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罗哲文著主要内容本书汇集了作者50多年来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保护的5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实践及中外文化历史名城保护实践的历史经验借鉴,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目录前言;代序(梁思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诗词;古建筑保护;其他;附录。 读者对象: 相关专业人员。
-
城市环境艺术中国建筑学会主编《城市环境艺术(2)》通过专家论坛、专题论述、名校作品、佳作选登、国外景观、小资料以及新书介绍等内容介绍了城市的环境艺术。
-
2008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及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水晶石数字传媒编2002年3月至7月,在北京市政府和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授权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案。前后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设计单位参与,最终收到了90多个方案。所征集到的方案创作思想活跃、表现手法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文件制作精良,充分显示了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热情支持。现将此次征集活动的方案编辑出版,以答谢所有的竞赛参与单位,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录。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开放和中外规划设计单位的交流,推动城市设计和奥运会相关规划设计的研究。
-
城市规划决策概论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为了适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市长培训工作的需要,根据《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01—2005年全国市长培训规划》的要求,全国市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全国市长培训中心组织力量对全国市长培训教材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根据全国市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教材修编方案,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组织修编了《城市规划决策概论》。参加市长培训教材修编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修编方案的要求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力争使教材能够反映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和信息,并根据干部教育的特点,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
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焦燕编著本书通过调研与实践,将理性的技术手段与感性的艺术认识有机结合起来,介绍了建筑色彩的相关基础理论、国际上建筑色彩研究领域的现状、当代我国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的调查研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
社区规划与设计肖敦余,肖泉,于克俭编著本书从社区的聚居形式、内容组成、规划原则等方面作系统介绍,着重探讨社区空间环境的优化、美化,为人们规划设计理想的人居环境等。
-
建设绿色都市诸大建著主要内容2002年是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10周年。为此,联合国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会议并在大会上作重要发言。特别有意义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上海与法国的里昂、巴西的库里蒂巴等四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首次颁发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奖。21世纪是人类社会的城市世纪,地球上超过50%的人口将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这个世纪面临的主要课题。其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2001年世界银行的一次会议上讲道: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笔者近年来在国家和上海有关课题研究项目的资助下,对上海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系列专题性的研究和思考,本书即是对这些研究工作的整理和总结。笔者期望能够通过本书,在对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理论性和政策性见解的基础上,为上海当前和未来长时期的绿色发展推波助澜,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所帮助。虽然笔者20世纪90年代初对可持续发展已有了解和关注,但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则发端于1994~1995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时候。正是在那里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进程中,发现世界上发展理论及其政策研究的重心正在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而墨尔奉又是世界上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发展实践的先锋城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种客观条件使本人的研究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迁移,于是结合中国和上海实际开始了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包括本书在内的一些成果就这样陆续产生。 本书按照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总体思路、领域研究、能力建设这一研究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地位进行评价,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作了勾勒。主要观点包括:①在论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质。正如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S.Kuhn)把科学研究分成常规科学和革命科学那样,笔者认为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看作是对传统发展观具有变革作用的革命性科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它要求对以增长为中心原则的数量型发展观进行清理,建立以人类福利为中心原则的质量型发展观。②探讨了由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出的当代发展研究的整合趋势,论述了这种整合性在发展内容(经济、社会、环境的三位一体)、发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的以人为本)、发展动力(以体制、法制、科技、教育为内容的能力建设)、发展机制(政府—调控机制、企业—市场机制、社会—公众机制的协同以及社会资本等问题)五个方面的表现。③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包括五个基本方面,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以人以本的发展目标、世代平等的发展伦理、科技推进的发展动力、社会整合的发展机制等。④从司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对科教兴国、知识经济、环境革命、生活方式等发展问题的看法。强调这方面的研究要盯住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交汇处,在提炼有整合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下功夫。第二部分,涉及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考。对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思路、规划编制和制度建设进行了研讨。主要观点包括:①指出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需要处理好全球化(global)与本土化(10cal)的关系,要具有“全球性思考,地方性实施(thinkinggloballyandactinglocally)”的研究思路.钻研能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的本土特色有机结合的、具有所谓全球—本土化(glocal)特点的上海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模型。②以上海大都市为例探讨了地方21世纪议程的规划编制,论述了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上海“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方案。认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应该包括以认同、参与、创新为内容的思想建设;以经济、社会、城建、环境为内容的目标建设;以及以体制、科技、教育为内容的能力建设。③指出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经济与环境双赢型的循环经济,研究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容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及其生产范例和生活范例.提出上海需要从技术创新(环境无害化技术)、体制创新(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思想创新(深绿色文明或生态文明)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第三部分,涉及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领域。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角度、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梯度研究了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案例。主要观点包括:①从横向整合来看,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该包括经济社会的习生态化(生态原则要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与生态环境的经济化(生态环境要在服务发展中得到保护)两个方面,为此对环境相关产生、海洋产业、环卫产业等问题进行了领域分析。②从纵向整合来看,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该包括区域发展层次(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都市圈层次(上海大都市行政区)以及基层地方层次(区县、社区)等,为此对崇明、松江、上海社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领域分析。第四部分,论述上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培育和发展由体制、科技和理念组成的能力系统,特别是培育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社会资本或社会凝聚力。主要观点包括:①强调了上海可持续发展需要公共组织、营利组织、社会组织三方面力量的整合,讨论了上海大都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政府机制、企业机制和社会机制。②指出城市管理实质上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点对象是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或城市综合体中的公共资源、公共事务和公共设施,根据可持续发展预防重于治理的理念,指出城市管理的关键是要从末端治理的短效机制转向源头预防的长效机制。③强调建立经济、社会、生态、能力整合的指标体系是将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推向实践的重要环节,在研究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方案。本书对上海大都市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虽然只是初步的,幸运的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得到了学术界人士的关注和决策部门的重视。特别是,1998年我随上海市政府可持续发展考察团访问欧洲,回来后结合上海实际发表了系统论述循环经济的论文。这篇文章的一系列观点目前被许多文章、著作所引用和流传,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引进和评价循环经济理念的学术文章。目前,国家领导人和有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上海、辽宁以及一些省市先后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生态环境建设综合规划。笔者也有幸参与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专家组的研究工作,这既是一个学术研究者和政策研究者期望得到的最好回报,同时,也是刺激进一步研究的动力。在中国与世界一起进入城市时代的今天,我相信城市可持续发展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而上海大都市21世纪的绿色实践更为探讨这一命题提供了独特机遇。我期望和周围的人们一起,围绕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针对现实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做出持续不断的深化研究。相关丛书1.城市管理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 本书目录第一篇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篇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第三篇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领域研究第四篇上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参考文献
-
城市环境绿化景观李尚志[等]编著城市的环境绿化景观,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绿色文明的程度,同时还标志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是否可持续发展。因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并不是简单地植树栽花种草,还应当按照其生态习性和园林美学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配置,而形成多姿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本书分概说篇与景观篇两大部分:概说篇主要是提出了城市绿化对人类的劝诫,然后介绍了城市绿化史略、世界绿色名城、绿化植物之美的环境色彩的运用;景观篇选用了丰富的彩色图照分别展示了城市建筑、道桥、雕塑、水体、住宅和室内的绿化观景,使人们耳目一新,从中得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全书内容突出,感观性好,实用性强,适合城建工作者、园林设计、房地产开发、道桥建筑等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从规划到建筑(德)汉斯·史蒂文著;陈颖翻译从柏林墙倒塌之日起,柏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有着不同发展历史的东西柏林重新开始融入对方之中。另一方面,曾经各自独立的部分丧失了原来孤立和特殊的地位。建设柏林还要考虑到这个城市的建筑历史。今天,在市区中心曾被闲置了几十年的地方,许多建筑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统一的柏林为新的创意和项目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最近几十年内,很少有城市能像柏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多的工程项目建设。而这一发展趋势仍未结束。本书中所汇集的工程清楚地表明柏林的建设将继续进行。建筑范围从东站附近开始,途经亚历山大广场,向西延展到动物园地区,然后继续向西至城西和商业区,最后结束于奥林匹克体育场。大量的投资者汇集在柏林是因为他们乐于帮助设计这个城市的未来。每个新落成的建筑在这个城市中以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受人瞩目。同时也巩固了柏林作为经济和工业中心的地位。柏林需要投资者和公司作为这些新建筑使用人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因此本书中展示的项目都是城市未来的标志。
-
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水源 等编著本书是在现在环境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协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份额,以满足和适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力求反映环境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就。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评价的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环境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等。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管理、评价和规划工作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学校环境专业师生等阅读参考。本书是在目前现有环境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份额,以满足和适应当前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评价的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环境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等。力求反映环境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就。全书共分十章,每章均附有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