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历代制举史料汇编李舜臣,欧阳江琳,陈文新 编《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的编纂出版预计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前4年(2006-2009年)用来整理出版与科举相关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后4年(2010-2013年)内陆续推出10本以上的研究性著作。《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第一批书目包括以下数种:《历代制举史料汇编》、《历代律赋校注》、《唐代试律试策校注》、《八股文总论八种》、《七史选举志校注》、《四书大全校注》、《游戏八股文集成》、《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明代状元史料汇编》、《钦定四书文校注》、《翰林掌故五种》、《贡举志五种》、《(游艺塾文规)正续编》、《钦定学政全书校注》、《(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也许需要说明的是,此前曾有断代或内容单一的科举文献陆续问世,如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出版了《明代登科录汇编》66种(未经整理),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一大套精装本《清代朱卷集成》(未经整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由杨学为主编的7册10卷近千万字的《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宁波出版社2006年影印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未经整理),龚延明主持的《中国历代登科录》也在编纂之中。所有这些都极有价值,但它们所涉及的只是某一类别,或限于登科录,或限于朱卷,或限于考试,尚不具备综合性的品格。我们这套综合性的历代科举文献,以涵盖面广和分量厚重为显著特征,可以从多方面满足阅读和研究之需。而在整理、研究方面投入的心力之多,更是有目共睹。我们的目的是为推进学术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
《游艺塾文规》正续编(明)袁黄 撰,黄强,徐姗姗 校订《游艺塾文规正续编》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宏阔视野中,全面系统、连续不断地剖析二十五年中的八科乡试墨卷、九科会试墨卷,囊括嘉靖、万历间三十六家论文精要(也涉及古文),带有八股文研究性质的明代大型评本。它不仅有科举学价值,例如保存了不少明代文人的乡会试墨卷,披露了他们的中式名次,被录取的某些细节,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
钦定学政全书校注素尔讷 著在《钦定学政全书校注》的整理过程中,编者先对原文加以新式标点。按原书除弁首的两道礼部奏折外,正文之右侧l已有前人圈识,但十分粗略,且舛误极多。书中许多谕旨及臣工条奏、礼部议复,内容颇长,未曾分段,也都据文意进行了适当分段,以利于读者阅读。此外,对原文排版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甚至是原文的一些疏漏,也都进行了悉心的校正,并加以注释说明。在此基础上,对《钦定学政全书校注》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等也都尽可能详尽地作了注释。
-
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刘海峰 著《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为“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系列之一,从二十世纪发表的3000余篇中文科举研究论文中, 精选出包括邓嗣禹、傅衣凌、潘光旦、费孝通、钱穆等39位作者的42篇具有代表性的科举研究论文。全书按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 内容涉及科举起源之争、科举革废的影响、科举与社会流动、八股文的评价、科举制的功过, 以及多种制度的考释等, 反映出二十世纪科举研究的发展脉络、争论热点和研究水平。
-
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陈水云、陈晓红校注本书包括《制义丛话校注》和《试律丛话校注》。制义和试律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应用的两种主要文体,《制义丛话》对八股文的体制、源流、文风变迁、写作技巧作了系统论述,《试律丛话》对试律的诗题、诗作、重要文献作了全面的探讨。不过,八股文和试律诗不仅仅只是一种应试文体,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社会文化,在科举制度下所形成的以应试为目的、以八股文和试律诗为媒介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制义丛话》和《试律丛话》是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的一面"镜子"。本书在前贤研究基础上,主要是指明文题、诗题及所引文献出处,并对书中出现的大量典故予以明确揭示,对书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予以扼要介绍。这不仅对科举应试文体了解不多的今天读者有知识普及的意义,而且对专门从事科举制度研究的学者也有很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历代律赋校注陈文新 著《历代律赋校注》对每位入选作者,都撰写作者小传,尽量利用学术界编选总集已经规整的资料,体现当代学术成就,提供读者知人论世之需;每篇入选赋作,都撰写题解,揭示赋题的来历,并简要归纳赋作内容,或提供前贤评论资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若有作者疑问或韵字脱落,则加以考订或存键,以待识者;《历代律赋校注》重在发掘注明篇中所用典故,而不注重通俗化的阐释串讲,意在为后续解读赋作者搭建阶梯,留有充分发挥之余地。
-
唐代试律试策校注陈文新 编 罗积勇,张鹏飞 校《唐代试律试策校注》的出版可弥补此缺憾。关于试律诗、试策文的校勘,在有充分根据时,校其明显错讹。其他可通处则存异文。关于注释,主要是标点、分段,解释原文本中疑难字词和生僻典故,疏通文句,指出特殊修辞方式,提供诗文中某些引用、议论的文献背景或史实背景。在注释中,还有作者简介、考题及考试相关问题说明。《唐代试律试策校注》正文前有一篇《唐代试律试策考论》作为前言。《唐代试律试策校注》特色有三:一、收录全面而纯粹。二、注释详备而实用。三,对于文本背后的史实、制度和文化背景有简明揭示,有助于读者和研究者透切理解文本和准确利用文本。唐代试律,是指唐代应试士子按考官所命诗题并遵守其押韵规定所作的五言排律。唐代试策包括“策问”和“对策”。“策问”是以皇帝或考方的名义就经典或时务提出一些疑难问题,要考生按要求写出自己的意见。“对策”则是考生针对策问中提及的问题而展开的论析、作出的回答。唐代试律试策主要收录在宋人所编《文苑英华》中,该书卷一八0至卷一八九所收为试律诗,卷四七三至卷四七六为“策问”,卷四七七至卷五0二为“对策”文。《唐代试律试策校注》校注的就是这四十卷,除此以外的散文逸篇附后。唐代试律诗,一直无精注全注本子;唐代试策,连选注本也罕见。
-
七史选举志校注陈文新 编 赵伯陶 校在文化研究中。一般都将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类。历史文化学者冯天瑜先生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与心态文化层。他认为:“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心态文化层则“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中国历代选举制度,即人才的选拔机制或社会规范,自当属于制度文化层面。和一切制度文化一样,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
八股文总论八种陈文新 著《八股文总论八种》以有关八股文的文献中具有总论性质的文献为内容进行整理。主要的工作为版本选择、标点、分段、校对、注释、按语和必要的说明。整理的文献一共八种。其中,元代文献三种:即陈绎曾撰《文说》,倪士毅撰《作义要诀》和王充耘撰《书义矜式》;明代文献两种,即李贽撰《说书》和黄宗羲编《明文海》(选);清代文献三种,即顾炎武撰《日知录》(选),王夫之撰《夕堂永日绪论》和刘熙载撰《经义概》(含刘熙载撰《制义书存》)。
-
翰林掌故五种陈文新 著《翰林掌故五种》是中国古代元朝至清朝五种翰林文献的整理汇编。五种文献分别是:元·王恽撰《玉堂嘉话》、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明·张位撰《词林典故》、明·张元忭撰《馆阁漫录》及清·朱珪等撰《皇朝词林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