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中国民族研究年鉴华祖根《中国民族研究生鉴》每年出版一卷,目的是对本年度民族研究学科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进展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和评价。《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5年卷)》由九个栏目组成。《民族研究百年回顾》专栏分别回顾了宁夏、广西、云南、青藏民族考古发现和研究概括。此外,还设有《学科研究进展概况》、《学术热点问题座谈》、《学者访谈》、《年内逝世学者介绍》、《网络开发与发展》、《学术活动》、《书目·索引》及《附录》。
-
蒙古族古代交通史德山、乌日娜、赵相璧这部蒙古族古代交通史,在时间上,上限从蒙古民族于公元8世纪中叶由大兴安岭深山老林走出来开始,下限至公元20世纪初,上下13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民族的经济,从采集(包括简易手工业)、狩猎经济过渡到游牧业经济,再过渡到半牧半农经济,部分地区过渡到农业经济。蒙古民族的社会制度,从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制度,再过渡到封建社会制度。蒙古民族的政治:从蒙古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强大、建立了蒙古国(朦骨国)、大蒙古国、元朝、北元;后来内战不已,群龙无首,在后金军事打压政治诱逼下纷纷归人清朝,分别被划分为清朝治下的盟旗,即漠北57旗、漠南49旗、漠西若干旗。辛亥革命后,漠北蒙古独立,建立蒙古国。蒙古民族闯荡800多年,返回故土蒙古高原。从空间看:蒙古民族于公元8世纪从额尔古纳河源头兴安岭深山老林走出来,以肯特山脉三河流域站住脚,逐渐强大,公元13世纪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忽必烈统一中国。成吉思汗子孙三代征服欧亚两洲,建立了四大汗国,走到鼎盛时期,涵盖全中国及欧亚两洲大部分地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这个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帝国,只知对外不断扩张,不知巩固政权,只知不断压迫、剥削,不知休养生息,结果统治集团内部不断内讧,未能摆脱剥削制度所必然造成的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的结果,种种原因,终于由盛到衰,由强变弱,最终没有逃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规律。蒙古族古代道路交通,就是在以上各种背景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国内到国际,从落后到进步,随着社会的变化曲折地向前发展。
-
西夏史稿吴天墀 著本书在编写方式上,照顾了普通阅览的需要,史料充实,引据可信,是一本适合学习的西夏史入门书藉;对有志进一步研究西夏史的读者,在寻找史料方面也提供了多量充分线索,把它作为前进的阶梯,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主要在给高等学校学生作课外读物,给中等学校教师作教学参考用书。在史料搜集的方面,也可供有志钻研西夏历史的读者作前进的桥梁。本书的编制问题上,作者向读者说明如下几点:一、西夏史料主要散见于各种旧籍。本书在陈述史实,特别是征旧籍时,尽要能一一注明出处,以便读者进行核对,纠正错误。二、对于不便叙入正文的补充性资料和考证性文字,悉依重要程度,适当载入附注。三、本书在行文中摘录旧籍的文字,一般是浅显易懂的。摘录的用意,在于避免不必要的多一度转述而更能直接反映历史的真实。其次,也让读者适当接触我国古典史著作,以便于对中国历史(自然西夏历史也包括在内)作进一步的研究。
-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刘迎胜察合台汗国是蒙元帝国内的一个藩国,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及其后裔在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立国于西北达一个半世纪以上。它上承西辽、哈刺汗朝,下启帖木儿帝国和明代东察合台汗国,在我国西北地区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之有关的历史文献涉及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畏兀儿文和察合台文等数种东方语言文字。除了语言障碍以外,各种文字材料之间的异同之处,要求研究者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对比,这就增加了研究的困难,使得它的历史除了少数专家学者以外,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察合台汗国史,作为一门兼及元史、中亚史、蒙古史的学问,在历史科学中属于难度较大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察合台汗国史的著作。
-
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郝时远,罗贤佑 主编翁独健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但问耕耘”,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教育战线都卓有贡献,其德、才、学、识广为士林所重,其在蒙元史和民族史方面的造诣与成就享誉国内外学坛。2006年,适值翁独健先生百年诞辰暨逝世20周年,特编辑出版这部文集,以志纪念,表达对这位一代宗师的崇敬与缅怀。《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其故友、学生等撰写的回忆文章,一是国内外学者有关蒙元史、民族史的学术论文。内容宏丰,范围广泛,可资参考与典藏。
-
消失的民族王囗人类和大自然一样,逃不过优胜劣汰这个基本法则。一个民族的消失,实际上是人类一段记忆的消失,是一段历史的消失。然而,一个民族,不管它的命运如何,只要它曾经存在,就一定具有值得我们追寻的价值。一个消失的民族,它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该被后世遗忘的。虽然,人类文明忆创造的诸多奇迹,就像一滴水消失在水中,已经难以找到它的清晰踪迹,但它的伟大却毋庸置疑,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在车载斗量的历史隧道中,那些消失民族并没有失去它们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与记忆,它们用隐身的火光引领着人类,通向更加灿烂的理想王国。
-
发现山岩父系部落税晓洁、范河川、杨雅兰山岩,又名三岩,是藏语地名的音译。其范围主要位于今四川省白玉县境内,也包括与此毗邻的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和本省的巴塘县的部分地方。而“戈巴”,则是当地藏族传统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系藏族父系氏族部落的遗留形式。山岩戈巴组织作为父系氏族的残留,至今仍较为完整,基本具备着原始父系氏族部落的一些特征。当然,这种父系氏族组织长期保留于藏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之中,必然给它带来了若干变异,已不能视为原始的父系氏族的形态了。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这是迄今保留得最为完整的父系氏族组织,也可说是我们了解古代父系氏族的一把钥匙,其重大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况且山岩地区山川壮丽,戈巴村寨雄伟奇特,自然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也是当今人们旅游的极好地方。
-
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孙危本书一部关于鲜卑考古学文化的系统研究。本书结合史料记载和目前的考古学资料,对鲜卑的文化面貌、文化内涵及族属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界定。并通过考古学资料,对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鲜卑文化与匈奴文化、鲜卑文化与高句丽文化以及以及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互动与影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介绍。
-
民家映象寸丽香 编著《民家映象》作者虽为白族,但并不受此约束和影响,也不忘乎其形、夸夸自谈,而是跳出白族看白族,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崭新的角度,将白族放在一个数千年历史空间和祖国大家庭中来描述;在探索白族及其先民对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贡献的同时,揭示了白族与汉族、纳西族、彝族、藏族等兄弟民族的深厚历史渊源和融洽的现实关系。它拂去历史尘土,让白族文化在祖国大家庭中重放异彩。结合历史上多个朝代对云南边疆的开发,以汉族在云南的夷化和云南民族地区的汉化,特别是通过白族的汉化,突出强调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主题,肯定了民族大融合与大团结的必然趋势。与其他民族相比,特别是与十多亿人的汉族相比,白族绝对是少数。但白族独特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与其他各民族兄弟共存共荣,不断进步,向前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民家映象》是关于研究“白族民族历史”的专著,《民家映象》具体包括了:魅力大理与大理魅力、源自白族语的全国最古老省名——云南、和顺与《阳温登小引》的故事、滇军三次起义促全国解放、《五朵金花》及其幕后故事、抗日战争中的白族儿女等内容。
-
匈奴帝国传奇张金奎公元2004年年末,2500多名匈牙利公民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匈奴族”。尽管这一要求后来被匈牙利国会人权、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驳回,但关于匈奴民族是否在欧洲还有后裔存在的话题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1500多年前。公元460年,最后一位匈奴政权的国王——北京国王沮渠安国在西域称王称霸16年后被西迁的柔然顺手消灭。从此以后,这个曾经叱咤蒙古草原70。多年的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彻底消失了。他们到哪儿去了?真的是完全和汉民族融为一体了吗?还是另外又找到了一块乐土,正在欢乐逍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