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徐静,杨军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认为:黔南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布依、苗、水、瑶、侗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省级名录58项,州级名录48项,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等多个方面,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是黔南州所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中极其闪亮的部分,是黔南这颗地球绿宝石独特的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影响重大。
-
发现传统王清华 著从20世纪80年代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对科研人员的要求是:“熟悉一个民族,联系一个地区,研究一个专题”。多年来,作者一直是坚持着这三条要求从事人类学田野工作及民族学族别研究的。 这个集子就是按照这三条“要求”,分三个部分来编排的。 第一部分:熟悉一个民族(哈尼族)。收录了论文14篇,为哈尼族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哈尼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 第二部分:联系一个地区(云南红河及周边)。收录了论文10篇,是以滇南哈尼族地区为中心,辐射云南及周边。这个地区既与哈尼族迁徙及跨境而居相关,又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及发展相关; 第三部分:研究一个专题(梯田文化)。收录了论文12篇,为红河哈尼梯田及梯田文化研究。
-
选择与适应范军 著本书考察60多年来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牙开村黎族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纠纷处理、民间信仰、礼俗与节庆等习俗的变迁,并对其变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结合当地实际,探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黎族习俗的现代化选择与适应策略。
-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博学好古研究与民族史书写朱晶进 著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博学好古与民族史书写的关系,主要考察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范围内的学术背景与英国民族史学的关系,分析人文主义如何使英国民族史书写发生变化,从而使博学好古研究方法在英国的土壤中得到孕育,进而论证博学好古研究对英国民族史学以及西方民族史学的推动作用。
-
中国民族史学史纲要史金波,关志国本书叙述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史,与中国史学史有密切的关系,应该是中国史学史的一个分支,是在整个中国史学的大传统下介绍民族史学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体现出作为专门史学史的个性。本书叙述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历程,分古代、近代及现代三大部分。
-
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李祥林《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人类学视野中羌族民间文化研究》以羌族“民俗亨象与族群生活”为对象,既从民俗事象透视族群生活,又从族群生活解读民俗事象;既涉及民俗符号在族群表达中的运用,又涉及族群意识在民俗符号中的积淀;既考察族群表达中显露的民俗信息,又考察民俗呈现中传递的族群意识。研究方法上,将理论阐释与田野考察结合、口述材料与书面文献结合、过去历史与今日现实结合、个案审视与整体观照结合。研究途径包括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等,尤其注重文化人类学所倡导的跨学科理念、知识及方法的运用。《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人类学视野中羌族民间文化研究》研究既从民俗事象看族群表达又从族群表达看民俗事象,内容包括先祖敬奉、女神传说、白石象征、圣树崇拜、古老经典、仪式戏剧、民族歌舞、民艺符号、民居建筑、节日文化等十多个子题,涉及的学术话题有口头传统、神话母题、民间信仰、族群意识、集体记忆、地方知识、文化遗产、文化展演等。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四川是中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重要省份。《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人类学视野中羌族民间文化研究》通过对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的双向观照,力求从民间文化角度对羌族这一族群个案进行深入发掘和学术阐释,以推进对多民族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提供有现实意义的学术参考。
-
中国达斡尔族通史孟志东 编历史上,达斡尔族是嫩江流域地域文化、农业文明和军政制度的开拓者,为反抗沙俄侵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谱写了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篇章,为守卫、开发、建设我国北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史料整理和研究工作的积累,编写《中国达斡尔族通史(套装上中下册)》,必将推动达斡尔族历史研究的纵深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新民说·帕哈萨帕之歌[美] 肯特·纳尔本 著,潘敏 译《帕哈萨帕之歌》,讲述的是两位男性——一位白人即本书作者肯特·纳尔本和一位印第安老者丹的故事。故事通过记述作者同丹的一段旅程,引*读者走入美国原住民的真实生活和沉重的回忆。丹带着肯特穿过印第安的城镇,走过被人遗忘的道路。在旅程中,二人争执、沉默、妥协、互谅,他们虽然各自坚守自己的理念,但在努力寻求一个共同的声音,同时也在一次次思想语言的碰撞中逐渐展开心扉,走进彼此。
-
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刘婷本书以三个民族的民俗艺术为例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休闲体验互动中发生活态传承的当代启示,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途径。休闲活动需要民俗和文化活动作为基础,没有文化的休闲只能称之为“休息”,有了文化和民俗活动,休闲就有了质的提高,从而使休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艺术休闲的意义;另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休闲来提供空间场域和经济支撑,两者的结果能够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因此,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是补充和充实民间文化土壤的另一条途径,它在休闲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蒲文成藏学文集蒲文成 著中国是藏学的故乡。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这些正是藏学研究产生、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华大地上成长发展起来的这门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为了展示中国藏学研究的成果,加强同世界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导下,编辑出版的这套《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丛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藏学家(包括港澳台学者)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价值的藏学文献(包括现代学者辑录的历史文献);译成汉文的藏文学术名著;获得博士学位的藏学论文(对于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酌情予以收录)。所有收入的论著,均以学术价值为衡量标准,文学作品、游记、通俗读物等暂不收录。作为中国藏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我们将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我们期望得到海内外藏学家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