其困难的。然而,从丰富的实践中总结探索一定的规律、实事求是地搞好每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还是有可能的。
-
城市创新系统赵黎明,冷晓明等著城市创新系统属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它是若干因素组成的具有动态特征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系统的各元素之间具有难以测度的相互依赖关系。我们为了深刻剖析其结构和运行特征,运用系统力学进行社会经济系统仿真,并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供决策部门参考,增加了城市创新系统理论的应用性。该书是国家软件学研究项目《城市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该书以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技术扩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创新理论。并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了模拟分析。本书从创新理论,经济学、系统论等多方面,研究现代城市创新的原理和运行过程,从而指导城市创新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它将传统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机结合,以创新为手段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这一经济问题。
-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刘贵利著城市生态规划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至今没有定论。《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初步建立于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城市生态规划方法上,提出和运用了融景观生态学方法、因子生态方法、生态制图方法和城市社会区域分析等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规划方法。书中通过对我国常德、温州和北京等城市的生态规划研究,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程序及编制内容。《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可供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亦可供有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市长培训中心编著主要内容我国的城市(包括建制镇)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之所在,它在国家发展、改革开放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又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对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城市规划知识教育。本书即为贯彻中央领导的这一要求而编写的。书中既有相当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更注重体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既有对成绩的肯定和经验的总结,又有对问题的思考和时弊的剖析。特别是书中对城市规划的综合性这一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很有特色,对于读者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很有帮助。 本书目录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与综合职能;第四章 城市规划编制;第五章 城市规划法制;第六章 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附录。后记。 读者对象: 各级领导及国家公务员等。
-
城市公园(西)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编著;龚恺[等]译《世界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按城市公园这个概念宽泛而多义的主题收集了一组作品。各种不同的观念是因现代城市失控生长和城市化进程中纷杂的类型学造成的。概念以某种限定,以此来说明本书中所要展现的作品。
-
领导干部城市规划知识读本洪铁城编著《领导干部城市规划知识读本》共由十章加“附录”组成。因为有些“概念”如果弄不清楚,可能会影响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模糊或混淆,所以我再三权衡,决定在第一章首先介绍“基本概念”。第二章是“相关规划”。因为这部分不介绍一下,很容易使人误以为编完了“城市规划”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很重要的章节。因为《规划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换一句话说,城市规划是不能自搞一套的,需要有依据。其依据之一就是这些“相关规划”。第三章是城市规划原则及其成果审批程序有关内容。包括各级政府对城市规划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各种规划内容和成果深度怎样才算合格。第四章开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规划”……直至第十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分别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资料、表格、参数等等,都很实用。最后在“附录”中我辑入了“专业用语解释”、“计量单位换算”、“总图制图标准”等内容,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此书并在实际工作当中,针对问题找到一些参考。最后,辑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等相关法规,其用意是让读者知道,国家有这许多种“大法”,规范着我们的城市规划编制、调整和实施工作,这是很严肃的事,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的。《领导干部城市规划知识读本》的每个章节,都由几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例如,“居住区规划”一节,它先由居住区用地的选择、分类,到居住区的类型和规模;然后是规划设计的原则、要求,技术参数、指标等;接下去是居住区住宅布置形式、配套公建、区内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有关内容;最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的国家规范强制性条文、重要条文。并附有国内外成功的居住区规划范例,不仅可供领导干部对照参考,而且亦可让规划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启发或借鉴。
-
城市形象设计钱智等著形象是人们对客观实体多方面反映的一种综合评价。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城市、地区和国家,都存在一个形象问题。个人形象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文化修养等;城市形象反映了一座城市内在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外显的景观环境、经济实力等;国家形象反映了一个国家内的民族构成、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和综合国力等。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形象是生产力,区域形象是区域的一笔无形资产。在新的世纪里,形象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区域形象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只是由于人们缺乏形象意识而缺少研究和设计。所以,区域形象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和全新的研究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景观和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需要多学科协同和交叉研究,需要经济与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吴良镛等著本书从世界城市的高度,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以整体的观念,综合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区域功能和空间布局、协调与合作机制等问题,主张通过“建设世界城市,带动整个大北京地区的繁荣和健康发展”。本书前言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研究多年的老课题,“京津冀(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是过去研究工作的继续,同时也是对新时期、新问题的新探索。多年来,这个地区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央以及全国的关注和支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申办2008年世界奥运会成功后,更是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严峻的挑战。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对这一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研究课题立项时所说的“京津冀北”,是指以京津为枢纽而辐射出去的、包括京津唐、京津保的两个三角形地区,考虑到国际学术交流的方便,简称为“大北京地区”(目前社会上简称我们的工作为“大北京规划”或“京津经济圈规划”,我们未正式沿用)。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我们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已经逐渐超出课题立项时所限定的范围,从河北省的中北部扩大到整个河北省。因此本报告的题目将“北”字略去。从孤立的城市研究进展到区域研究,以区域的视野改变“就城市论城市”的局限,这是现代城市研究的客观趋势,也是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方向。“城市地区”的学术思想渊源已久,从盖迪斯算起,差不多有一个世纪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欧共体、大纽约、大伦敦、大巴黎、大东京、大柏林等地区的实践使城市地区理论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规划学术来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成为共识,但仅囿于城市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有局限的,严格说来也是办不到的,必须放到区域中去思考。对于区域范围的称呼,各方面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看法,但我们相信,随着工作的展扩和深化,是会逐步取得共识的。本课题作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主要是在战略层面上思考问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区域规划项目。如果按照规划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深化、细化的内容,这不是目前所能办到的。正因为这不是一项具体的规划,所以也无所谓是否得到批准、建立机构和得以执行等问题(如果能这样当然很好)。从现在来看,一个学术思想最终为相关学术界所接受并得到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旦人们在观念上接受了,把握了大方向,再谋求对关键的、棘手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就会少走弯路,减少内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年多来,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的资助下,在建设部前部长俞正声、前副部长赵宝江以及二市一省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组成了包括两百多位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科学共同体,在有限的时间和物质条件下,抱着共同的目标,一致努力,凝聚成阶段性的报告。我们的成果,从鉴定会的评议、媒体的反响、地方的反映、专业的认可等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河北省省长钮茂生专门召开了河北省工作会议,制定河北省相应的应对策略,并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发展、深化了大北京规划构想;天津市市长也专门听取了汇报,重视这个问题;其他一些城市都以积极的态度响应这一研究。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以鼓舞和鞭策,在此表示感谢。同时,研究的成果也给科学工作者以启示:不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多么复杂,只要面向社会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引导,致力于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总是能够探索到积极的途径,或多或少地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产生物质的力量。我们不为一时一事的进退欢欣或气馁,坚信只要有益于社会的工作,认定是正确的,努力以赴,就必然会得到同行们的支持,协同共事,做出一定成果,并终将获得广大社会的肯定。现代城市规划的学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面对21世纪城市发展中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快速变化的新形势,已有的城市规划理论又显得欠缺。特别是,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发展,首都建设尤其突出,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有可能做前人不能做的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不能高瞻远瞩地看问题,习惯于采用陈旧的观念、方法或理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抱残守缺,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健康合理的发展。正确的方法是充分总结过去50年来的成功与不足,深入地研究和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经济结构,设计其可能的空间发展模式,机智地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不失时机地把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用在当前问题的解决和对未来的开拓上。我们要接受全球与地区发展的共性规律,明确地认识到发展的大方向;同时,针对不同情况下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基于每个城市、每个地区自身的特殊性,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匠心独运,创造性地予以解决。京津冀地区规划研究是一个开放的课题,目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今后,在地域范围上,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加以扩展,例如承德、张家口等地的工作还可以更多地容纳进来;在专题研究上,如机场、港口等问题都亟须展开。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与环渤海经济圈研究的结合等。总之,尚待研究的工作很多,也很迫切;并且随着大建设的发展推进,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以及对原有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等,这是必然的。所有这些,还是要坚持多学科的积极参与。各方面研究工作的蓬勃开展,标志着这一地区城市科学研究的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