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王炳林 主编,熊晓琳,李海春 副主编王炳林主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库中的一本,作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性研究,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些创新性方法,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
创新实践论董振华 著马克思根据当时的社会时代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唯物主义”,而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创新已成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创新已经成为新的时代精神。本选题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典原著、中西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方法论、西方经济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等相关的文献中,对创新实践范畴的思想资源进行新发掘和新提炼;将对创新实践范畴的内涵外延、本质特征、基本结构等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体系;将对当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系统研究;将通过系统研究创新实践对存在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发展实践唯物主义,尝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实践唯物主义新体系、新框架。
-
正面教育论林海亮 著《正面教育论》以讨论学校教育中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应有之义为主旨,试图沦证假丑恶的正面教育意义,以为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困境探寻出路。作者以人的生物环境为喻,倡导一种将人置于“有菌”的自然环境下的教育,通过“有菌”状态的刺激而形成人的免疫力,这是十分有价值的学校教育思路。
-
为爱教书马一舜 著马一舜的这本《为爱教书》为“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为爱教书》分为“教学中的小智慧”、“我该怎样教育学生”以及“教师,让我怎么尊敬你”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了“追求课堂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在功利目的下的苦心归纳”、“强烈地扇动着温柔的翅膀”、“女生来信”、“苦辣酸甜说语言”、“从可笑地活着到幽默地活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生活”、“校长的三个层次”、“正视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抵牾力”、“我的教育感言”等教育文章。这些文章充分表现了“一位有良知的学者的正义直言”,启迪人的智慧,给人深思。
-
课堂,诗意还在赵克芳 著赵克芳的这本《课堂,诗意还在》为“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课堂,诗意还在》分为“让学生在什么角色中成长”、“过什么样的教学生活”以及“不一样的声音”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为了酣睡的蝴蝶”、“老师陪你散散步”、“一起来读梅花诗”、“在月光下行走”、“一个人唱歌的夜晚”、“微甜时刻”、“打开语言的另一面”、“每堂课都是唯一的一堂”等教育文章。这些文章充分表现了“一位有良知的学者的正义直言”,启迪人的智慧,给人深思。
-
学习兴趣的唤起何旭明 著《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综合运用访谈、实物分析、课堂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书在整理和归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挖掘出一系列本土概念,并把这些本土概念归入以下三大类群:(1)兴趣表现类,教师通过教学行为表现出自己的教学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生关系类,教师通过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处理类,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好意”和“关注”等三个彼此联系的本土概念可归入兴趣表现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好意”和“关注”既是教师教学兴趣的表现,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兴趣与科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兴趣不同,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等待研究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内含着为学生好,对学生关注。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激发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爱和兴趣程度。一个教师的关注面总是有限的,往往最先关注的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生,而教师的关注又能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露”与“掩饰”、“平等”与“差距”、“公平”与“偏爱”这三对本土概念可归入师生关系类。每一对概念都是相对的两极,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要在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表露包括情感的表露和认知的表露。越不掩饰真情的教师,越能赢得学生的喜欢,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平等是一种感受上的平等,正是因为师生之间存在客观上的差距,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珍视这种主观上的平等。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平等是差距之中的平等,能产生兴趣的差距也是在一种平等心态下的差距。教师的公平也是学生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不同教师追求的是不同的公平,本研究提出了教师社会公平取向下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均衡模式和市场公平取向下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极化模式。一种公平取向对应着一种类型的偏爱,每一种公平都有偏爱作背景。“偏离”“通俗”和“新颖”三个彼此联系的本土概念可归入教学内容处理类。“偏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围绕主题又不局限于主题,其实质就是对知识中心的偏离,偏向以学生为中心或以社会为中心,偏向学生实际,偏向社会现实。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既不是肤浅的也不是深奥的,而是通俗的。内容本身没有绝对的深浅之分,深浅之别全在听众的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的通俗就是指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太熟悉的内容与太新颖的内容都容易使学习者视而不见,熟悉中的新颖和新颖中的熟悉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综合考量以上三类本土概念群的基础上,《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兴趣发生的互动理论——兴趣既非来自于个体的需要和目的,又非来自于环境刺激,而是主体与客体互动的结果,互动孕育着兴趣,兴趣内含着互动。
-
中文版Word3与Excel3应用基础王洪杰本书共分为九个项目,主要包括:汽车的起源及发展,启动系统和点火系统,汽车照明系统与信号系统,仪表与报警装置,汽车辅助电器设备,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汽车空调系统和汽车电气设备总线路等。
-
学校教育新民德的百年历程陈萍 著在社会公共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公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无论是依照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还是学者们的相关论断,公德的树立都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研究中小学校公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学校教育新民德的百年历程》试图在“国民性改造”思潮的框架内,立足于学校教育“新民德”的世纪进程,从影响学校德育的外部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出发,力图证明学校教育“新民德”离不开文化认同的思索、辩论,离不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支持,更离不开国家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的推动。本书由陈萍著。
-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唐汉卫 等著全球化几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它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从理论上了提出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迫切需要回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对学校道德教育而言,全球化的影响无疑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全球化“化”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交通、通讯等方面,文化、道德、价值观也裹挟其中,或者说,全球化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席卷全球的过程,今天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完全避其芒锐而独自存在。事实上,经济、科技领域的变革也必然带来或伴随着文化精神领域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未必是我们所期待的或者主动追求的。一句话,文化、文化变革业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于道德、道德教育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任何一个社会中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环境都构成了这个时代青少年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最直接、最具体也最具影响力的生存土壤,道德教育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各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环境;任何文化的脉动、嬗变都直接蕴含或终将引起道德和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变化,而道德和青少年道德成长的状况也在最核心的意义上引领、重塑着社会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文化变革,进而展示这些文化变革给社会伦理、给青少年价值观、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从教育学、文化学的角度提出我们应当如何的文化立场、价值态度和实践路径,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
-
香港课堂优化设计郭永贤 著“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是专业教师时刻都会思考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年代,如何通过提升教师专业以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用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香港的一群学者,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课堂学习研究”是一个能让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本书要介绍的,便是这种以“行动研究”为经、以“变易理论”为纬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书中除了阐述研究的基础理念和流程外,更辅以实例,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这种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曰渐流行起来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