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远逝的辉煌郭黛姮 主编《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内容源自中国建筑史领域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妲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所做的关于圆明园建筑、山形、水系特色及变迁史的研究,并结合圆明园的保护问题,探讨了历史园林保护的理念,是圆明园研究领域既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意义的学术专著。《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内容突破以往对圆明园的研究单纯从历史、技术或艺术角度的局限,运用“总体史”的史学研究方法,以新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园林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有所创见地、更全面地揭示了圆明园的辉煌成就,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成就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作者通过查阅、分析圆明园现存建筑图样(中国古代唯一保存下来的图样性档案,俗称“样式雷”)、清代旨谕档、奏折、做法清册、销算黄册、工程备要等文献档案,考察了圆明园考古遗迹,对圆明园建筑进行了广泛、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圆明园的山水环境演变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对比,对圆明园建设的历史背景、各类建筑的个性以及圆明园所反映的清代中后期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等有诸多新的发现。《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不仅披露了原始图档,且在对相关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档案和考古实迹复原了部分被毁建筑的形象,绘出了平、立、剖面图,以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而且能够更方便地解读古代工匠的建筑语言,真切地了解这座历史园林的原貌。《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适合建筑园林、文物保护、文史研究等专业人员,亦可供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爱好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
麦地里的飞檐秦里 著跟随老木头的行踪,驱车遍访中国大地上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足迹走过了仅有的四座唐代建筑、四座五代建筑、八座辽代建筑、几十座宋金建筑以及现存的一百四十多座元代木构中约七十座有代表性的建筑。旅行者做了大量的案头资料阅读和实地考察考证,然后用玲珑剔透的文字和略显稚嫩的镜头,呈现出散落在中国乡间田野里的建筑瑰宝,发掘出古老建筑所蕴涵的坚韧而昂扬的生命力。
-
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田蕾 著《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基础理论——实际案例——理想模型——实证研究”为框架,对“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改善建筑环境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负荷,这是近年来建筑领域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在促进技术革新、规范市场、激励良性竞争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对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系统整理。对相关的近30种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的理想模型。此外,《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还就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研课题所做的各种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可供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
伦敦当代建筑(美)阿林森 著,杨至德 译《伦敦当代建筑》是一本有关现代建筑方面的实用指南,图片精美,目前为第四版,收录了所有伦敦天际线上新增加的建筑。本指南将伦敦按区域划分,首先将最值得参观的建筑挑选出来,向考察者提供这些建筑珍品的主要信息,配以诱人的讲解和实用的位置图。除此之外,本指南还包括这些当代建筑附近的其他一些优秀古建筑。
-
青岛德式建筑袁宾久 编著施耐特拉格-希姆森公寓楼旧址(Wohnhaus und Geschaeffshaus yon Snethlage&Siemssen 、朗德曼商业综合楼旧址(Geschaeffshaus Landmann)、拉尔兹药店旧址(Apotheke Adalbert Larz)、路易特坡尔德路住宅旧址(Wohnhaus von Luitpold Strasse)、弗朗茨·伊克萨维尔。毛勒建筑公司及住宅旧址(chemals Wohnhaus und firma yon Franz Xaver Mauerer)等。
-
广西民居雷翔 主编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差序格局中的一个序列,是乡土智慧的建筑展示。广西民居多姿多彩、形态丰富,它深深地扎根于八桂大地,是地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广西民居》对广西民居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多层次的分析,廓清了广西民居特色的生成背景和类型特征,重点从建筑和聚落两个层次对广西民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详细分析了广西民居的聚落形态、空间意象以及建筑特征。鉴于民居研究对解决城乡规划、建筑创作、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的作用,《广西民居》还将广西民居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相关实例纳入其中,以凸显研究对城乡建设实践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广西民居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
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王昀 著《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的研究指出了聚落的空间组成与居住者的空间概念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空间概念在聚落的空间组成当中是通过住居的大小、住居的方向以及住居之间的距离表现出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并将表现聚落空间组成的各个数学的关系量进行并完成了数学模型化的开发过程。《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由以下三篇所组成:第一篇是对空间概念和聚落调查的基础事项进行整理;第二篇是对聚落的空间组成的数理解析;第三篇是利用所开发的数理模型对聚落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
-
徽山烟雨王杰 著粉墙黛瓦的古老徽州,在不同人的视角里都首先彰显出惊人一致的水墨山色。不过《徽山烟雨——透过建筑看徽州》却是一本从建筑角度解读徽州的游记,作者在数次前往徽州旅行和采访的基础上,循着徽州建筑文化的脉络,触摸到了徽州古村落在中国传统风水方面的奇妙实践。本书在用优美细腻的文字展现徽州村落独特景观的同时,还靠大量精美的图片呈现出了理想的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意境。让读者在纯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讲究风水”的价值特点,并且了解到数百年来它们是如何在外观整体性和美感上始终延续典雅隽永特色的奇迹。
-
乡土民居李秋香 著本书以村落为对象,主要介绍了徽商故乡之一——关麓村,山西的郭峪村,玉华山下新叶村,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葛村,十里铺窑洞民居,一个古老的村落——流坑,客家建筑围龙屋,婺源的乡土建筑,黄河大峡谷中的古镇——碛口镇等农村住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
诗意栖居赵新良 编著《诗意栖居(共3卷)》按照旅游鉴赏、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学术研究、启迪灵感的研究目的,创立传统民居地域文化分类法。综合考虑文化地理、民族民系和形态结构多重因素,按照地域主流文化、地域主体民族(民系)建筑文化、地域典型民居形态结构,把我国传统民居划分为7大类型:中原民居、江南民居、东北民居、山地民居、草原民居、绿洲民居、雪域民居。作者以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的时空变化,探索华夏大地建筑理念与时俱进的轨迹,意在正确导引社会各界欣赏、保护、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凝聚力、自信心和文化输出能力:呼吁城乡规划建设决策者、设计师、开发商总结、提炼和升华传统民居建筑系统的理论.科学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法,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历久弥臻的建筑意匠、设计手法和营造技艺,以激发现代建筑创作的灵感.以鲜明的民族语汇、独特的地域符号做好城乡规划设计、城乡人居环境建造、居民小区和村居营造,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弘扬华夏文明。《诗意栖居(共3卷)》以流畅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作为设计师的案头书,旅游者的启示录,领导者的策论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