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
教育方法原论(美)克伯屈 著,孟宪承,俞庆棠 译《孟宪承文集·卷六-教育方法原论》,本卷分前言和21章正文。前言提出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9章讨论了学习心理学和广义的方法问题。第10-12章讨论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和使用问题。第13-15章讨论学生学习中的目的因素和学生思维步骤。第16-21章则主要介绍了有关教育变迁、教育历程,道德教育等知识。
-
教育的生命怒放查有梁 著查有梁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主编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套教育研究丛书—《现代教育丛书》,在“三论”、课程研究等方面有广泛深入的影响,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的生命怒放(科学与人文纵贯)》为他的教育札记,包括:我眼中的学校精神,生命教育,教学与学习创新,和谐教育之我见,系统论与教育五部分内容,是他在一个时期就不同方面的教育问题发表的见解与建议,视角多元、思路开阔、文思敏捷、功底深厚、立场鲜明、品评到位、方法适宜、使命凸显、言语简明,既有探索性、诊断性和批判性,也有学术性、实验性和建设性。
-
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 主编具体来说,本书编写有以卜几个特点:1.除了最后一章“系统设计教学论”主要是反映我们最近十几年对如何改进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的思考外,其他各章均是介绍当代国际教学设计理论,每一章介绍一位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或者一个机构)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我们所做的只是“转述,’工作,基本不作“评论”,只不过我们在本教材中使用了自己第一手的文献资料来作出遴选和整理。2.除了反映美国的教学设计理论之外,我们还对苏联巴班斯摹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了简要介绍,还特别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标准研究构想。作为一种综合考虑的策略,我们还将在稍后出版的《现代教学设计新论》中介绍荷兰等国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新理论。3.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建设的教材,读者对象主要是教育和心理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但是,由于目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本教材既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参考书,同时也完全可以作为教育与心理类专业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参考用书。当然,研究生的差异可能比本科生更大一些一一有的研究生是教育与心理类专业毕业的,有的却是非教育与心理类专业毕业的,有的有工作经验,有的则没有。所以,除了教材编写上留有取舍余地之外,教师还应该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评估方式等。4.本书每一章都有引言、思考题和主要参考文献。尤其是思考题,大多数是开放式的,只是提示思考,并不是全部可以在该章中寻找到“参考答案”一一有的需要将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有的需要在工作实践或者后续学习中慢慢体悟。指望在一年半载中对教学设计理论有透彻的把握,这实在是低估了这门学科的复杂陸。所谓掌握,并非一定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也不是说心中没有丝毫的疑惑。学习自然是希望解决问题和疑惑的,但是通过学习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疑惑,人的认识的提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的。5.本书编写的形式是教材,但是未必一点都没有“著作”的影子。人们通常认为,教材和著作是泾渭分明的,教材反映的是已知的、成熟的和定论的经验,著作反映的是未知的、探索中的和有争议的观点或认识,所以教材的学术价值稍低一些,著作的学术价值更高一些。实际上,这样的划分同实际情况也往往有矛盾之处。本书既是“教材”,亦是“著作”,我们希望读者不要抱着一定要从书中找到很多定论的东西,找到马上可以套用在实践中的理论的念头来阅读本书,否则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的。
-
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容中逵 著近世中国乡村教育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变迁?导致这一历史变迁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如何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立足个案,以田野调查和解剖麻雀的方式,从描绘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历史演进历程入手,分三个专题、四个阶段对近世以来颐村教育变迁的演进历程进行了事实陈述,以此为基础,从文化哲学层面对这一历史变迁演进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对政策视域下的当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提出了部分尚不成熟的看法和举措,以期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教育良性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参考的建议来。本着上述目的和思路,本研究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三大主体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就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目的、当下研究情状及存在问题、基本概念及写作运思、所要考察地的大致情形等问题作一简要陈述。 第一部分为“历史考察”。主要围绕“颐村历来的教育情形怎样”这一设问,从“家庭教养、学校教学、村落教化”三个领域,分“有清一代、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分别对该村教育变迁的历史演进历程及其当下情况做了详细描述。在具体写作上,每一主题均按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四个要素,以史料为基础,辅以访谈、图片,以叙事方式,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进行描绘,以此向国人展示了冰山一角的中国乡村教育变迁实况。该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主要围绕“颐村教育何以出现如此变迁” 这一设问,着重从文化哲学理论层面深入分析这一嬗变历程本身及导致这一嬗变之成因,并表明近世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变迁总的历史趋势是传统向现代的挺进,之所以导致颐村教育变迁呈现出上述趋势与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文化特质不同的传统与现代二者之间的交锋与博弈,而一切变迁均出于不同历史时期二者自身体系严谨性与生机控制性的较量,这一较量的具体实践及其结果由某一历史时期的总体政治、经济环境及二者在博弈过程中为人们所认同与接受的程度息息相关,这一挺进过程唯当国人自身现代性业已充分发达,并能意识到现代性极至发展所带来的恶果时,才会对其调适并加以有效制衡。当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具有现代性的片面极至吞噬性日益加深、教育内外系统的异质分离性愈发增强、普通民众对上述两趋势的无意识性依然如故等三个特征,其核心问题是乡村社会的整体重建和家庭、学校、村落三种教育形式的同质同构。该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三部分为“实践探索”。主要围绕“颐村教育应当如何发展”这一设问,结合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着重从政策实践层面深入探讨乡村教育良性发展的实施路径,就乡村教育发展“中国之维”的践行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与构建选择。为确保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在认知基础上,我们应当确立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国之维”,包括时、空、向的文化观和全纳、通程、交构的教育观。在操作践行中,则应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现实构建“一体两翼”(以学校教学为体,以家庭教养和村落教化为两翼)的乡村教育发展网络,具体过程中则应突出重点,按照三个系统中为公众和政府所意识的程度来确定其各自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加以付诸落实。确切说,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于学校主要解决的是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量质两个问题;于家庭主要是《国家家庭教育实施纲要》的制定实施和乡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两个问题;于村落则主要是教化主体的明确、教化场所的提供和具体教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三个问题。唯有解决上述具体问题并确保三者在教育实践内容与过程中的同质同构,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才可能协调良性发展。该部分包括第五章。 结语部分主要对本研究做一个直白性的总结,对一些没有论及或虽有论及但尚存不足的问题予以补充说明,并对该研究今后将如何拓展深入进行了大致规划。
-
PLC情境教学徐维雄 著徐维雄编著的《PLC情境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改用教学情境来重构各种PLC所要掌握的知识,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各个教学情境的学习,以教学情境来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本书中各个教学情境都配套相关联的知识,使学习者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掌握了与其相关联的知识。 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PLC基础知识和软件应用,第二章介绍PLC基本控制类教学情境,第三章介绍PLC数据处理类和程序控制类教学情境。 本书可作为大学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学生课外的学习参考资料。
-
体验汉语小学教师用书第2册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 编《体验汉语:小学(教师用书)(第2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发,适用于英语国家和地区选修汉语课的小学生,或者5~12岁的汉语学习者。本系列教材共六册,可供小学1~6年级使用,每个学年一册。每册教材包括一本学生用书(附MP3光盘)、一本练习册(附MP3光盘)、一本教师用书和一套词语卡片。此外,本系列教材还配有一本拼音课本、一套拼音卡片,以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
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 主编教育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服务行业,它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千百万个家庭和亿万个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提供的服务,它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服务者——也就是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还要懂得心理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老师都应该是教育家、学者、思想家、导师、顾问、权威和园丁,有这样的前提,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原来“惩罚”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动。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们析出了几个大字,这些都是教育中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最后还有一个“爱”字。
-
思维与教学(美)杜威 著,孟宪承,俞庆棠 译孟宪承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他在大学任教超过半个世纪,担任大学教育专业的教授也近50年,在教育领域涉猎很广。其一生出版著、编、译二十多种,发表各种论文及通信约170篇,涉及文、史、哲、教育等学科领域。2006年入选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教育报党组同意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名单。 《孟宪承文集》共十二卷,《思维与教学》为其中之一卷。本卷包括三大部分,主要探讨了思维训练的内外条件,提出要把训练“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目的,详尽地阐明了教学的思维训练意义。
-
当代学校组织伦理基础郑富兴 著崇尚个体的自由与权利的时代,既可能是一个个人启蒙的时代,也可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切宏大叙事遭到质疑,个人幸福成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个体化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 但是,学店,企业,官场……这些学校的当代形象揭示了个体化学校教育的过度工具化与“泛功利”特性。自由与归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难,成为今日学校组织面临的道德危机。公共性,人文性,责任立场,这些大词仍然具有价值。“公共教育责任伦理”的理念力图为没有明确价值立场的学校组织提供一种可能的行为准则。
-
承载与失落李伟,王汝秀,杨芳 著《承载与失落:高校道德建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高校道德建设的内容、现状、载体、模式、政策设计以及人文环境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考察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承载与失落:高校道德建设研究》突出了道德研究的新视角,更好地体现了和谐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给吠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