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评价区别于应试教育评价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不应当也不可能否定考试(评价),恰恰相反,新课程要借助教育评价的改革矫正考试(评价)的功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评价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它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学习成果的手段。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反馈。因此,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评价),而在于廓清“为了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布卢姆(B.S.Bloom)的“三评价说”,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为了改进教师的评价行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评价观:第一,从学业评价转向学力评价。学业评价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聚焦学习的结果。学力评价不仅关注显性的学力成分——知识、理解,而且关注隐性的学力成分——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基本上是聚集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多维评价则是针对单维评价的偏失,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三维目标,反映学生差异的一种教育评价。第三,从课时评价转向单元评价。传统的观摩教学往往停留于形式主义的表演,孤立地点评一节课。这种做法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因此,以单元评价替代课时评价,以切磋教学替代观摩教学,是确立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听评课制度所需要的。综上所述,只有冲出旧观念的重重围困,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唤来学科教育的满园春色。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新课程进程中的课堂面临重构与新建的任务,教学行为需得注入新课堂的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正真实地直面着这一挑战与机遇。本书基于这一宏观背景,根据作者经年从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学术积累以及个人在新课程实验以来的中学“田野研究”经验,试图阐述一些语文课堂教师行为的新质,解说一些当下亟待指出和新变的实践问题,更希望揭示一些语文新课堂教师行为的文化因素。本书因应新课程任务对教师行为的要求,强化了教师在质疑、讨论及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等维度的行为说明;另外,呈现了一批教师行为观察、反思和评价的工具性操作文本,以供教师课堂行为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或教研活动及教师自主评价参考使用。
-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赵寄石,唐淑 编《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健康·语言·社会(教师用书)(小班上)(修订版)》为《健康、语言、社会(小班上)》教师用书分册。为了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还编制了配套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和录音磁带。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丛书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汲取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既完整地保持了各领域的系统性,又加强了各领域之间的渗透,积极寻求五大领域教育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从而提长了幼儿教育的实施成效,彰显了新时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组织机制和方法的创新,使学前教育更具科学性和适宜性。
-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赵寄石,唐淑 著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编委会 编《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丛书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汲取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既完整地保持了各领域的系统性,又加强了各领域之间的渗透,积极寻求五大领域教育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从而提长了幼儿教育的实施成效,彰显了新时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组织机制和方法的创新,使学前教育更具科学性和适宜性。
-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赵寄石,等 编中国幼儿教育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中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成长史。从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的开办起,应该教幼儿什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即幼儿园应有怎样的课程,一直是中国幼儿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百年历史,折射出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困惑和迷茫,折射出中国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课程的思考和探究。
-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编委会 编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为幼儿的趣味学习、有效学习而积极努力的过程。幼儿园课程就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做一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教师将既定的知识往幼儿的头脑中塞。所谓做事,就是让幼儿参与经验的获得过程,让他们探索、发现、交往、体验、表达、欣赏等。因此,幼儿的课程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幼儿与活动对象及活动情境不断适应、融合的过程。良好的幼儿园课程就应该依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尽可能地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幼儿园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因此,幼儿园课程设计不是简单的内容选择,还包括活动情境设计、活动方式设计以及活动自由度的设计。尽可能给幼儿留下时间,给幼儿留下空间,给幼儿留下机会,这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关注的要件。注重过程,当然是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根据幼儿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就是以学定教,在这里,学是指学习者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是指引导幼儿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做具有适宜挑战性的事情。只有深入地关注幼儿在做什么,才能懂得应该让幼儿做什么。按照杜威的观点,每一个经验都包含着行动或尝试以及所经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结。把经验的主动行动一面和被动经受结果一面割裂开来,就会破坏经验的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让幼儿生吞结果,忽视幼儿实际活动过程的现象在今天的学前教育中并不少见。这些都说明,要让幼儿获得发展,关注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当今的学习论将经验和知识的获得看作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课程产生成效的过程。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在周增为、周寰、阎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编者选择了一个较新的视角——从课程价值、教师特质、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关系、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评价等方面,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辅以丰富生动的案例,使书中的见地更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革,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聚焦课堂,研究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从地理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出发,认真研究地理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以及改进策略。为此,作者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行为研究及地理教师行为实施的丰富文献资料,同时深入我国东、中、西部一些学校的地理课堂进行观察、诊断与反思活动,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书稿。本书既可以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读本,或作为地理教育研究者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师院校地理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研读的参考书。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评价区别于应试教育评价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不应当也不可能否定考试(评价),恰恰相反,新课程要借助教育评价的改革矫正考试(评价)的功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评价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它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学习成果的手段。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反馈。因此,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评价),而在于廓清“为了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布卢姆(B.S.Bloom)的“三评价说”,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为了改进教师的评价行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评价观:第一,从学业评价转向学力评价。学业评价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聚焦学习的结果。学力评价不仅关注显性的学力成分——知识、理解,而且关注隐性的学力成分——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基本上是聚集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多维评价则是针对单维评价的偏失,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三维目标,反映学生差异的一种教育评价。第三,从课时评价转向单元评价。传统的观摩教学往往停留于形式主义的表演,孤立地点评一节课。这种做法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因此,以单元评价替代课时评价,以切磋教学替代观摩教学,是确立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听评课制度所需要的。综上所述,只有冲出旧观念的重重围困,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唤来学科教育的满园春色。
-
中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夏志芳 主编新课程带来了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变革,形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评价标准的丰富性。然而,要真正促成这些方面的有效变革,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在理念、实践上都显现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也只有通过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编者在认识物理学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内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出对物理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