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袁昌寰主编;马丽 等编著本书是“23省市教育学院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系列”之一。当代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经把学习策略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之一。研究英语学习策略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当今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满足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的需要,本书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1、2章以基本理论为主,主要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模式、内容以及影响学习策略形成和使用的各种因素。第3、4章分别介绍了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英语听力理解、英语口语、英语新闻记者和英语写作的学习策略。第5章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第6章介绍了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研究者以及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专科、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英语学习策略的知识,指导自己学习英语。
-
中学数学教学论李求来2005年,中国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单笔成功交易金额也创下14.8亿美元历史记录。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一股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企业2005年海外并购的特征尤其明显,中石湍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联想集团对IBMPC业务全球整合的初步告捷等等令世人瞩目的大动作已经被视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并购报告》(2006)总览中国并购全局,详细记录了2005年中国并购的风风雨雨,不仅为并购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并购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资料。
-
课堂学习研究卢敏玲,庞永欣,中文版序英文版序前言第一章有关个别差异的常见观点及其处理方法引言一、学习成果的差异与能力差异二、学习成果的差异与学习动机的差异三、学习成果的差异与不同的教学安排四、结语第二章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引言一、学习成果的差异——对同一件事物理解上的差异二、我们对教与学的看法1.学习内容2.关键属性3。意识结构4。辨识及变易5。运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三、结语第三章运用课堂学习研究照顾个别差异一、课堂学习研究1.以变易为基础2.V1: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的变易3.V2:教师处理学习内容上的变易4.V3: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二、三年的研究项目1.研究项目的目的2.研究项目的三个阶段3.课堂学习研究的主要步骤4.资料收集5.资料分析三、资料的可信性四、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第四章课堂学习研究的发展和影响一、研究计划的三年进展1.第一阶段:探索与准备2.第二阶段:发展与巩固3.第三阶段:培养教师能力及为撤离做准备二、研究计划的影响1.课程方面2.使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按变易图式建构课堂3.教师的提升三、访谈资料的分析1.教师对研究计划用来照顾个别差异的取向的观感2.教师对理论架构的了解和运用四、与研究员的观察进行三角验证1.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有更好的了解2.教师对任教的科目有更深入的理解3.教师在课堂上照顾学生理解上的差异4.教师对剪裁课程更有信心5.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获得经验6.教师在公开研讨会中对专业活动作出贡献五、学校发展1.在研究计划下学校的发展2。学校在未来采用课堂学习研究的情况3.延续活动及其影响六、促进或妨碍研究计划进行的因素1.小组互动2.学校因素3.校外支援七、结语第五章课堂学习研究的实例分析引言一、小学四年级常识科:电1.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初拟2.第二阶段:教学设计3.第三阶段:研究课的实施4.第四阶段:评估5.总结二、小学四年级常识科:价格1。第一阶段:拟定内容2。第二阶段:教学设计3。第三阶段:研究课的教学4.第四阶段:评估研究课的效果三、小六中文科:比喻的欣赏与运用——以新诗为例1.第一阶段:拟定课题2。第二阶段:教学设计3.第三阶段:课堂实践4.第四阶段:教学检讨四、结语第六章课堂学习研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一、比较学生在前、后测的表现1.比较整体学生在前测、后测中的平均得分2.不同得分组别的前测与后测比较:前测得分较低组和前测得分较高组3.两组学生在前测与后测中进步情况的比较二、与“香港学科测验”(HKAT)进行三角验证1.香港学科测验的中文科成绩2.香港学科测验的数学科成绩三、结语第七章研究计划的启示引言一、促进教学专业知识库的创建1.课程的改善2。提高了“运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的知识水平3.加深对“促进学习的评估”的了解4.为“学习”与“照顾个别差异”提供了另一个观点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未来发展的方向1.有助于学校引进课堂学习研究的建议2.教师专业发展及推广策略方面的建议四、结语第八章总结:嘉惠众人附录附录12000—2003年课题所确认的学习内容和关键特征列表附录22000—2003各学年研究成员参加的研讨会、工作坊和会议列表附录3“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从差异开始”项目出版物列表附录42000—2003各学年27个课堂学习研究中,每一个课堂学习研究全体学生所得分比较的统计结果和详细情况参考文献
-
实用语文教学参考书苏立康《实用语文教学参考书(附磁带第3册)》为教育部推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实用语文》第三册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注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每单元设有单元提示,每篇课文设有教学要求、课文说明、教学建议、练习参考答案等板块,有些课文增加了补充资料,既为教师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又给教师留有发挥创造性的教学空间。根据中高职教育教学条件生产的配套磁带,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实用语文教学参考书(附磁带第3册)》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主要适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
-
英语教师参考书教育部英语教材编写组《英语》(高职高专版)(第二版)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供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低起点学生使用。 与第一版相比,《英语2》(第二版)替换掉了原书中比较陈旧的内容,并将原有的20个单元调整为12个单元;每单元增加了一篇阅读文章;加编了应用文(Applied Writing)部分。修订后的《英语》更贴近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内容更简明,练习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当前形势下的涉外实际需要。本书为《英语教师参考书2》(第二版),内容包括《英语2》(第二版)各单元的教学时间分配、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资料、语言点、练习指导及有关补充练习、练习答案和参考译文等。
-
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暂缺作者《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内容曾于2004年9月在网络上公开运行,2004年12月被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奖”。由于网络课程是以电子文本方式呈现的,虽然图文并茂,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有些地方难以长时间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同时,网络课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电脑和网络手段才能学习,既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所以,学员们提出了想买一本纸质教材的要求。考虑到此教材不仅适用于网络教育形式,还可以作为教育类相关专业统招本科和函授本科的教材使用,承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热情支持,此书遂于读者见面。在出版时,书名定为“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目的是在向学习者描绘当代教育改革基本走向的同时,也能以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具有一种理性的气质。
-
旅游地理本社 编暂缺简介...
-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教师指导手册边霞、黄进、张金梅暂缺简介...
-
研究性作文教与学金言本书是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著作成果。主要作者都是省中小学作文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具有中学教育和写作教学的丰富经验。本书结合成功案例,分学科论述各学科研究性学习与写作;同时,论述各种类型的研究性作文的写法并且以获奖作文示例。本书从研究性作文角度对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认知,应该可以成为适合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作文的参考书。
-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茅育青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这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也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对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既能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又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加工处理、传递、发布等方面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和反权威意识等。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茅育青副教授,经过长期的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实践和研究,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书,本书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中小学学科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整合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详细叙述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网络资源的获取、多媒体课件基础、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制作、PowerPoint课件制作、网络课件的制作;第三部分介绍了整合的具体实践案例,包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备课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互动及沟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复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行为专业化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实在,其中包含了许多实际案例,对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