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两湖民居李晓峰 等主编《两湖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丛书之一册。全书内容包括两湖民居概述、两湖聚落形态与文化传承、两湖各区域民居、民居类型与空间分析、营建技术与材料构造等。《两湖民居》资料翔实,图片精美,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民族学工作者、历史学者、美术工作者等学习参考。
-
绿色乡土建筑与传统聚落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刘永丽 主编值此清风送爽的初夏时节,在美丽迷人的滇池之滨,我们迎来了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建设系统的领导,大家共聚一堂,出席“绿色乡土建筑与传统聚落更新”学术研讨会。作为会议主办单位之一,我谨代表云南省建设厅,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表示诚挚的祝贺。云南有2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云南乡土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特性,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云南乡土建筑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建设新农村以及有特色的小城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生活方式、技术要求和资源环境的变化,云南传统乡土建筑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不适应性。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部分乡土建筑开始仿照城市的建造模式进行建造,在失去宝贵传统特色的同时,居住质量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反而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也增大了环境压力。长此以往,可能在云南形成千镇一面、万村一面的后果,使云南失去作为民族文化大省本应具备的独具特色的村镇风貌。因此,在充分挖掘传统乡土建筑优秀传统的同时,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开展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昆明理工大学(原云南工业大学)开始了傣族民居向现代小康住宅过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我省开创了乡土建筑可持续发展适宜技术研究的先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省在绿色乡土建筑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各级政府、大学及研究机构、国际非政府组织通力合作,建成了数十个试点示范工程,研究实践成果涉及传统聚落更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天然建筑材料可持续利用、太阳能建筑等领域。2006年6月,本次会议的三家主办单位联合召开了首次绿色乡土建筑学术会议。在该次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绿色乡土建筑不仅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乡土建筑可持续发展和聚落更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即是希望构建一个更为宽广扎实的平台,在传统聚落更新、推广绿色乡土建筑等领域充分开展交流研讨,使该项工作能持续地坚持下去,不断取得丰硕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
新疆民居陈震东 编著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域,既有多样的地貌和气候特点,更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新疆的民居因为各民族的差异以及各地区的实际建筑条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新疆民居的研究、考察和测量工作,对于新疆民居的历史沿革、建筑形态、布局特征、独特的民族性等都有深入的研究。本书结合大量的平立剖面图、实体照片,分析了新疆民居的独特特征,作者自己所做的新疆民居绘画也使本书独具特色。本书做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适合建筑学专业人士、民居研究者以及对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本套丛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总主编,各分卷主编为长期从事民居研究的国内专家。全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可供建筑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民族学工作者、历史学者、美术工作者并口广大读者阅读。
-
云南民居杨大禹,朱良文 编著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加之特殊的地域和地貌特征,造就了形式众多的民居形式。《云南民居》作者从云南民居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发展演变的根源性、建筑形式的地域性、材料使用的本土性、建造技术的适应性、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等层面对于云南民居作了系统的研究,写法新颖,对于研究云南民居有很强的参考性。同时作者还加入了云南民居价值保护持续性的研究,总结了云南民居的保护、持续利用和更新发展,对于当今云南民居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套丛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总主编,各分卷主编为长期从事民居研究的国内专家。全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
-
文艺复兴卷本社 主编本书为《世界建筑史》的文艺复兴卷。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册,内容包括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15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及手法主义建筑(16世纪)、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建筑等。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研究及欣赏、收藏。
-
外国建筑史季文媚 编著本书内容包括了外国建筑史的古代部分和近现代部分。起自原始社会,历经古代、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复古思潮、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运动高潮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西方建筑思潮。基本上跨越了整个人类建筑历史发展的全部历程。全书分为五篇,通过对原始社会、古代一直到近代、当代的概况介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并着重研究了每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建筑事件、代表性建筑和建筑师。通过从社会、宗教、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全盘分析,得出该时期建筑风格、流派或思潮的建筑特点、时代意义,并通过深层次评析历史上出现的种种代表性的建筑、建造活动、建筑思想等来进一步加强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建筑特征,从而有助于强化并形成关于建筑历史与传统关系的基本观念,提高从事建筑或与之相关专业所必备的理论素养和建筑批评能力。
-
江苏民居雍振华 著《江苏民居》首先对江苏的风土、气候、历史、文化做了扼要的介绍;继而回顾了江苏从民居到聚落、村庄、市镇、都市的演变概况,并介绍了它们的风格与特征;再对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江南、宁镇、江淮及苏北四大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居实例予以分析,探讨它们的空间格局、结构方法以及装修特点,以期让读者有一全面、概括的了解;最后就传统民居、历史村落、城镇、街区的保护提出作者的见解。本套丛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元鼎总主编,各分卷主编为长期从事民居研究的国内专家。全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可供建筑工作者、建筑院校师生、民族学工作者、历史学者、美术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阅读。民居是最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民居常常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江苏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因而造就了当地民居的典雅和精致。虽然密切的交流使江苏民居在宏观上已趋于同一,但如同民风、习俗始终顽强地保留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一样,不同地区特殊的处理手法也使江南、宁镇、江淮及苏北的传统民居在统一中显现出差异与变化。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孙大章 编著五卷集《中国古代建筑史》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第一卷,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形成与第一次发展高潮,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卷,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建筑传人,以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第三卷,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与成熟时期,包括宋、辽、金、西夏建筑。第四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元、明时期建筑。第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第三次发展高潮之持续与向近代建筑过渡,清代建筑。 本卷为第五卷。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傅熹年 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全书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分为五卷,本卷为第二卷。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传入,以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刘叙杰 编著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在其引领下,一代学人对我国建筑古代建筑遗存进行了实地测绘和调研,写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两位开拓者的引领和影响下,近百年来我国建筑史领域的几代学人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这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中,不畏艰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由梁思成与刘敦桢两位先生亲自负责,并由刘敦桢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这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著作,曾八易其稿,久经磨难,直到“文革”结束的1980年代,才得以出版。本套《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正是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而编写的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巨著,按照历史年代顺序编写,分为五卷。各卷作者或在梁思成先生或在刘敦桢先生麾下工作和学习过,且均为当今我国建筑史界有所建树的著名学者。从强大的编写阵容,即可窥见本套书的学术地位。而这套书又系各位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一套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资料性书籍,为建筑史研究人员、建筑学专业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详尽、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套书具有如下特点: (1)书中大量体现了最新的建筑考古研究成果。搜集了丰富的建筑考古资料,并对这些遗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体现了深厚的学术见解。(2)广泛深入地发掘了古代文献,为读者提供了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史料。(3)丛书探索了建筑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深湛的建筑史学观点,并增加了以往研究所不太注意的建筑类型,深入描述了建筑技术的发展。(4)对建筑复原进行了深入探索,使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筑物跃然纸上,让读者对古代建筑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丰富了读者对古代建筑的认知。(5)图片丰富,全套书近5000幅的图片使原本枯燥的建筑史学论述变得生动,大大地拓宽了读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视野。本套书初版于2001~2003年间,这套字数达560余万字的宏篇大著面世后获得专业读者的好评,并传播到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之后,我社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套图书又进行了认真审读,更正了书中不妥之处,替换了一些插图,并对全套书重新排版,在装祯和版面设计上更具美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内容与形式同样优秀的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