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河北卷闫觅,马中军,郑红彬 著《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河北卷》为“中国工业遗产丛书”的其中一卷,汇总展现了河北省的工业遗产全貌,对河北省工业发展概况、工业遗产现状及价值评估、典型案例、保护及再利用政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可供相关学术领域参考。 河北由于拱卫京师的特殊地位,素有“京畿重地”之称。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方便的海上交通为河北省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河北成了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河北省工业近代化的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在近代化过程中的艰难起步。河北省的工业遗产创造过多个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在行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苏州近现代建筑张长霖,王家伦,谢勤国 编苏州是一座历史古城,遗留了众多的明清建筑;也在近代的欧风东渐中,留下了一座座近代建筑。研究历史建筑,近现代是一道迈不过的槛;这正如研究文学史,近代、现代文学无法回避一样。在近代建筑与街巷中,留下了一串串文化印迹。比如,西风东渐的现实,革命团体南社的活动,近代一些著名人物在苏州的活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遗存,街巷住宅的改造,中国共产党在苏州的活动地点等等,无不给苏州留下有形的与无形的韵致。全书内容顺序大致按一般地方志著作排列。“苏州”,我们的界定是“大苏州”。“拾遗”,以有迹可循者为主。
-
江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王浩 著建筑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江苏建筑文化遗产丰富,它们反映了江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情况,蕴含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价值,研究这些建筑文化遗产有助于充分了解江苏历史文化。本书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建筑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江苏建筑文化遗产现状,将其分为城池建筑遗产、工业建筑遗产、红色建筑遗产、园林建筑遗产、礼制建筑遗产、民居建筑遗产、教育建筑遗产等七种主要类型。通过深入研究,探索江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希冀能够为江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推动江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发展。
-
河南大学百年建筑张义忠 著《河南大学百年建筑》由河南大学前身——贡院旧址、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凋零的国际式时期校园建筑、河南大学苏式建筑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和河南大学苏式建筑群两部分为《河南大学百年建筑》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清雍正十年改建河南贡院碑和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河南贡院碑情况,以表达校园选址于此的文化背景。后三部的阐述均为先综述每个时期时代背景、历史沿革、校园规划、建筑风格,再逐个介绍各座单体建筑,以使整体把握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凋零的国际式时期建筑及苏式建筑的社会背景及建筑风貌;单体建筑以建造年代先后顺序介绍,以测绘图、照片为主,文字叙述为辅,内容包括建造时间、建筑功能、建筑面积、建筑风格等,为读者提供精确建筑信息,使读者对河南大学建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
中央大学旧址建筑遗产研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著中央大学旧址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苑囿之所,文化教育圣地,自1902年在南雍旧址建校以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本书以中央大学旧址的历史沿革为研究对象,从时代背景、办学情况、重要人物、校址分布、校园建设活动等多个角度入手考察旧址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旧址内九栋文物建筑的建造过程、人物事件进行深入挖掘,通过纵横向的整体研究体系,形成对中央大学旧址建筑遗产及价值内涵的完整认识。本书适合建筑历史、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及建筑遗产保护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世界建筑简史[美] 金博尔,[美] 埃杰尔 著《世界建筑简史》共十四章,介绍了从史前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基本历程,对于读者了解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建筑的发展和特色大有助益。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翔实,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金字塔、希腊和罗马时期辉煌的建筑,到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拜占庭建筑、融合了现代和古典元素的现代建筑,再到极具东方风情的东方建筑,均有所涵盖。作者带领读者沿着史前建筑的脚步慢慢向现代追寻,以便读者对世界建筑的发展产生整体的印象。本书结构严谨,叙事生动,是建筑领域可读性很强的经典和权威之作。
-
故宫古建筑修缮研究与实践李玥 著《故宫古建筑修缮研究与实践》收录了李玥的十篇文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故宫百年大修的组织和运行方面的记述和研究;二是钦安殿大修中几个重要项目的修缮及其研讨的文章;三是延庆殿大木结构、木构安全修缮以及延庆殿院落设计思路推想的研究。这些论述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故宫大修的组织情况、保护思路及施工情况。
-
京畿地区明清运河城市张曼 著与运河的缘分始于2018年参与了北京地区大运河沿运聚落的课题。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片段式、零散的运河遗产点与北京城市建设及城市历史建立关系,如何更好地展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研究京畿地区运河城市有助于挖掘京津冀文化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京畿优秀文化特色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通过挖掘形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有利于营建富于京畿特色、多元活力的文化体系,对推进京津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文化认同感和超地域的文化群体归属感,实现区域优秀文化特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京畿地区运河城市有助于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促进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京津冀地区大运河沿运聚落的历史成因、变迁与价值,分析空间形态形成与演变机制,为“重塑系统性的区域空间布局、再现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修复完整性的聚落空间格局、营造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建设多样性的沿河空间节点、创新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与实施途径,在保护中实现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
圆明园格局详解刘庭风,苗哺雨 著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非常耀眼的明珠,然而它为何如此布局?这个惊天秘密只能从清宫档案中寻找。《圆明园格局详解/圆明园研究丛书》从钦天监的直接记录中寻找圆明园相度布局的史实,并挖掘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易学、五行、阴阳、四象等相关诗句,从两方面探析帝王造园思想中的易学思维。在外部格局方面,从形势论的角度对圆明园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圆明园的选址缘由、圆明三园的轴线定位原因,以及圆明三园方位对位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在内部格局方面,对圆明三园不同的整体格局进行了易学视角的解读,将圆明三园按全园、景区、景点三个不同的尺度进行格局分析。首先从形势论的视角审视圆明三园的景观营造,对园中的山水格局、建筑布局中与形势派理论相合之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再从圆明园的营造史实中剥离出可能运用的理气派理论,并进行合局验证。经过奏折研究、诗词研究和合局研究得出:以形势论观圆明三园格局,其中相合之处较多;而以理气论观之,则多不相符,为数不多的相合之处也缺乏直接依据。由此可明确,象天法地和山川应对是圆明园的地理形势法则,九宫八卦和玄空三合是圆明园的易学法则。
-
石榴籽甜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编近年来,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单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有力夯实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截至2021年12月,四川省共有124个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民委”)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代领示范、推广经验,深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将《民族》杂志“走进特色村寨感受美丽乡情”专栏中一批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特色村寨汇编成册,集中展示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成果,为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努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