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中原学术文库闫德亮古代神话是民族童年的历史。神话与民族关系密切,神话形成、传播、流变与民族迁徙、融合、壮大同向同步: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早期华夏民族迁徙融合史、民族文化发展史、民族精神形成史。古代神话在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到图腾统一、祖宗认同、精神引导、民族凝聚等作用,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着民族的迁徙融合,哺育着民族的成长,影响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走向,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早期民族的迁徙、融合、壮大,又促进了古代神话的传播、融汇、变异与神话精神的传承、弘扬、光大。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肖远平(彝)柴 立(满)王伟杰 王月月 李 霞(仡佬)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对非遗进行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等都制定了区域内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在非遗法律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较为宝贵的保护和传承经验。积极探索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未来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的对策和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报告(2018)》由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编写,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酒文化坊有限公司、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等多方科研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发布的关于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含了贵州民族大学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进行科学传承和保护的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吸纳了国内部分学者对该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本书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新研究成果;同时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报告(2017)》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和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类非遗保护传承的基本现状,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了未来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性路径。
-
金源春秋李秀莲,彭传怀,张雪,安洁2010年度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重大委托项目——“金源春秋——女真社会文明的演进及其流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0F002),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相关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前辈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五年,以一部专著、一部论文集、二十余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等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结项任务,这其中饱含着全体研究者的辛劳和智慧。《金源春秋:女真社会文明的演进及其流变研究》是本科研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金源春秋:女真社会文明的演进及其流变研究》46万字,主要研究的是金源女真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建国的历史。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学、文化学、文物考古、民俗等领域的学术探讨,金源女真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厘清。从狭义上讲,金源女真文化指在金源地域,在金朝统治下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文化及文化创造行为本身在内的文化事象;从广义上讲,金源女真文化指女真人的源与流的文化,即包括女真人及其先世、后裔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文化事象。而《金源春秋:女真社会文明的演进及其流变研究》所研究的金源女真历史文化是以狭义的金源文化为主,即以女真人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东北亚范围内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包括创造文化的行为。
-
边城民族志周大鸣,程瑜本书20章,主要内容包括茶峒镇的民俗民风、社会组织、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洪安镇的民俗民风、社会组织、留守儿童情况、抚平情况、医疗情况,茶峒镇与洪安镇的综合比较。两镇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带,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同时汇聚了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民族文化要素,它们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文化互动和再生产,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质,构成了本书的核心观念——“行政之边缘,文化之中心” 。
-
图解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本书以大量精美的插图、图解、图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掌握草原游牧民族迁徙、发展和兴衰的规律,认识到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异同,以及诸草原帝国对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
中国水书·降善卷陆春 译“水书”是水族先民在远古的生产生活中创制出的独具一格的文字,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信仰文化的综合记录与体现,在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丧葬、祭祀、营建、婚嫁、出行、节令、占卜、农事等活动中发挥着指导规范的作用。水族人民生产生活都要依据“水书”择定而行,其在水族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降善卷》是水书中的重要卷本,是一本综合类书籍,用于水族社会生活中的丧葬择吉活动,分为六大宫和八小宫。
-
仫佬族研究文集吴国富 著本文集收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作者发表在各期刊和收录在著作中、关于仫佬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或著作章节,总计14篇,涉及仫佬族的族称、族源、形成、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及民族关系、民族识别、地方经济、社套发展、文化遗产及英传承保护等方面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京族史话何思源 著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东兴市的山心、澫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他们拥有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本书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波澜起伏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京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读者了解京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概览卷李红权,朱宪 总编《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33—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类编,全方位地反映了近代以来蒙古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北部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态势,可为中国近代史、近现代边疆史、蒙古史等研究提供翔实资料。概览卷所收录的篇目,内容涉及蒙古疆域、地势、气候、风俗、习惯、宗教、政治、经济、教育、矿产、农业、工业、商业、牧畜等等方面,或兼包并容,或略择几项;这些篇目,多带有翔实的数据,可补方志之缺。其中颇多实地调查之文,为了解近代蒙古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秦与北方民族历史文化论集史党社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秦及北方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内容分为三部分:秦与“戎狄”的关系,主要探讨的是秦与比邻“戎狄”历史、文化、族群的关系;探讨北方与中原的关系,是秦与“戎狄”关系视角的扩展;以书评的形式,探讨了族群、文化关系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主要涉及族群理论、畜牧和游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