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犹太人在亚洲潘光这是本犹太人在亚洲活动的研究论文集。全书共分四部分:犹太人在亚洲:关于中国、印度、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犹太人的比较研究;世界各国犹太人研究;犹太文化教育研究和反犹主义研究等。书中既有关于古代开封犹太人的论文,又有研究近代以来亚洲各国犹太人的文章,还有反映今日中国和印度犹太社团最新发展的论文,使读者能了解亚洲犹太社团演变发展的全过程。
-
突厥与回纥史林斡由于突厥最早来源于丁零,而丁零在魏晋南北朝时称为高车(敕勒),敕勒在隋唐时称为铁勒,而突厥、回纥、薛延陀都是属于铁勒的分支。丁零、高车既与突厥有民族渊源关系,而回纥、薛延陀的历史又与突厥的历史错综复杂,关系密切,故本书把丁零、高车、回纥、薛延陀各族的历史也略为涉及,以便把突厥族的历史面貌描绘得更为分明。《突厥与回纥史》为继拙著《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1979年再版)之后,第二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著作,故撰写体例大体上与前书同。突厥史一如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都有人在专门研究它,并成为世界突厥学的一个内容。但在传统上,外国突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大多侧重于突厥语言、文字,因此对于突厥史,特别是六至八世纪活跃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的突厥族的历史,远远不如研究突厥语文那样兴盛,研究成果也不如突厥语文方面那样多。早在十九世纪以前,就有一些国家以研究突厥的语言、文字为主,逐渐形成了一门突厥学。十九世纪末在今鄂尔浑河及叶尼塞河流域发现了《阙特勤碑》和《苾伽可汗碑》等古代突厥文碑铭之后,特别是1893年丹麦学者V.汤姆森解读了这些突厥文碑铭之后,大大推动了这门学科的进展。随后突厥的历史、文学和文化也都被纳入突厥学的范围,因而现时各国的突厥学,已成为研究包括历史上的和当今的操突厥语各族(回纥族在内)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学和文化的学科。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林斡这本《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是根据《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宗旨和要求而撰写的。既名“新论”,顾名思义,当以“论证”为主,而非以“叙事”为主。第二章之所以叙述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的事迹,为的是把北方各族的历史面貌先勾画出一个轮廓,作为论证各种问题的基础。所谓“新论”,“新”在哪里?一方面是试图就当前国内外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若干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向国内的史学工作者请教。另一方面,因为我已撰写和出版了《匈奴通史》、《突厥史》和《东胡史》三本专著,把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族系)各族的历史面貌,大体上叙述清楚。故这本《新论》,试图采用另一种写作方法,即不用《匈奴通史》等三本书以叙事为主的体裁,而是用以论证为主的体裁去进行写作,以期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尽量避免与《匈奴通史》等三本书重复。其实,“新论”之所以“新”,主要在于写作体裁有别于我的“旧作”,非敢侈言内容有什么特别的新意,一得之见间或有之,“创新”则不敢自诩。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林幹 著本书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之一,是根据1998年出版的《通论》重新修订而成的。 本书采用深入浅出的写作方法,结合学术性、知识性、理论性和通俗性,介绍了匈奴、突厥、东胡三大族系的民族面貌;匈奴、突厥、东胡三大族系的社会面貌;匈奴、突厥、东胡三大族系的文化面貌;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关系;匈奴、突厥、东胡三大族系各族与西方的关系等内容。
-
东胡史林幹 著东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而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由于现时留存下来的东胡文献资料奇缺,故历来治东胡者多从乌桓鲜卑开始,对开东胡早期的历史,即被匈奴击破以前的历史,均难于详述。本书根据近三十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东胡遗迹,对它进行初步探索,试图把东胡的历史向前追溯到它的起点。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根据各族的语言和活动地区,及根据各族的风俗习惯,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系统(族系):一是匈奴系统;二是突厥系统;三是东胡系统。这是指狭义的北方民族,即指主要活动在大漠南北(清初以来称为内外蒙古的草原地带)的各族而言;若从广义,还应包括活动在今东北三省的肃慎系统和活动在今新疆的西域各族。 东胡族系,源远流长。除两汉时的乌桓和鲜卑外,魏晋以后有由鲜卑分化出的段部(徒何)、慕容(吐谷浑在内)、宇文、拓跋、秃发、乞伏等部;北魏时又有柔然;唐末五代十国时继起的还有契丹、库莫奚、室韦,及辽、金时兴起的蒙古,都是属于东胡一系。本书断限,即上起早期东胡,下讫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蒙古,内容遍及东胡各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落兴衰、政治演变,及与他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均拟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因贯通上下左右,实际上是一部“东胡通史”。 国内学者对于东胡系统中的各族,曾经分别进行过研究,其中以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一书,最为史学界所瞩目。随后出版的周伟洲的《敕勒与秉然》、《吐谷浑史》、《南凉与西秦》;陈述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契丹政治史稿》,孙秀仁、孙进己等的《室韦史研究》,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蒙古族简史》等,也都是探讨东胡各族的重要著作。但贯通东胡各族历史为一书的专著则尚未见,仅国外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早年(本世纪初)所著的《东胡民族考》曾被译成中文。此书虽包罗甚广,但内容并非叙述东胡各族的史事,而是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以考订东胡各族中的族名、地名、人名、称谓及其它术语等,实际上是一本“东胡民族语言考”。此书虽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但我们今天要求的却是一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详细叙述东胡各族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史实的系统之作。 《东胡史》是继《匈奴史》(1979年再版)和《突厥史》1988年出版)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专著,故撰写体例基本上与上述二书同,即为了兼顾学术性、知识性和通俗性,并考虑专业人员与一般读者的不同要求,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以正面介绍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问题虽亦注意辨明,但避免纠缠。 本书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专家林干所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
民族之旅徐英,王宝琴 编著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互动传播的灿烂光彩。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饮食、独具特色的礼仪、名目繁多的年节,还在林林总总的婚娶习俗、卷帙浩繁的历史宗教典籍,代表了跨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 不论你来自体谅,当你走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五彩缤纷、悠久灿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陶醉。请循着远方的呼唤,同我们携手一直踏上民族之旅吧!
-
红色足迹申屠宁 著《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简介:让历史告诉今天、告诉未来,革命斗争年代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永存。它激励、强化我们前进的信心,伴随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红色足迹》采用纪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内外敌人进行斗争的真实情况。
-
歙纪(明)傅岩 撰,陈春秀 校点我国历史悠久,典籍丰富。我省地处南北之交,学术尤擅其盛。数千年来,哲学、史学、文学、艺术、语言、科技,作者辈出,著述如林,或自名一家,或蔚然成派,多为中华民族文化之菁华,有裨于社会主 义文化之建设。允宜及时整理,以广流传。粤自明清,以至近世,南北郡邑已有经川丛书、龙眠丛书、贵池先哲遗书、南陵先哲遗书诸刻。九三一年,复有安徽丛书之编刊,所收皆皖人著作,分期影印。出至第六期,以抗战军兴而中止。盛业未竟,论者惜之。《歙纪》于崇祯七年至十二年知歙期间所作的各种公文、判牍、诗赋及各级官员对其评语的汇录。全书10卷,序1卷,完整全面地记载了傅氏为整顿、改革明末歙县存在的各种社会弊端而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真实地反映了明末徽歙地区社会。纵排繁体字。
-
鄂温克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白丽民《鄂温克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鄂温克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自然风光、服饰、饮食、居舍、生活用品、生产交通工具、婚丧嫁娶、文化娱乐、风俗礼仪、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方面予以分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弘扬、发展和传承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罗三洋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6世纪期间,曾经威震欧亚非三大洲、控制大半个西方文明世界长达7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帝国,在众多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令人震惊地被一些落后的蛮族部落摧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数十个日耳曼人的“民族国家”,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版图打下了全新的局面,也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