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赵秉志主编;陈志军[等]撰稿《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9卷本)于2001年4月出版以后,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实务性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受到广大学者尤其是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好评与欢迎。该书虽于2001年9月再版,仍供不应求。不少读者通过各种形式向我们和出版社表达希望本书再版的意愿。我们考虑到,自2001年4月该书首次出版以来,国家立法机关已以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的方式对现行刑法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最高司法机关也针对刑事司法实践需要发布施行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刑法理论研究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而很有必要将这些新的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研究成果吸收进来,经与法律出版社协商,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后再版。本次全面系统修订不但注意吸收了两年多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尤其注意以现行刑法及其颁布后通过的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相关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为基本依据,努力全面、准确、充分地分析论述有关司法实务中的刑法问题,力求进一步提高本书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平。同时,这次修订还把与某一具体问题相关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以及典型案例附在学理研讨之后作为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全面地、多维度地把握该问题。本书修订的范围包括:(1)根据刑法规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努力使研究更加深入;(2)收集最新刑法案例替换或补充原来的案例,使研究的素材能够充分反映司法现况;(3)针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展开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性意见。(4)在每一制度或罪名后添加相关链接,收录与该内容相关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以及典型案例。在编写队伍上,原则上由原作者对自己在原书中承担的部分进行修改,以保持本书与原书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有利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新增写的部分,考虑到时间比较紧迫,新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部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承担。在修订之后,出于方便读者及保持本书各部分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相关性的考虑,我们将本书由原来的9卷本改为6卷本。
-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赵秉志主编;刘志伟[等]撰稿《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6卷本)是在2001年4月出版的同名从书(9卷本)基础上修订而成, 内容涵盖了刑法总则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刑法分则中各个章节的罪名,是一套集实务分析与理论研讨于一体、兼顾司法示范性和学理研究性的案例著作。针对首次出版后立法、司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本修订版在原丛书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调整:在“案例”部分,收集最新司法案例替换或补充原来的案例,使研究的素材能够充分反映司法现况;在“问题”部分,针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展开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性意见;在“研讨”部分,根据刑法规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努力使研究更加深入;在每一制度或罪名后增加“相关链接”部分,收录与该内容相关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以及典型案例,以便读者更全面地、多维度地把握该问题。《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9卷本)于2001年4月出版以后,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实务性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受到广大学者尤其是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好评与欢迎。该书虽于2001年9月再版,仍供不应求。不少读者通过各种形式向我们和出版社表达希望本书再版的意愿。我们考虑到,自2001年4月该书首次出版以来,国家立法机关已以刑法修正案、立法解释的方式对现行刑法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最高司法机关也针对刑事司法实践需要发布施行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刑法理论研究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而很有必要将这些新的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研究成果吸收进来,经与法律出版社协商,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后再版。本次全面系统修订不但注意吸收了两年多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尤其注意以现行刑法及其颁布后通过的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以及相关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为基本依据,努力全面、准确、充分地分析论述有关司法实务中的刑法问题,力求进一步提高本书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平。同时,这次修订还把与某一具体问题相关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以及典型案例附在学理研讨之后作为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全面地、多维度地把握该问题。本书修订的范围包括:(1)根据刑法规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刑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努力使研究更加深入;(2)收集最新刑法案例替换或补充原来的案例,使研究的素材能够充分反映司法现况;(3)针对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展开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性意见。(4)在每一制度或罪名后添加相关链接,收录与该内容相关的刑法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以及典型案例。在编写队伍上,原则上由原作者对自己在原书中承担的部分进行修改,以保持本书与原书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有利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新增写的部分,考虑到时间比较紧迫,新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部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承担。在修订之后,出于方便读者及保持本书各部分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相关性的考虑,我们将本书由原来的9卷本改为6卷本。
-
刑法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刑事法律疑难解析现用现查逸君第一篇 问答篇 刑法部分/3 刑诉部分/37 第二篇 案例篇 刑法部分/107 刑诉部分/200
-
刑法学生常用法律手册本社编《学生常用法律手册》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有许多热心读者来信来电,向我们提出改进的建议。其中不少读者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分别针对法学专业教育涉及的主要部门法学,编辑一套定价低廉、便于携带的“法律手册”分册。本套丛书,即是源于读者的上述需求。丛书共分七册:《宪法与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丛书的主要特点在于:◆选编与各门课程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对全部法律条文给出条文主旨,对重点法条以“”标示;◆编注式的体倒,将“重点法条注释”、“司考真题自测”、“关联法条”等栏目融入法律文本之中,便于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法条的含义;◆增设“考研信息专栏”特别版块,提供热门法学院校研究生考试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部门法学的最新研究动态;◆A6特殊开本,精致便携。<
-
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文献汇编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辑2004年9月12日至19日,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全球性盛会——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围绕“全球化时代刑事犯罪的挑战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本次会议因其层次高、规模大、议题广、人数多而成为国际刑法学协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由国际刑法学协会和中国法学会共同主办,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承办。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既是中国法学界与国际刑法学协会长期友好合作的典范,又是中国刑法学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开放的新起点。国际刑法学协会是一个非政府性学术团体,在国际刑事科学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并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享有咨询地位。国际刑法学协会曾多次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国际刑法学协会由来自世界各地刑事科学研究领域各学科的教授、专家、律师和高级刑事司法官员组成。现有正式会员3000多名,分别来自99个国家,其中包括47个国家分会。按照国际刑法学协会章程的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团体会员作为国家分会在协会参加活动。我们和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合作交往由来已久。早在1984年,中国司法部就派代表出席了国际刑法学协会在开罗举行的第13届国际刑法学大会。1987年,我应邀参加了国际刑法学协会在意大利锡拉库扎召开的死刑问题专题研讨会,期间和协会领导人就成立中国分会事宜进行了商谈,回国后即着手办理此事。1988年4月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并在中国法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正式成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的成立,使中国刑法学界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交流合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双方的合作更加密切,也更富有成效。我们积极稳妥地发展会员,迄今已有会员近百人;积极组团或派员参加了国际刑法学协会第14、15、16届大会及各次预备会;认真遵守协会的章程,履行分会和会员应尽的义务。就在和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合作交往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我们萌生了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刑法学大会,让世界各国的同行齐聚北京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国法学会的首肯,并呈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此后我们在国际刑法学协会1998年巴黎理事会和199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大会上提出了正式申请。2000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刑法学协会理事会与执委会决定,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同时确定了会议的主题和各次预备会的议题。本次会议的筹备得到了国际刑法学协会和中国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法学会很快成立了由会长韩杼滨为主席的组委会,着手进行会议的筹备。巴西奥尼主席、艾普秘书长应邀来华访问,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出谋划策。中国法学会动员了下属各部门全力投入会议的筹备。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犯罪学研究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等也作了重要的贡献。会议的盛况空前。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大会常务委员会致贺词。来自各国的近500名嘉宾和我国的500多位同行在7天的会议期间围绕四个议题、两个圆桌会议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通过了决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实地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参观了故宫、长城、圆明园等,会后游览了西藏、西安等地,领略了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韩杼滨会长会前提出的“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广泛交流,加强协作;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预期目标全部实现了。本次大会是国际刑法学协会成立100多年来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大会。为了使本次大会的成果在国际刑法学协会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刑法学界与各国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受中国法学会的委托,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负责将此次会议的文献资料编辑出版,作为中国法学界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也作为我们与国际刑法学协会长期友好合作的见证,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会议和文集本身。<
-
中国刑法罪刑适用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罪刑适用》由一些思想活跃、努力探索、敢于直言、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学者撰写,是一部颇具特点的学术力作。主要表现在:(1)学科体系的新颖性。该书一该单一解释刑法学的传统体系,坚持理论刑法学并重的原则,在吸收近些年刑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架了包括刑法学导言,刑法绪论、犯罪成立及其认定、刑事责任及其实现、刑法适用的全新体系。尤其增加了刑法学基本原理、罪之适用、刑之适用、刑法解释、刑事判例、国际刑法适用和区际刑罚适用等新内容。(2)理论上的科学性。突出确立了“罪责关系”的刑法学主线,增添了刑法适用一编的内容,在犯罪构成理论上采用的是“新三要件说”(罪行、犯罪主体、罪过),将传统的刑罚理论归并入刑事责任论中,使整个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更趋合理与完善。(3)内容上的实用性。在罪刑适用的内容上,加大和完善了罪名认定的粒度,并将目前的有效法律解释全部吸收到书稿中,在构建罪刑适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尤其突出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反职务犯罪论略文盛堂著《反职务犯罪论略》在综合分析反职务犯罪与提高执政能力的互动依存关系中,从立法到司法、从刑事法学到法律社会学、从惩治犯罪到源头预防、从现象描述到对策设定等,对反职务犯罪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和全方位的研究,立体式地透视了“权”与“法”长期较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运用超前性的思维提出综合治理职务犯罪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全书分六部分:“时务论”开篇指出反职务犯罪的任务与对策因时而变,主张用前瞻性的视野去研究和应对,“立法论”主张创新立法以适应反职务犯罪的时务要求和便于司法操作,“方略论”认为实现反职务犯罪法律的能和价值,务必依靠科学的方法、智慧的谋略和高超的艺术;“科技论”强调科技强侦,有效遏制职务犯罪向“高职位、高智能、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实务论”提出全面强化司法功能及时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终论为“治理论”,用系统论原理全面阐述治理职务犯罪要实行打、防、教、改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立足于惩治、致力于兼治、着眼于防治、潜心于根治。
-
刑法黄京平主编;邓宇琼[等]撰稿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它对于打击犯罪,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乃至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一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学科,刑法学以刑法为研究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基本而又重要的部门法学,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刑法》是面向法律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一本教材。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本教材由黄京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任主编,肖中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任副主编,其他编写者为:林阴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桂明(《中国律师》主编、法学硕士)、刘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法学硕士)、阴建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邓宇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法学硕士)、朱云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博士生)。在编写程序上,先由正副主编拟定编写大纲,再由各撰稿人分别撰写,尔后讨论修改,最后由主编黄京平教授统编、定稿。??本书的具体写作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为序):??肖中华:第一、二、四、七、九、二十五章;??黄京平:第三、五、十一、十四章;??朱云三:第六、八、十五、二十六章;??刘华:第十、十二、十九章;??阴建峰:第十三、十六、二十四章;??林阴茂:第十七、十八、二十二章;??邓宇琼:第二十、二十七章;??刘桂明:第二十一、二十三章。??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极大重视和鼎力支持,有关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致衷心的谢忱。
-
走进刑法刘雄川 主编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以案例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将法律知识渗透其中,寓教于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讨论中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从而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刑法总则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法、刑法、犯罪、刑罚等基本内容,作为学生了解的一般知识或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知识支撑。第二部分是刑法分则案例分析,主要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等具体罪名。每个案例包括四个栏目:一是“案例”,描述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明确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二是“分析”,对提供的案例从犯罪构成、法条、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警示”,教育学生本人,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四是“问题与讨论”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为学生辩论、讨论提供平台,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本书主要针对7-12年级的中学生,以读本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使用。一个学期中,师生可选择5-8个案例来学习,并与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