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珞巴族王玉平编著《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最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备图书之一。由于这套丛书出版的时间长,印数少,因此,要找到一套完整的图书就非常不容易,这就给图书馆收藏和读者购买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民族知识类的读物需求逐步增加。一些读者纷纷来函,要求我社再版这套丛书。因此,我社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修订再版,以满足读者的热切需要。这次再版修订工作,除对个别图书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外,大部分图书保持原来的框架体例不变。对部分图书,删节了个别陈旧的内容,增添了一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诸如文化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字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数据。增加了图片,重新设计了版式,并依据中华世纪坛民族浮雕图案设计了各民族的象征图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宣传读物,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通俗性读物,以及用来作为公共图书馆藏书或者连队图书室、中小学图书室、乡镇文化站装备用书,都是非常适宜的,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
血浓于水许宪隆;杨进美;巴玉玺本分册共分五篇,祈望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骨肉情谊。.神话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爱情神话,神话本身就很能反映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洪水传说、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大多数民族中都有十分类似的情节;始祖神话中不少民族都尊奉同一个神话人物作为自己的祖先,或者描述同一个始祖如何创造出几个民族来;至于爱情神话,相互借鉴的成分就更多了,或者是兄妹成婚,或者是仙女爱上了穷人家的小伙子,或者是不畏权势,追求真爱。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优美的爱情神话中,还流传着一些不同民族间互通婚姻的故事,说明各民族血缘上的融合也是由来已久的,这是中华情结的根之所在。...
-
门巴族张江华著《门巴族》主要讲述了门巴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门巴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本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备图书之一。
-
简明西夏史李蔚著李蔚,原名李盛炎,安徽宿松县人。1934年11月生。195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教学和研究工作。会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古代考古室主任,现任教授。发表过《吴玠吴璘抗金史迹述论》、《西夏统治下的河西》、《清乾嘉年间南巴老林地区的经济研究》等论文近50篇,并出版了《西厦史研究》一书。前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在10至13世纪期间,先后与宋、辽、金鼎立,统治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为开发祖国的大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研究西夏史,不仅可以使我们全面去了解、掌握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其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对西夏史的学习和研究,是从1981年开始的。这一年的8月,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参加西夏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聆听了有关专家的高论,参观了西夏皇陵和宁夏博物馆珍藏的西夏文物,从而对西夏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我一面学习西夏文,搜集有关史料,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西夏史和辽宋西夏金元史史料学,一面对西夏史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仅发表了20余篇文章,而且还编出了西夏史讲义。可谓教研相长,相得益彰。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吸收有关专家的一些科研成果编撰而成的。如众所知,由于元人修辽、宋、西夏、金史时,不给西夏写分量可观的纪传体专史,致使西夏公私史料湮灭亡佚,现存的足资佐证的关键性的史料,不仅贫乏而且分散,从而给撰写该朝历史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本人地处西北边陲,学术情报闭塞,功力不深,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在撰写的过程中,为了使我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国内外研究西夏学的概况,甘肃省图书馆高士荣同志在百忙中按照图书分类法编了《西夏史文献目录》;孟凡秀、蔡华等同志及时手抄写了书稿;人民出版社张秀平同志提出过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校系有关领导给予不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李蔚1994年5月于兰州大学历史系
-
维吾尔族任一飞,雅森·吾守尔著维吾尔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维吾尔放人民和社国其他各族人民一同为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保卫和建设我们的国家,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华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编写了这本《维吾尔族》试图面而又概括地介绍维吾尔族的历史概况、社会状况、科学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使读者对维吾尔族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
图腾柱下高小刚编著本书是《地球村观察丛书》之一。本书作者以大量的图片资料(近90幅)和曾良迹于北美印地安数载并从事印地安艺术和文化研习的亲身经历、生动、简易而又严满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印地安这个种族的历史、地貌、风习、现状及其文化的主要象征——图腾和图腾柱。
-
周源流史何光岳著周朝是由周族发展成为周国的,是商朝的属国,商纣王曾囚西伯姬昌于羑里,后姬昌被释放回到周原,即脱离商朝而独立,被尊为周文王,定都镐京。至其子姬发即位,于盟津会八百诸侯灭商,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周朝广封姬、姜亲族及有功诸侯,建立了以周王朝为核心的封建分封制度,把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星罗棋布地拱卫着周京。由于黄河中下游是诸侯国密集之区,为了便于控制东方(殷)领土,于是于天下之中的中州地区的(因镐京包括故丰京之域,故又称丰镐)雒邑建立成周,作为周王朝的陪都,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
客家圣典谭元亨著综观辛弃疾一生,可分四个时期:一、青少年时期,止于二十三岁南渡前,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据辛弃疾日后自称,其祖父辛赞虽仕于金而“非其志”,每引儿辈“登高望远,指划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之愤”。因此,稼轩曾受命“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1〕,以期报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稼轩聚众二千,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为掌书记,并力劝耿京归宋节制,以图大业。次年,他奉表南渡,不料张安国杀耿降金。他在返北途中得此消息,立即率五十余骑奇袭金营,生擒叛将献俘行在。为此,“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二、青壮年时期,二十三岁到四十二岁,即绍兴三十二年到孝宗淳熙八年(1162―1181年),是稼轩一生中的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隆兴和议”久,他先后上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等一系列奏疏,审时度势,力陈复国方略。可惜在“谈战色变”的年月里,他的意见并未被执政者采纳。三、中晚年时期,四十三岁到六十三岁,即淳熙九年到宁宗嘉泰二年(1182―1202年)。这一时期除五十三岁至五十五一度出仕闽中外,两遭弹劾,有十八个春秋在江西家中度过,是稼轩一生中的被迫归隐时期。四、晚年时期,六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卒,即嘉泰三年到开禧三年(1203―1207年),以起帅浙东到知镇江府,最后罢居铅
-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日)池上正治原著;王保畬主编;王文,陈刚翻译一位访问中国逾百次的日本朋友池上正治,成为中国传媒不时披露的“亲善”使者。笔者有幸于三年前在广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与他相识,且同住一室。他当时留着花白的络腮胡,不像只有47岁。我们谈得很投契,遂成为时有书信往来的朋友。这年,《长江日报》周末版(1994年10月29日)发表了一篇《走遍中国的日本人》,写的正是“日中友好协会会员、日本翻译家协会常任理事池上正治”,他当时已访华近百次,走遍了除台湾省外的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
-
世纪木鼓黄尧著《世纪木鼓》是第一部以纪实文学的样式反映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一个社会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民族———佤族在将近一个世纪,尤其在本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的50年中社会历史进程的作品。《世纪木鼓》透过一个民族进步的“特例”,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我国50年来民族政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意义巨大的突破。在今天的世界新格局中,一方面是和平、发展与进步的主流,另一方面却是新“冷战”和大国主宰所造成的纷争,民族战争和民族分裂使国家解体,灾难频仍,又为大国竞争层辟出了角逐场,新世纪忧虑重重。唯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族和睦,安定团结。《世纪木鼓》的史证性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所谓“人权”问题一再责难的一记震聋发聩的“鼓”鸣,一篇无可辩驳的回答。《世纪木鼓》通过对我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科学的民族理论指导下制定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领导民族地区实现社会改革的伟大实践,用无数感天撼地的事实———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代又一代的各级领导、民族工作者直至一个个普通的共产党人、解放军战士的不可湮灭的史迹客观地再现了我党自红军时代初创,逐步丰富、发展的优秀民族工作传统,尤其是它的灵魂———“实事求是”的理论及思想精髓,从而追本溯源,对“解放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生动的揭示。作者对邓小平在50年代初,即时总结川西民族工作经验,创造性地阐发我党民族政策、方针、方法的历史回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并通过“佤族”这样一个“特例”证明,凡是照这样的理论和政策去做的,民族就团结,就进步;凡是违背这一理论和政策的,民族就分裂,就倒退。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国新时期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毫无疑问是我国民族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意义上,《世纪木鼓》不失为一曲高昂的“解放思想”的颂歌,一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的动人诗篇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世纪木鼓》在生动记录历史的浩荡长卷中,始终回响着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许多篇章催人泪下,激人思进,正气昂扬。作者在激越思辩的同时———同样通过“佤族”这一“特例”———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多向的、深层的、有意义的开掘,尤其对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文化整理浩大工程的开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后续的巨大影响作了令人信服的揭示,在这一点上,作品具有民族理论、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大型报告文学却采用了“新散文”的笔调、意向结构篇章,将重点放在了个体形象与群体的组合;历史与现实的照映、文化底蕴的揭示与时代精神的褒扬及各民族的“中华大家庭”对佤族进步发展的贡献。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作者黄尧三上佤山,进行了历时一年余的生活、采访、调查和艰苦创作。得到了西盟佤族、拉祜族人民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终得以完成。毫无疑问,《世纪木鼓》是一部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再现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发展和进步的报告文学作品,是一曲导向正确,主题重大,格调高昂,正气沛然的主旋律。它不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具有科学思辩色彩和理论深度,思想性艺术性达到较好统一的作品,是一部为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