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英藏法藏敦煌遗书研究按号索引申国美,李德范 编国家图书馆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翻阅了二万余种中外文敦煌研究资料,汇集了大量英、法等地收藏的敦煌遗书的研究信息,集成了这部拥有10万条数据的《英藏法藏敦煌遗书研究按号索引》,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此种工具书的空白。按遗书的编号进行排列,即在每一编号下汇集了该号文献的研究信息,可以使人们按号了解敦煌遗书个案数据的研究和利用情况。
-
合校水经注(北魏)酈道元 著,(清)王先谦 校《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撰著的一部具有广泛史料价值的历史地理典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舛讹之处和经注混淆的问题,自明末朱谋起,开始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水经注》。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有更多的学者研究校勘此书,其中尤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的成就最为卓著。为便利学者使用,清末王先谦以戴震校定的殿本为底本,附注朱赵两家的校本异文,另外还吸收了孙星衍、董佑诚、卢文、丁履恒、谢钟英等的校勘成果,编成《合校水经注》一书。王书包含了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以前的几种最重要的校本,繁简得当,是最便于读者使用的读本,故刊行以来风行学界。为满足学界需要,出版社以光绪十八年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影印《合校水经注》一书,以飨读者。
-
四书五经(战国)孟子 等著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这次出版的《四书五经》,是《中华经典普及文库》之一种,白文点校本。为确保其文字的准确可靠,《四书》以中华书局版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盈子集注》)为底本;《诗经》以中华书局版的《诗经注析》为底本,参校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尚书》以中华版《十五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礼记》以中华书局版的《礼记译解》为底本;《周易》以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左传》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底本。
-
《千字文》全解李小龙 注解《千字文》编成于公元6世纪中叶,距现在已经近一千五百年了,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篇启蒙读物。它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识全书。因此,它成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启蒙教材。直至今天,这部优秀的启蒙教材仍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普通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的入门教材。大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教孩子认字。《千字文》全篇整整一千个字,很神奇的是,这些字一个都不重复。有人统计说它重复用了六个字,其实是不对的,如“云腾致雨”和“禅主云亭”,这两个“云”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字,前者是乌云的云,古代写做“雲”,后者是说话的意思,才写做“云”。不但如此,这一千个字还多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所以,使用率也很高。用它来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积累词汇。《千字文》不仅提供了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还有。很多是我们常用的成语,如寒来暑往、吊民伐罪、知过必改、空谷传声、临深履薄、川流不息等等。事实上,由于它四字一句,意蕴丰厚深远,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第三,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全文从自然环境说起,再到远古传说、个人修养、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等等,整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非常严谨和完整,把作者写作年代以前的帝王将相、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名胜古迹甚至伦理道德都写到了。仅就这一点来说,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以它做教材最为合适,也最为高效。第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些启蒙读物仅仅介绍一些历史事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事实必须有文化作为内涵与依托,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触摸到中国古代那博大灿烂的文化脉搏。《千字文》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在介绍自然环境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历法;介绍个人修养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念、贵贱尊卑等;此外还有农本思想、中庸思想等,这对于孩子今后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面貌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第五,学习做人的道理。《千字文》把对孩子道德培养融入到它所介绍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去,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别说了孟子、史鱼、疏广、疏受和王充的故事,与此同时,也说明了“中庸”、“见机”和好学的品质,不但向孩子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有潜移默化之功,这比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而且,因为此书编写较早,封建伦理道德还没有发展到宋明时期“存天理、灭人欲”的僵化与荒唐的地步,所以,也就没有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说教。这里所说的道理,如“夙兴温清”;“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等等,都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今天也是每一个人所应坚持的操守。
-
《百家姓》精解刘清滢 注解《百家姓》是我国古代儿童开蒙要读的书之一,也是其中流传最广、时间最久远的一种。最初的《百家姓》列出了四百三十八个姓,都是比较常见的,有单姓,也有复姓,四字一句,句句押韵,像一首四言诗一样,阅读和记忆起来非常方便。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由北宋初年一个杭州人编著的。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而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吴越王姓钱,所以《百家姓》以“赵钱”开头。《百家姓》问世以后,广受欢迎,成了古代儿童的必备启蒙读物,渐渐家喻户晓,一代代流传下来,有仿写的,有改编的,有增补的,还有为它做注解的。这一方面说明它适宜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姓氏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是最重视祖先、家族的,直到今天,人们初次见面,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就是“您贵姓”。姓不仅代表一个人,还承载着浓重的家族、地域内涵。从简单的一个姓氏,我们能看到历史上的政治、文化、民俗的许多东西。所以,古人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解自己的根脉,然后才能受家、爱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家族的形式和姓氏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让孩子了解我国独特的姓氏文化,仍是孩子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姓名学是每个国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知识。读了《百家姓》,孩子们不仅集中识认了许多字,还能熟悉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并为姓氏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凝聚力所影响。本书选用《百家姓》中一百五十六个比较常见、内容丰富的大姓,用“姓氏来源”、“历史名人”、“故事与典故”三个栏目来演说它们的历史和名人故事。我们相信,本书一定会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有所收获。首先,各姓氏起源的介绍可以扩展孩子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各姓氏名人的介绍涉及到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是孩子的榜样,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姓氏产生自豪和自信,激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再次,书中的姓氏故事大都选自神话传说、成语典故、民间故事、名人轶事,里面还有一些相关古迹、文物和民俗的介绍,读来既生动有趣,又能启迪孩子们的思维。最后,书中介绍的姓氏小常识,对扩大孩子的文化视野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些常识既是姓氏文化的ABC,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儿童都应从小知道一点。
-
《三字经》全解毛春晖 注解在我国古代诸多启蒙读物中,《三字经》是最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它的成书年代最早是在南宋末年,作者为王应麟。王应麟是南宋的著名学者,他晚年隐居乡里,编写了一本《三字歌诀》,目的是教导本族子弟读书做人。后来此书风行天下,便不断有人加以补充,尤其是清朝道光年间对元、明、清三代历史的增补,使它更趋完善。人们将书名冠上一个“经”字,意思是说本书字字经典,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三字经》的影响巨大。在中国,它自产生以来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海外,它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它还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以后又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编进了《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荐。可以说,如今的《三字经》早就不为中国人所专有了,它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竟有如此大的魔力,这是为什么呢?《三字经》的魔力来自它内容的博大精深。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多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极为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关系到诸子百家的传世典籍、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和帝王世系的承传变迁。此外,书中还有二十多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教子有方、勤学苦读、立志成才的故事,还有读书学习的方法途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等等。可以说,一部《三字经》就是一部最简明的中国历史提纲,一部最精到的中国文化史纲要,一部最通俗的传统文化入门指南。《三字经》的魔力来自它教育思想的发人深省。《三字经》也可以说是一本古代教育专著,其编写宗旨始终没有离开“教育”二字。作者不仅刻意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对教育儿童的原则、内容、态度和方式方法做了精彩的阐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字经》所体现的传统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大有启发。例如,《三字经》中强调,一个人应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学习做事。这就是说,对一个学龄儿童来讲,知识的传授只是第二位的,让他懂得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等做人的道德规范才是最主要的。相比之下,当前流行的教育理念则明显偏重谋生手段和知识技能的传授,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应当对孩子及时进行的道德熏陶。这一道德教育的缺失,已经引起了人人可见的不良后果。《三字经》的魔力来自它说理叙事的深入浅出。《三字经》使用文言韵语,但它不讲究对仗,不追求文辞的华丽,所有亘古不变的道理都蕴藏在简洁通俗的话语中。在结构上,它被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独立的中心意思,同时六部分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过渡自然,顺理成章,层层演进,极有章法。在语言节奏上,它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隔句押韵,读起来简短轻松,朗朗上口,就像儿歌一般。一个人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对他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三字经》魅力如此,价值如此,如果能够熟读它,理解它,背诵它,一定会受益终生。现在,它能帮助孩子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脉络清晰的认识,而在将来,书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必将随着孩子人生阅历的丰富而被透彻地理解、接受、运用,产生良好的作用。
-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王秋 主编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步骤就是诵读。诵读是基础,是源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听、多读、多看,将书的内容熟记于心,多加体会,经过岁月的积累,自会品出另一番味道。本套图书就是根据中国古代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去除一切注解、译文等繁杂内容,以读为主,为读者重现传统学习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论语》具有以下特点:仅为诵读,无注解,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重新学习传统文化,以求诵读之乐。精品节选,减少诵读负担。采用大字,加注拼音,轻松诵读。在儿童诵读时可方便其识字。开本选用十六开,舒展大方,视野开阔,便于诵读。赠送音频光盘。本套图书随书附赠专业人员录播的音频光盘,可使读者家中、单位、车中……随时随地感受文化的熏陶。
-
中国法律思想史汤毅平本书内容包括:中华古代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鼎盛等。
-
淮南子顾迁 译注《淮南子》一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该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它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该书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淮南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精品。作为《淮南子》的选译本,本书选取每篇论述的中心要义部分,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淮南子》一书的主要旨意。本书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译文流畅自然,注释力求精当。
-
尚书慕平 译注《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