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赵兴洪 著本书的主题是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解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操作化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司法实践评估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 现阶段缓刑适用的关键难题是缓刑适用实质要件不具有操作性。本书首先探讨了缓刑制度的性质、正当性根据和适用基底,并以此为指导对缓刑实质要件的四个要素进行了重新解释;将四个要素作为四个维度,用25个指标建构了缓刑适用再犯危险评估量表,实现了实质要件的操作化;以43万余刑事裁判文书大数据为样本,示范性地建立了再犯预测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缓刑适用实践进行了检验,发现了缓刑司法的三个怪象及其原因。最后,将实质要件放在缓刑适用要件体系和刑事政策的视野下进行了审视。 本书在缓刑实质要件解释、操作化以及缓刑适用体系建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开创性和方法创新性,对相关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视频侦查取证研究陈晓辉,王刚,李丹 著《视频侦查取证研究》既介绍了视频监控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后果,视频侦查方法和常用的技战法,也专门论述了视频资料的证据属性、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还阐述了视频资料的审查判断。《视频侦查取证研究》是2014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视频监控侦查取证综合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视频侦查取证研究》可供视频侦查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学习参考。
-
刑法学冯军,王志祥 著本书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编,共计三十一章。上编为刑法总论,共二十章,分别对刑法、犯罪、刑事责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阐释;下编为刑法各论,共十一章,分别对刑法分则一般原理和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类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认定及处罚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
公民个人信息与数字财产保护项振茂,王亢 编《公民个人信息与数字财产保护/浙江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反诈骗丛书》结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案件,分析其作案手段、采用方法,总结针对性防范对策,内容结合实际,并不断更新,对该方面知识的学习,社会有较大的需求。《公民个人信息与数字财产保护/浙江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反诈骗丛书》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通俗易懂的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视频。
-
刑事审判的理念、政策与机制江必新 著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内容之一,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公正司法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要方式和检验尺度。只有确保司法公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依法治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赖与支持。 本丛书从理念、政策、机制三个维度,结合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通过理念与政策、思路与路径、方法与机制多角度、分层次,对新时代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如何确保司法公正、如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
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姚建龙 著《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和刑事司法的一些重要发展和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刑法的民法化、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托幼机构虐童司法疑难分析、《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互联网金融犯罪、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罪、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等。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对我国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
刑事庭前程序研究刘晶刑事庭前程序起始于检察官提出公诉之时,终结于庭审开启之日,在公诉程序和审判程序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该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庭前法官对公诉合法性的审查、控辩双方的证据展示和争点整理、案件分流、审判对象的确定以及各种常规性庭审事项的提前安排等问题。《刑事庭前程序研究》运用规范分析、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其概念、若干内容和运作机理进行研究,从完善庭前具体制度的角度对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
刑事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刑事司法指南(2016年第4集 总第68集)》为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编辑,我社出版的刑事司法业务指导性连续出版物,它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提供指导性意见,该稿件较为整齐,文字质量较高,资料的可靠度高,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
民间融资的刑事法网研究刘媛媛,王立争暂缺简介...
-
监狱社会化宋立军 著该书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0CSH033)的最终成果,该书对于监狱学及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打通了监狱这一神秘的研究领域。从学术贡献来看,本书利用监狱现象论证了“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模式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性。监狱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监狱,并在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作用下,在转型期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本书提出的监狱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解决困境的建议,将为我国政府从整体上制定监狱改革与开放的方针政策提供必要参考。本书中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可能会转化为监狱实务部门的创新实践。监狱社会化,是指监狱作为社会公共组织与其他社会组成部分广泛平等交往,塑造特定社会角色,发挥特定社会职能,成长为“社会监狱”的过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记述监狱生活。若想让那些对监狱内部生活知之甚少的读者领会本研究的核心观点,就必须有一个铺垫,即以相对简洁的文字,让人们知晓监狱生活的事实,使读者能够看到监狱社会化的具体表现。2.监狱形象的话语建构。监狱社会化的过程当然是一个不断进行形象建构的过程。建构监狱形象的话语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由最初的单一载体发展为现今的以互联网为主的多元话语载体。与之相一致的是,建构监狱形象的话语主体也出现多元化倾向,主要包括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3.监狱的成长。二十年来,监狱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监狱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监狱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使自己逐渐变为社会公共组织:监狱布局调整、监狱信息化建设、监狱体制改革、监狱警察的变迁、服刑人员的变迁、从粗放到精细的管理、为服刑人员服务、监狱开放式管理向封闭管理的转变。4.监狱的困境。监狱的困境是监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这些困境是伴随着我我国社会大转型而发生的。这些困境包括:法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劳动的经济效益功能冲击教育功能,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狱内外资源共享问题,监狱难以参与“刑事一体化”实践,不合理的工作规范严重挫伤监狱警察职业身份认同感监狱管理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问责机制僵化,明显违法现象依然存在相关单位或机构与监狱的协调不畅,等。5.理论探讨。通过前述的描述与分析,提炼监狱社会化的有关理论框架。6.路径求索。监狱社会化不仅是事实,而且是努力目标。因而,谋划未来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有树立双向开放的理念。另一方面,要进行监狱社会化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