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严佐之著目录之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目录学著作,对了解我国文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极,因而私家目录著作也极为丰富。《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对近三百年来古籍目录著述中较为重要和有价值者作了梳理,对其源流、古籍收藏、学术价值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管子(春秋)管仲撰;吴文涛,张善良编著《管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托名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仲,但其实并非管仲本人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个人一时之作,它是汇集了从春秋到秦汉各家学说的一部论文集,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定为八十六篇,后来佚失十篇,存七十六篇,这说是现在流传《管子》。《管子》虽非管仲新著,却是以管仲的思想及管仲相齐的历史资料为主干的,绝大部分是管仲及管仲学派思想的记录与反映。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管子》中包含有管仲亲著的文章,计有《牧民》、《形势》、《权修》、《乘马》等二十多篇。
-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美)张灏著;崔志海,葛夫平译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通过支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本书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由晚清经世致用思想和反汉学运动的出现而导致的思想变化,对梁启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通过对这一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梁启超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探索,对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界初这一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秦汉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和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确立时期;三国两晋北朝。北方各民族封建割据和南方封建经济发展时期等。
-
唐才子传全译(元)辛文房原著;李立朴译注暂缺简介...
-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今日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或“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语意重叠。帛书甲、乙本俱无“下德”句,证明“下德”句乃系文。又如六十一章“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取小国”句与“取大国”句的句型无别。帛书甲本作“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乙本作“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取小邦”与“取于大邦”,显然有别,证明通行本夺一“于”字。类此之例尚多,表明帛书老子確胜于通行本。老子一书,传说系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所著。先秦诸子著作都是历经传钞而流传下来的。门人后学在传写的过程中,往往有所增益。老子六十三章有“报怨以德”之语,论语中记载孔子对于“报怨以德”的批评。足证孔、老同时的传说并非虚构。但论语中无“仁义”并举之例,老子书中“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等句不可能出现于春秋末年,显系后人所附益。从老子书的内容看,上、下篇当系写\定于战国初期,下距汉初约二百多年。战国时期、秦汉之际,老子一书可能已有不同传本。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王弼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近代易顺鼎、马叙伦等据庄子天下篇论证“守其黑”至“复归于无极,知其荣”等句为后人所加。但帛书甲、乙本俱有“守其黑”、“复归于无极”等语,僅个别的字有所不同。淮南子道应亦引“知其荣,守其辱”。足证庄子天下篇作者所见老子乃另一传本。淮南子道应引老子“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亦见淮南子人间)。王弼本六十二章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俞樾以为应据淮南改正王本。而帛书老子甲、乙本亦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就表明,汉代初年,老子确已有不同的传本。帛书出于汉初,而淮南所据本与帛书有所不同。但是,就今天所见到的老子书而言,帛书甲、乙本应是最古的写本了。帛书老子刊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近年已有几种关于帛书老子的校释著作。但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考察。高明同志系考古学专家,对于古文字学有很深的研究。一九七八年曾发表帛书老子甲乙本与今本老子勘校札记,提出许多精闢的见解。近又撰著帛书老子校注一书,对于帛书老子作了更进一步的考释。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近年同类的著作,对于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独到之见,可谓帛书老子研究的最新成就,这是值得赞扬的。这是对于先秦古典研究的新贡献,值得向读者推薦。高明同志的书稿徵求我的意见,于是略陈所见,以为之序。
-
老子他说南怀瑾著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国学概论钱穆著该书前8章专言经子,颇多新意。如以“阶级之觉醒”论先秦诸子,以“个人之发现”论魏晋玄学,以“大我之寻证”论宋明六百年之理学,不乏真知灼见。该书第九章专论清代考据之学,常有精辟之论,时人有“竟体精深”的评价。全书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该书是一本学习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入门读物,出版后广为流传。<
-
墨子(战国)墨翟著;朱越利校点墨子是位思想家、科学家和热心救世的实行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代盛行二百多年,与儒学并称“显学”。他一生所致力的,便是行义以济世。墨子及其后学在当时称为墨者,后来叫做墨家,其代表作品是《墨子》一书。《墨子》是墨家学者在科学、哲学、逻辑、政治、道德、军事等各方面长期凝聚的智慧结晶。《墨子》选取《墨子》一书中的精粹内容,给予必要的评述论说,以便于当今读者了解墨者在各方面的深邃智慧,共同继承、发扬先人报创造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
荀子(战国)荀况撰;廖名春,邹新明校点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学,荀子也。”梁启超也认为:“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不管这些评价是否过头,但至少有一点确信无颖,这就是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把握住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不能不读《荀子》。《荀子》一书应称为《孙卿书》或《孙卿子》。其32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著,它们是《劝学》、《天论》等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行,它们是《儒效》、《议兵》等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记传杂事”,它们是《哀公》、《尧问》等5篇。前二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可靠史料,后者可视为间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