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民族区域自治法原理与精释陈云生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条文进行精释,致力于挖掘和弘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层次的价值蕴涵及其价值影响,目的是为学习、宣传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一个可资学习、参考的材料。本书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可满足党政领导机关、主持民族工作的各部门,各族的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参考所需。
-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的历史与转型张立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艮大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其他一些历史原因,农村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律服务制度建设相应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难以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这种状况巫待改变。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法律服务制度建设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制度建设,对于农村法治目标的实现,促进和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料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本书作者着眼于我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际,对农村法律服务的转型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
宪法学习读本吴爱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在“十五”时期编写15种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又组织编写了15种教材,这对于推动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各级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积累了重要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这些重要经验,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样的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全面贯彻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来进行,把推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为重要内容,把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教材,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课题,着力提高广大干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必须紧紧围绕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着力引导广大干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精心组织、精心编写、精心施教,使各类教材切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发挥积极作用。
-
变动社会中的法与宪法杨心宇、(俄)谢尔盖·沙赫赖、(俄)阿利克·哈比布林中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基本具备了比较全面的法律体系,但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法制还不够完备,俄罗斯在政治与社会领域的法律已经基本与西方发达国家齐眉,甚至已经在发展社会自治和地方自治,但其经济领域的法律还和世界有着一定的距离。不管法律的制定采取何种走向,中俄两国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一个法律执行的艰巨任务。只有法律被真正实施和严格执行,法律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法律生活。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必须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和动力,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形成需要靠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认同来扶持。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变动社会中的法与宪法》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法制建设和宪法修改历程进行了分析和回顾,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值得一读。
-
宪法学基本问题王月明《宪法学基本问题》的阅读和使用对象包括大学法学院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以及有兴趣希望通过此书了解宪法学最基本问题和发展脉络的一般读者,当然也适用于其他读者。《宪法学基本问题》在体例上通过十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建构整个宪法学体系,涵盖了国内通常使用的宪法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当然也略有取舍。围绕十大问题,编者作了简洁明了的解说,尽可能避免繁复的论证和引注。在书中选载了一些相关的实例、案例和评论;同时,针对我国现行宪法的多次修改,对相关条文修改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并予以评析,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和轻松地阅读和学习。在这里所引用的材料,也可以成为读者讨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有助于消化和理解宪法学相关的理论和法条。《宪法学基本问题》在编排格式上改变了一般教科书惯常使用的编、章、节、目的做法,而是代之以标题字体的不同来区分层次,这是为了详略得当,避免因为想照顾各个章节之间字数和篇幅的平衡而硬凑不必要的内容。同时在书中使用少许表格来表述一些分类和对比,显得一目了然。著者于每章之后列举了该章的主要概念。这些概念是宪法学的最基本概念,在学习宪法学时,掌握这些概念是最基本的要求。
-
宪法学傅思明 编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理应遵守宪法并切实地贯彻宪法。严格遵守和积极贯彻《中华人民人和国宪法》,其前提是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很好地掌握宪法的规范及其主要精神。本教材将就宪法的基本原理、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简况、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的概况等重要问题,逐一地展开阐述,以帮助读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
国际反腐败法律文献大典郭永运暂缺简介...
-
走向良治的宪政建构王三秀 著者走向良好治理是人类文明成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尽管从古希腊开始,许多思想家都致力于这一目标的探求,但只有通过以国家权力、社会权力整体制度安排为内容、且具有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正义等深厚价值蕴含的宪法及宪政,这一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而从中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看,关于治理、良治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域,而在宪法学视域内,仅有国外个别学者有所触及。 本书在导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探讨治理、良治的基点,提出了良治应有的底线。在对良治与宪法、宪政关系简要考察与分析后,提出以良治为视角研究宪法、宪政问题相对于学科自身及法理学、政治学、管理学所特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对现有良治标准、宪政概念系统述评并提出自己相关新理念的基础上,分别从人民权力与国家权力运行关系、国家权力之间的运行关系、国家权力运行方式、运行功效、国家权力与其他权力关系、国家权力运行偏轨的宪政矫正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宪政权力构造与良治实现的内在关系。基本思路是,从非立宪到立宪权力构造是人类走向良治的根本保障,但民主立宪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良治的实现问题,而是需要根据良治实现的客观要求,不断进行宪政理论与制度的创新,促进国家不断走向真正的和更高层次的良治。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将法理、实证、规范、价值、比较等多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客观评价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在良治、宪政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西方宪政、良治的实践经验。同时,将科学发展观、党依法执政等理念融入宪法学研究,以良治为视角,对宪政权力运行及建构的理论与制度展开了极为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
学生常用法规教学法规中心一本收录法规全面、对重点法条精致加工并提供便捷检索途径、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阅的法规汇编,对于法律学人而言,无疑意味着学习时间的节省、学习效能的提升;而这样一本法规汇编又收录了大量的司考真题、考研信息以及学习资料检索途径,则不仅意味着学习视野的开阔、学习资料的丰富,更意味着法律学人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为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以及步人更高一级的学术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以,我们精心编撰了这套《学生常用法规掌中宝》丛书。丛书按照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设置分为9个分册。丛书主要栏目功能如下:1 关键知识点速查表。该表对于关键知识点对应的法条标出书中的页码,读者可以迅速找到熟知的知识点对应的法条。2 要点提示。揭示重点法条理解、运用的要点、3 关联精选·对比记忆。对于重点条文,收录与理解、运用该法条密切相关的关联法条附于该条文下,便于读者理解、参照。归纳有助于对比记忆的其他法律条文附于其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4 司考真题。直接附于法条之后,方便读者在翻阅时随时自测。5 学法导航。收录学生查找法学资料的常用的期刊与网址信息。6 考研前瞻。收录部分重点高校考研真题及备考指南。在设置上述栏目的同时,本套丛书对于主要法规文件皆附有条文主旨,方便读者翻阅;并对重点法条予以标记,方便读者翻阅。
-
统计法规概论程子林 主编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统计工作日益受到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满足党政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就是依法统计,大力宣传、严格执行《统计法》。因此,本书的编写有助于广大统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统计法、宣传统计法、贯彻统计法,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