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文卫星暂缺简介...
-
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四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从2000年起开始主办国际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中国和国际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2000~2001年主办的四次教育国际论坛的论文集《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一辑)已于2003年6月由我社出版,内容涉及基础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21世纪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展望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02年主办的教育国际论坛的论文集《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二辑)于2003年9月由我社出版,全书共分为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立法、民办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奥林匹克运动与高等教育等问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03年主办的教育国际论坛的论文集《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三辑)也已于2004年10月由我社出版,共收录了全世界12个国家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50余篇论文,全书分为两编:第一编阐述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问题;第二编讨论了新世纪“三个面向”和基础教育创新的问题。本书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04年主办的四次教育国际论坛的论文集,即《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四辑),内容涉及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国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等问题。
-
现代大学的形成(美)茱丽·A·罗宾本书对于威塞关于大学改革者试图使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假定,也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比“虔诚与纪律型”与三种改革思想,和把大学改革者们对于宗教和道德的信奉视为平息公众批评的一种不正常的或虚伪的努力,威塞指出,大学改革者拒绝宗教和道德关怀。我的研究表明,大学改革者们继续把虔诚和道德戒律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但他们想用新的方法来取代专断的旧方法。不只是我怀疑大学改革者试图从高等教育中废除宗教这一假定。近年来,对于高等教世俗化又出现了新的兴趣。这个新的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是乔治·M-马斯顿(George M.Marsden),他为一本重要的论文集《学院的世俗化》撰写了介绍性的概论,并出版了自己关于宗教在美国大学中地位之变化的研究成果《美国大学之灵魂:从新教的确立到无信仰的确立》。马斯顿和他的同事确证了大学改革并没有有意地反宗教,世俗化的过程比美国高等教育史的标准解释所表达的要令人费解得多。马斯顿把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视为一个“方法世俗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的领导者提倡科学技术、专业独立、专业化,和其他以促进学术、适应一个日益技术化而不是以废除宗教为目的的变革措施。这些变革使宗教边缘化。为“观念世俗化”做了准备。“观念世俗化”是建立在知识怀疑论和(或)文化多元主义理想之解释基础之上的对于宗教的明确拒绝。马斯顿指出,自美国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控制着大学的新教自由主义,延缓了从方法世俗化向观念世俗化的转变。
-
论教育批评刘生全《论教育批评》是对近些年盛行起来的教育批评现象所作的专题分析,内容涉及教育批评的概念、类型、社会背景、教育基础、生成场域、社会功能、生成与评价标准、理论意义和州应诸方而。作为一项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论教育批评》在系统分析的基础卜,提出了一些有关教育批评的范畴和观点,探索了一条认识教育批评的路径,并搭建起一个分析教育批评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埘认识纷繁复杂的教育批评现象,反思\教育和社会的关系\这一基本的教育学范畴,以及时重新审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宏观经济学案例李晓西 主编《宏观经济学案例》是为研究生学习宏观经济学提供的一本案例教材, 该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配套性。该书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提出的理论体系,是李晓西教授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一书的配套教材。其中精选出35个国内外宏观经济层面的典型案例,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批判地吸收与利用,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这是该书最大的特点。第二,实践性。“实践之树常青”, 学习理论的重要目的是指导实践,任何一种理论如果离开了实践的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经济学更是如此。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也在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该案例教材着重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宏观案例进行分析,提高读者的理论思辩能力,这也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三,启发性。该书主要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案例教学,教师通过角色分工,让学员身临其境,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参予辩论,重演决策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力求引导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考察与分析,开阔知识视野。第四,前沿性。本案例作为研究生教材,在案例组织与设计上体现了前沿性特点。案例的组织上,既选择了国内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重大事件,又吸收了部分国外宏观经济的典型事件。在教材的编排上,既包括案例内容,还包括了案例简评和思考题,提出了一些前沿性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
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熊梅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形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学习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在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结构改革方面都对我国的中小学提出了新挑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校长熊梅博士的带领下,在这一新的课程领域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此书即为探索之结晶。此书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围绕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内容体系、实施策略、校本管理、评价方式等展开讨论,理论结合实践,案例启迪反思,为全国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与支持。此书可供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以及相关教研人员阅读和参考。
-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孙文波《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五星”教学设计的探索》旨在借助梅里尔博士的“五星教学原理”(诸理论之集大成者)的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并在研究中提炼出更加适合教学的具体化的操作方式,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它从教学设计现状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模式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从而探索新课程下有效的教学模式。
-
中国高等财经院校概览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编中国的高等财经教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发展中的高等财经教育又为中国的长期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刘积斌所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中,离不开财经教育战线同志们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高等财经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财经管理人才,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人才的支持。"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立一个创新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关键。这也是摆在高等财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
实践新课程朱宁波 主编本书适用于参与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准教师学习之用,其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1. 全面系统性。本书在编写目标上,以解决参与课改一线老师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在编写内容上,全面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编写体例上,每一部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基本观点与原理、曲型案例及分析、思想资源库、问题与思考等,试图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维度,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素材到案例的结合,在便于教师自学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深人思考并自主提升。2. 科学性。本书力求提炼出课程改革的基本观点与原理,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便于学习者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课程改革的核心观点,以正确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3. 真实性。本书所精选的大量案例,均是来自于一线教学中反映课改理念的真实的教学案例。之所以强调真实性,就是希望大家经过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直面课改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并学习如何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真实的教育问题。4. 资源性。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本书不仅提供丰富的案例,而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学习目标、方向导引、观点与原理、典型案例及分析、思想资源库、问题与思考、参考文献等。
-
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吴惟粤第一部分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说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二、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三、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四、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五、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过程的规划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散步》教学设计二、《背影》教学设计三、《行道树》教学设计四、《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五、《观沧海》教学设计六、《荒岛余生》教学设计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八、《三峡》教学设计九、《走近潮汕群星——我也追“星”》教学设计十、《荷》教学设计十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十二、《乌鸦》教学设计第三部分教学实录一、《乡愁》教学实录二、《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三、《金色花》教学实录四、《树林与草原》教学实录五、《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六、《用哲理之火点燃作文之灯》教学实录七、《网络环境下的人物传记作文讲评》教学实录八、《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第四部分案例反思一、单元自主学习一览表的运用——创新语文单元教学的一点尝试二、教案在下课之后才完成三、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我们是如何学习科技说明文的四、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准确定位——从《松鼠》的教学谈起五、开设“延伸阅读课”的实践与思考六、中学语文期中期末面试的探索与实践附录教学录像说明一、教学录像《窗》说明二、教学录像《杨修之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