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夷夏之辨和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李帆 著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问题,需从古典中国的“夷夏之辨”起步,对华夏族或汉族认同、华夏族或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天下国家与王朝国家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构建与认同、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等诸多问题展开探讨,方能有所创获。《“夷夏之辨”和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通古察今系列丛书》即基于这样的思路,围绕以上命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特别是就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关键时期——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和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做了一些粗浅探索工作,以期有裨于相关研究的深化。
-
黎族现代史王献军,程昭星著暂缺简介...
-
边地历史与身份认同王正宇 著本书主要采用了身份认同的视角,通过综合采用 事件:结构 与阶段论两种方式,从横-纵(空间-时间)两个维度描述分析三岩人在自然环境与国家权力的双重作用下,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变迁。意在重建三岩人如何进入国家的过程,从中发现这一人群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
-
藏史论丛.第二辑7-105罗布 著该书是西藏大学历史系“藏族历史与文化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园地以学术论文集的形式分年分辑出版。第二辑中所收论文均系藏大历史系近年发表的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涉及西藏地方从远古至和平解放各时期宗教史、文化史民族关系史等。
-
改变与守望张锦鹏 著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长期以中国西南研究为专长,本书即是以“变迁中的中国西南”为研究背景,收录与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相关。不同民族主体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面临靠前的机会与挑战,如身份和职业的转变,乡村旅游开发中村落的景观变迁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民居及文化的变迁所导致的居住空间结构的延续和民居格局的分化与重组,民族文化变迁中农村养老的问题,以及传统仪式对现代社区的整合问题等。现代化进程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的趋势,而现代化的很终结果是要更好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少数民族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主体的现代化意识正在日益觉醒,他们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民族主体也在不断审视自身的传统文化、改变自身行为方式中找到适应策略。但是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多方面的转变过程,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主体性,倾听文化主体的声音,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
-
民族、区域与国家龙晓燕 编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民族史研究经历了从基于民族客观特征论基础上的线性溯源式研究到主张民族是主观、流动的范畴的“边缘研究”的范式转移,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也面临“被解构?的挑战。《民族、区域与国家: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西南传统与多元范式》的5篇中国少数民族史论文,在传统史料的基础上扩展了对图册、口述、档案以及少数民族文献的使用,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诠释方法对西南民族及其社会历史进行研究,一方面延续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西南传统,以史料的收集与阐释为基础,以民族、区域和国家的关系为研究的核心,但同时也不断扩展历史的视角,开拓新的史料来源,提出新的问题,丰富历史的分析与阐释。“横看成岭侧成峰,左右高低各不同”,展示了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多种可能。
-
共进与赋能丹臻群佩 著《共进与赋能:内地西藏班35年35人口述史》一书作者丹臻群佩,以一名内地西藏班毕业生的感恩之心,以口述历史的专业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深度访谈的形式,充分挖掘并精心整理了自1985年内地西藏班办学至今的35年里奋斗在各个行业,包括汉族、藏族、门巴族等具代表性的35位毕业生的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成为首部内地西藏班口述史。书中的每位受采访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几代藏族孩子赴祖国内地求学的真实故事,谈及了自己的思想体会和人生感悟,并刊载了受访嘉宾提供的内地西藏班珍贵历史照片。
-
蒙古学书目敖特根,[美] 亨利·施瓦茨 编,周建奇 译本书目中收录涉及1800年前后有为数可观的蒙古人居住的有关地区的所有研究课题,这个地区大致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及其邻近的西伯利亚,中国的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数省的一些地方。收录范围包括前蒙古和非蒙古的研究题目, 如对蒙古人之前居住于蒙古地方的各族人民的语言、 历史、 考古调查等等, 也收有对蒙古人时代在蒙古土地上的外国人,如传教士、商人和军队等的研究。此外,本目录还包括虽然完全处于以上所述区域之外、 但其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属于蒙古的一切题目,如对蒙古的征服、蒙古语及其方言和蒙古侨民的研究等。但是, 本目录没有收入对那些尽管自命为蒙古而不能被视为蒙古的个人或集团, 如铁木尔及其继承者等的研究。本目录也没有收入蒙古世界帝国中很少或没有提到蒙古人的非蒙古地区的研究。因此, 绝大部分有关元代中国的著作都没有收入本书,因为这些研究的绝大部分都是纯粹关于汉人的问题, 很少涉及蒙古统治者。 本目录包括各种形式的出版物, 只有评论、 短评、 菜谱,《 亚洲展望》《 亚洲概观》 和《 远东经济评论》 之类的期刊上的年终述评, 以及绝大部分政治短文除外。也收有手册、 百科全书和便览中的某些条目,也收入了一些通俗著作。本目录包括以上所述截至1975年12月为止的一切出版物。较早的著作仅偶尔收入。这套《 蒙古学书目》 第一部收著作2987种, 其中作者亲自查看和核对过的有2835种, 约为总数的95%。
-
《花苗史略》释义韩杰 著,朱佶丽,韩朝相,陶绍虎,杨体耀 译《花苗史略》撰成于1939年6月。作者韩杰(1894-1959),男,贵州威宁人,云南基督教著名教牧、苗族教育家。《花苗史略》底本用小楷毛笔手抄缮写,约3万字。《花苗史略》是中国首部由苗族花苗支系人撰写自己历史的专著。《释义》共十三章,首章至第三章介绍苗族史前历史、苗族由中国北方向南迁徙过程,分析古代历史上苗族在历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第四章至第六章记述花苗与彝族土司的关系、花苗著名的历史人物、花苗的传统习俗等;第七章至第十三章描述花苗信奉基督教的过程,以及基督教文化与花苗文化的交融。《花苗史略》提出:苗族基督教徒不仅重天国,也重世国;苗族应扶国族,共建大厦;服务于国家社会。在苗族基督教界提出了基督教必须适应社会,走本土化、中国化之路。《花苗史略》记述了苗族花苗支系迁徙、发展的历史,以及花苗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文化发展的历史,是滇黔川苗族花苗支系基督教会寻求和坚持本土化、中国化的真实记载。通过《释义》,我们了解了花苗和花苗基督教会“国家认同”、“社会适应”和“民族认同”的概况。韩杰作为花苗的杰出代表之一,既是苗族基督教会坚持本土化、中国化的倡导者,也是勤奋的实践者。由于韩杰在民族、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他的传记被载人《富民县志》、《富民县民族志》、《西山区民族志》和《楚雄苗族史略》。这些志书对韩杰有如下评价:“韩杰一生为苗族办学、教书育人作了积极的贡献,深受苗族人民的敬重。”“韩杰为帮助苦难的苗族,向政府写申诉及诉状,反映情况,做了不少有益于苗族的工作。”“韩杰的一生,是为发展苗族教育,呕心沥血的一生,是爱国爱民,为穷苦苗民伸张正义,打报不平的一生,他以出口成章、挥笔成文,得心应手的精炼文笔和胆略,揭露和控诉地主等的罪行。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为苗民伸张正义,不怕权贵,不怕困难为苗民创办教育之精神,铭刻在苗族心中,将鼓舞着苗族人民去争取胜利。”这些评价既是对韩杰一生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花苗史略》倡导、传播和实践中国化思想的好注释。
-
尔苏藏族调查研究陈国福 著本书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了尔苏藏族的历史、民俗、传说、语言和文学艺术资料。准确翻译了尔苏藏族的部分原始的民歌。引经据典,对尔苏藏族历史沿革主线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一部值得藏学爱好者认识、学习尔苏藏族很好传统文化的好作品。对于丰富中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