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世界建筑艺术萧默 著《世界建筑艺术》为美育普及性读物,是《文化纪念碑的风采——建筑艺术历史与审美》(列为大学美育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的修订版,也是作者《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的缩略版,内容专注于中外古今建筑艺术代表性作品的鉴赏、历史及文化内涵的阐明。观点鲜明,浯言平易,可供关注艺术、文化的广大青年参考,亦可用作美育教材。
-
图说中国建筑艺术张道一,钱正坤,易存国 著古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中国的古建筑是中华艺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灵气的“场”,他们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向我们展现伟大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打开中国建筑艺术之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在无数伟大的建筑中,去体会我们的先人至今还在跳动的心灵:建筑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等艺术语言,表达出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华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作一个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的结构——“木结构”;建筑的形式——“大屋顶”;建筑的空间——“四合院”,表达出建筑艺术的灵魂——“建筑意”。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人类为了“艺术化的生存”。建筑并不是木石砖瓦无情物的堆砌,除了建筑的物质外壳之外,蕴涵在建筑中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建筑意”。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彩的建筑意匠,也表达出中国古代建筑匠师超凡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大道至简——最复杂的问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概括:“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建筑意”,这几个字可以代表中国建筑的全部特征与面貌。这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最精练、最精彩的概括。
-
城市街头环艺装置设计雪儿 主编城市环艺设计展示一个城市发展和审美情趣,是城市的名片。《城市街头环艺装置设计:悬挂招牌》以上海为窗口,将悬挂招牌作为拍摄切入点,给环艺设计师一些启发和切合实际可操作的设计案例。 《城市街头环艺装置设计:悬挂招牌》主要分成九个主题来展现,共有213组图片,图文并茂,并对设计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实地拍摄,原创性强,实用性强。 《城市街头环艺装置设计:悬挂招牌》主要适合于环艺设计师。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
中国古典建筑常识问答嘉禾 著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风格独特,本书分“选址与布局”、“木石与建筑”、“古城与古长城”、“皇城、皇宫、礼制坛庙”、“民居”、“园林”、“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建筑装饰”等九章节,以问答形式讲解中国古典建筑的相关知识,对中国古典建筑爱好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
从废园到燕园唐克扬 著《从废园到燕园》作者深入调研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收藏的大量有关燕京大学的档案资料后,以详尽的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作者不仅着意勾勒繁冗物质建设的脉络,也常关注建筑研究易于忽略的"人"的历史,从中可以瞥见上世纪20至40年代对中国公众尚很新鲜的"校园"生活的场景。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John McGregor Gibb)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大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就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而言,燕大校园规划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绝好的案例。完整的、不限于案头和理论的复杂跨文化实践,包含了一段真实可感的空间进程,更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在一个具体而微的层面上,《从废园到燕园》呈现了传统建筑原型如何演进为功能和形态都迥然不同的公共空间,并富有创见地考察了作为文化理想的“中国园林”在这一转变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
消失的建筑(法)科恩 著图坦卡蒙陵墓:早夭的法老与千古阴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墓壁画中还画有12只猴子,它们象征着夜间的12个小时。古埃及人相信,猴子对冷热变化非常敏感。夜间温度下降时,它们颤抖不止,焦急地等待黎明太阳升起时驱除寒冷。而一旦太阳在东方出现,这些猴子便惊叫不已,好像太阳给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在古代埃及,猴子成了预示太阳升起的动物,而在埃及人的来世观里,太阳在东方升起意味着他完成了起死回生的阴间历程。哈德良别墅:一个皇帝的小世界哈德良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图拉真皇帝与著名建筑师阿波罗多格斯正在讨论一个建设方案,哈德良在旁边插话,却受到了阿波罗多格斯的嘲笑。他说:“你还是去摆弄你的大冬瓜去吧!对我们所谈的问题你是个门外汉。”阿波罗多格斯所说的大冬瓜就是哈德良偏爱的圆顶结构。巴米扬石窟寺院:文明冲突的牺牲品2001年。按照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的指令:塔利班风化与操行部部长将全权负责摧毁阿富汗全境佛像以及所有与佛文化有关的行动。他们要摧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喀布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里所有馆藏的价值连城的千年佛像,以及刻在巴米扬悬崖上的世界最高和第二高的立式石雕佛像!
-
中国古典建筑吉祥图案识别图鉴商子庄 编著中国古典建筑吉祥图案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日月星辰、灵禽瑞兽、花木、器物、人物以及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创造出的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是与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工艺水平密切相关的,它们不仅使这些建筑独具特色,同时还承载着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化内容。本书共分为龙凤、瑞兽祥鱼、灵禽、花木、器物、人物等七篇,介绍古典建筑上较为常见的吉祥图案,同时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从而使广大读者能更好、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吉祥图案,以及这些图案所蕴含的意义。
-
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 著本书名为《中国建筑美学》,实际上中国建筑美学的涉及面很广,这里只是尽力把握住主干,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综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概述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以木构架建筑为主干,分析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推力。提出了“综合推力说”,论证了自然力、材料力与社会力、心理力的多因子合力作用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建筑中,强因子的转移、变化。扼要论述了木构架建筑体系所呈现的若干重要的特性。二是阐释中国建筑的构成形态和审美意匠。在单体建筑层次,探讨了中国建筑的“基本型”,揭示了官式建筑区分“正式”与“杂式”-的深刻意义。从“下分”台基、“中分”屋身和“上分”屋顶,对单体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展开了构成形态、构成机制和审美意匠、审美机制的分析。在建筑组群层次,阐述了庭院式布局的缘由、作用和潜能。将庭院单元从功能性质上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和十种交叉类型,分析了庭院单元的构成特点和组群总体的构成机制。并对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作了较细致的论析。 三是论述中国建筑所反映的理性精神。针对“理”的两种含义所构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理性”,分别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精神和“物理”理性精神。前者主要分析在“礼”的制约下,中国建筑所呈现的突出礼制性建筑、强调建筑等级制和恪守“先王之制”,束缚创新意识的现象。后者主要论析中国建筑重视“以物为法”,在环境意识上强调因地制宜,在建筑构筑上注重因材致用,在设计意匠上体现因势利导的“贵因顺势”传统。四是专论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独特的美学问题——建筑意境。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阐释了建筑意象和建筑意境的涵义。概述了建筑意境的三种构景方式和山水意象在中国建筑意境构成中的强因子作用。把建筑意境客体视为“召唤结构”,区分了意境构成中存在的“实境”与“虚境”和“实景”与“虚景”的两个层次的“虚实”,试图揭示出一直被认为颇为玄虚的建筑意境的生成机制。并从艺术接受的角度分析“鉴赏指引”的重要作用,论述中国建筑所呈现的“文学与建筑焊接”的独特现象,展述了中国建筑成功地运用“诗文指引”、“题名指引”、“题对指引”来拓宽意境蕴涵,触发接受者对意境的鉴赏敏感和领悟深度。
-
诚实的建筑翟跃东,任予箴 主编以润园的成功为先导,茂园在工业记忆保护方式上表现出认识和做法的新境界,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园林建筑作品。比较而言,润园地块的“原生态”是罕见的、特殊的,而类乎茂园的庸常条件更具普遍性,处理结果也更具示范价值。以路易·康蓄势,得网师园气韵。茂同是年轻一代中国建筑师向大师和经典致意的实验,是康的建筑之势与中国造园之韵的融合,无论东方西方,既没有拿各自的面具对话,也没有谁压倒谁。从开始就是一个“寻找未来”的命运共同体,在汲取文化养料上都需要“回过头去”,而面对场所个性又必须“埋下头来”。如果一定要为茂园的混凝土找个观念定位,可以说是文脉主义的。本书记录了茂园设计、建造的全过程。
-
台湾的古城张志远 著本书从筑城在台湾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意义,引领读者了解台湾建城演进史,城墙、城池的建筑计划与运作方式,城池消失的原因等,为台湾的古城建立基本资料,重现古城风貌和市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