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国学必读钱基博 编《国学必读(上)》为民国时期国学教育的教科书,上册为“文学通论”,意在使学生明白古今文章的利弊;下册为“国故概论”,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古今学术的源流和演变。
-
书舶庸谈董康 著,朱慧 整理《书目题跋丛书:书舶庸谈》九卷,董康著。董康字授经,号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卒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大理院推中。民国时曾任北洋政府内阁司法总长、北京大学教授等。董氏除法学研究外,特别关注戏曲小说文献,并以访书刻书著称,有《诵芬室丛刊》《曲海总目提要》等。《书目题跋丛书:书舶庸谈》为董氏多次赴日所作的访书日记,书中录有大量日藏中国戏曲小说,其中多孤本善本,尤为学界所重。《书目题跋丛书:书舶庸谈》有四卷本和九卷本,四卷本为1930年赴日访书日记。后又多次赴日并加续作。1939年,董康在四卷本基础上合以续作,增补修改,厘为九卷,署武进董氏诵芬室刊行。1940年又加以重印,补加傅增湘序一篇,并附《课花庵词》。这次整理,以庚辰(1940)重印九卷本为底本,参校四卷本及相关资料,删去所附《课花庵词》。书后附书名索引,以便检索。
-
后浪梁漱溟 著《后浪:朝话·人生的省悟(校订重排版)》是将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历届(1931年至1935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的讲话辑录而成。后经梁漱溟本人及其后人屡次增补再版,形成现今模样。这些讲话并非系统的学术演讲,而是对日常生活有所昭示启发的即兴言谈。《后浪:朝话·人生的省悟(校订重排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治学方法、社会问题、学术文化,发自肺腑,亲切隽永,深受青年喜爱。
-
浮生六记[清] 沈复 著;孙建伟 注《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事如春梦了无痕”。然而,用敏感的心灵细细同味,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币现。大概人生总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温以获取一些活泼的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有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处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怀。沈复深情的双眸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爱美、襟怀、气概和痴情,让读者“阅而心醉”。《浮生六记》流传久远,“浮迷”众多。其中两位超级“浮迷”——林语堂、俞平伯的贡献,让其成为经典并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记》由俞平伯整理标点并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后,迅速广为流传;民国时期,《浮生六记》精彩片段被选入《国文》课本;1935年,《浮生六记》由林语堂译成英文,并相继被译成德文等多种文字。
-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章太炎,诸祖耿,王謇 等 著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早有昊承仕之记录,载于《章氏丛书》。中有曹聚仁之记录,别本单行。晚年,先生寓居昊中,购买侍其巷住宅,后又定居锦帆路,建筑讲堂,一意讲学。东及扶桑,南暨越裳,华夏群贤毕至,锦帆路上,车马云屯。先生向在日本东京,有国学讲习会之组织,周树人、作人兄弟,黄侃、钱夏、朱希祖、许寿裳诸君,实始从学。晚岁来昊,昊中旧有国学会,先生冠以章氏之号而别之,名曰“章氏国学讲习会”,一时章氏国学讲习会之名大着。先生分门讲演,每日过午开始,往往延及申酉。一茶一烟,端坐讲坛,清言娓娓,听者忘倦,历二三小时不辍。每次讲演,余必与王謇、王乘六诸子从旁绎记,汇集成章,然后由余缮定呈阅。凡经学、史学、诸子、小学,旁及诗文杂艺,悉有论述,刊布同仁。此册所刊,未越当时之旧也。
-
中国古籍总目·索引中国古籍总目编委会 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姻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
综合英语云得煜本书共15个单元,每单元分为Text A和Text B,Text A为精读,教师对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点做主要讲解;Text B为学生课下自学内容,每单元除了单词表外,还列出了相关短语、专有名词及课文注释。
-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暂缺作者在世界大同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传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方式扑面而来。在这种环境下,以对一种共同语言的理解来吸收和传播文化成为必然。英语作为大家共同选择的世界通用语言,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英语阅读和写作方式、英语翻译和交流方式、英语学习和教学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创造一系列全新的教学形式,开拓一个全新网络跨文化教育时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代传播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将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扩展到跨文化传播,其教学目的转化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跨文化交流,满足跨文化传播的需要。正因为在交流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涉及本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因此,对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
-
胡适文存胡适 著
《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最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精装影印版《胡适文存》总计7册,共2 2卷。其中,《胡适文存》(上、下册)以民国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初版本为底本;《胡适文存二集》(上、下册)以民国十八年(1 9 2 9年)3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六版为底本;《胡适文存三集》(上、下册)以民国十九年(1 9 3 0年)10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版为底本;《胡适论学近著》以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四年(1 9 3 5)12月出版的初版本为底本。
精装本的《胡适文存》存世量少,非常罕见。此次出版的《胡适文存》发掘了罕见的资料,恢复了民国精装书的原貌,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审美价值与阅读价值。
影印本以“原版、原大、原样、原封面”为原则,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版本的信息。为版本研究者、近现代史研究者,胡适学术研究提供了忠实的资料。
《胡适文存》还附有钱玄同手抄的稿本《文学改良刍议》,这个稿本系钱玄同根据胡适的原稿所抄,保留了文本的历史原貌,是一件珍贵的文献。 -
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暨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 编《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暨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第2批)》主要内容包括:第二批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泰山学院图书馆、寿光市博物馆、泰安市图书馆、沂水县图书馆、「第二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珍品联展图录、齐鲁经籍珍品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