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
-
打望老巷苏伟 著该书作者苏伟告诉记者,书中收录的200多幅宽巷子、窄巷子修复前的老照片,是从他2005年拍摄的2000多张照片中遴选出来的。有意思的是,苏伟还为每幅图片配上了散文,该书将为读者深入了解宽巷子、窄巷子,深入了解成都文化提供一个平台。据悉,目前苏伟正在筹备推出反映修复后的宽、窄巷子的图文书,他希望让更多读者通过宽、窄巷子修复前后的对比,感受成都文化的魅力。
-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刘淑婷 编著生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的书籍。《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从中国传统建筑千变万化、瑰丽多姿的大屋顶类型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构件的实用、装饰、寓意等功能;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中屋脊、瓦及瓦当、滴水及其他饰物的各个部位;深入研究了屋顶的不同装饰方法所采用的材料与制造工艺;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屋顶的装饰手法,不同地区装饰风格的差异,以及屋顶形式和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的文化渊源和美学特征,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共分五章,图文并茂,条理清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包含大量高清晰度的屋顶装饰照片、手绘装饰纹样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兼顾欣赏和分析研究,可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装修的图典使用。
-
嵩山历史建筑群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 编著中国历史名山众多,以五岳为著名代表,嵩山因居天下之中,而“为万山之宗欤”,称中岳。嵩山经历过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完整袒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构造遗迹,是研究地壳演化规律,追溯地球演化历史的一部完美的百科全书;嵩山悬崖险峭,峡谷幽深,山石奇异,林色斑斓,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也有着读不完的神奇奥妙。 嵩山历史建筑群各种建筑类型在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是其建筑类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筑史以及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上占据了多项“唯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优秀的创造力和浪漫的想象力。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现存历史建筑的多样性和在地域上的集中性特点,代表着一种包罗万象的文明传统和突出的科技、艺术成就,反映了在世界视野下作为一种东方文明发祥地的中岳嵩山地区在文明起源和文化融合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不仅是建筑造型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杰出范例和现存标本,也是当今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巨大财富。
-
皇城古韵王杰 著本书将北京古建筑分为四类进行介绍,分别是:京华烟云、皇城相府;天子祭坛、人间香火;名伶大家、寻常阡陌;城池记忆、文化肌体。采用游历的形式,全景展现建筑历史背景、人物与建筑故事、建筑空间、建筑风格特征、细部构成、建筑的演变、建筑的整体风貌等,呈现立体生动的场景和温暖或幽深的岁月细节;对知名度高的建筑,着重从细部着手,推介和发现建筑的个性文化特质,以及它散发的无可比拟的建筑艺术魅力,呈现建筑的厚重。本书读者对象为热爱古都北京建筑历史,文化的大众读者。
-
苏州砖雕居晴磊 著中国砖雕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本书内容包括苏州砖雕的产生背景。苏州传统门楼砖雕的发展历程及题材特征,苏州砖雕纹饰研究,苏州传统门楼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苏州砖雕艺术与苏地其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雕塑家、工艺美术师、文物保护工作者、古建筑工作者等学习参考。
-
北京近代建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编因此,本所决定把这批在梁思成先生指导下取得的初步调查成果公开出版,遂组织人力对图片和资料图进行整理、遴选和分类编辑;又把当时已写成的分类调查文字的初稿置于前面,以说明一些建筑的历史情况。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起到下面一些作用:一是作为历史资料,让世人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北京的历史面貌;二是作为建筑档案,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三是作为学术资料,为深入研究北京和中国近代建筑史提供基本史料。最后,也是作为对梁思成先生的纪念。世人只知道他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而通过本书中发表的梁思成先生以病弱之身拄杖步行、艰难地仰观俯查北京近代建筑的感人形象,表明他也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开拓者。梁思成先生在学术活动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一般以1840~1949为界,当时亦有简称为中国近百年史的,故梁先生于1956年开始进行这项研究工作时定名为“北京近百年建筑”。现又时隔五十年,“近百年”的提法已不很准确,遂在这次发表时改称《北京近代建筑》。限于整理者水平,且事经多年,有些因原始调查记录不存,难以核查,错误和不当处敬希识者指正。本书中所有的图片、图纸和文字资料,目前均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与著作权单位联系。
-
台湾地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与实务黎小容 编著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项结合了文物学、建筑构造、力学分析、材料应用的综合技术,需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背景。我国一向重视传统工艺的继承,论著较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逐渐吸收国际上的新材料技术,同时将有关学科的新成果运用进来。所憾至今尚未出版关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合理使用现代材料技术的课本类读物。作者在总结个人实践和国际国内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台湾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方法与案例为基本参考,分木结构、砖材、石材三大部分整理介绍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材料、使用方法和案例,融保护理论于丰富的资料介绍。本书可以成为建筑专业文物保护方向研究生和文物专业建筑保护工作者的参考书。
-
老房子掠影神秘中国创作组《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大足石窟与敦煌石窟的比较杨雄、胡良学、童登金 著大足石窟与敦煌石窟在宗教造像中,都存在大量的民俗内容。大足的民俗内容主要是宋代巴蜀民俗的表现,敦煌的主要是北朝以来北方或唐时民俗的艺术写照。如宝顶大佛湾第30号牧牛图,表现的是佛教修心养性、调伏心意的功夫。但是,从图像本身来说,却完全是一幅悠闲自在、情趣高远的牧牛图景。敦煌艺术风格有从北朝时期的西域风格到北魏晚期传入的中原风格以及高峰期的盛唐风格,及其后的藏密风格等,不一而足,但宋代以后则缺乏创造。盛唐以前各类风格的作品,大足基本阙如。大足宋以后各类风格的作品特别是宋代的作品,上接敦煌艺术的盛期,完成了中国石窟艺术最后一个环节的创造,在佛教艺术南方化和佛道儒的融合上厥功甚伟,是对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贡献。敦煌与大足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北朝以来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链条。敦煌与大足,是中国石窟造像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杰作,也是人类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杰作。
-
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戴俭,邹金江《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对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