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风筝不断线张旭,黎翠珍张佩瑶教授(1953—2013)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她为中国文化和翻译理论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风筝不断线:张佩瑶教授译学研究纪念集》精选近年来海内外学界对她的翻译著作和翻译理论的评介文章22篇,另有访谈附录一个。全书分中文和英文两大部分,所选文章均在海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些是此次编者特邀海内外译学界专家专门撰写,并有当今世界译学界权威学者的序言三篇。
-
MIE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评价研究石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利器”。然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及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完善发展了企业信息系统,给企业信息化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企业信息系统处理大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完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对当代企业信息系统信息能力进行再评价。《MIE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评价研究》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为支持,从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角度出发,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
英语语言学导论王会凯《英语语言学导论》根据作者多年研究英语语言学的积累编写而成.《英语语言学导论》共11章,分别是Invitation to Linguis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Language,Culture and Society;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inguistic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英语语言学导论》内容紧凑精炼,语言文字简洁易懂,同时配有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能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语言学的理论.
-
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王树英 编季羡林先生不仅重视中印两国文化的研究,还重视两国文化的交流,他再三强调:“我们研究文化交流,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除了学术意义外,还有现实意义。……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时时刻刻生活在文化交流中,都从文化交流中既得到物质利益,也得到精神利益。”季先生以语言学、历史学等为依据,勇于探索,勤于耕耘,独辟蹊径,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改善,两个毗邻的东方大国,在世界上日益崛起,两国人民都渴望对中印文化交流有更多的了解,这是非常自然的。本书的出版,必将对增进两国的彼此了解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起到积极作用。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钱锺书 著《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二辑(套装全三册)》第二辑,全三册。本辑收录钱锺书1938年至1949年所作的外文读书笔记,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而且有很详细的编目信息。除英语文学外,还有用法文和德文摘录的文学原著。本辑中包括了作者命名为“亭子间读书笔记”的系列笔记,可见钱先生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整理和归纳。笔记中也更加准确地著录了目录信息,如书名、作者等,表明作者对待笔记的态度非常严肃。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二辑(套装全三册)》第二辑主要用英文摘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费尔丁、斯摩莱特的作品,《白鲸记》、《天方夜谭》等经典,还有有关马克思主义、英语语言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内容以及侦探小说;法语作品都是从原著摘录的,如古克多、普罗斯特、斯汤达、维克多雨果等人的著作等;德语著作在本辑中,钱锺书也不再倚仗英语翻译,而是直接阅读原文。本辑中对于海德、海涅、格里尔帕策、尼采等的作品都有摘录;意大利语作品以摘录有英语翻译的作品为主,例如彼得罗阿雷蒂诺、达芬奇、贝内德托克罗齐、卜伽丘等的作品;拉丁语和希腊语作家作品摘录的数量很大,大部分是双语版的洛布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佩特里琉斯、普罗佩提乌斯、赫拉斯等的作品。本辑中,钱锺书常把拉丁语和英语版互相放在一起抄录。 -
院士世家赵金钟 著《院士世家:冯友兰·冯景兰》是“院士世家”丛书之一,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哥哥冯友兰,中国最早的一批院士之一,是中国极少数自成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弟弟冯景兰,1957年被评为院士,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封闭成矿”学说和“丹霞地貌”的提出者。书中主要讲述了冯友兰、冯景兰兄弟成长的历程和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成为一代宗师的事迹,并以兄弟二人为中心,兼及上下左右,介绍了著名作家冯沅君、宗璞和航空专家冯钟越、水利专家冯钟豫,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外语教育技术胡加圣 著《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在总结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语教育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尝试从元科学角度看待外语教学的科学化研究,提出“外语教育技术学”这一科学概念。目的就是为了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外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实践的客观存在,并且能领悟,这一规模宏大的实践性学科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科理论的指导,正在并且已经发生质的转变,即产生了信息技术化范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崭新的学科。据此,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和研究外语教学规律,更加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
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王树英 编季羡林先生一生,应邀为别人写了多大270余篇、超过80万字的序言和跋。他所写的序言和跋有下面几个特点:(1)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所谓“广度”,是指这些序、跋涉及不少学科,诸如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教育学、文化学等等,甚至还涉及到如何学习、如何科研以及如何做人和道德修养等问题;所谓“深度”,是指它们所探讨的问题极为深刻,对有些课题开创了先例,打开了思路。(2)不仅给读者以知识和启发,还给科研人员以指导或启示。例如他在为《印度各邦历史与文化》一书所写序言中指出:“像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语言、人种复杂的国家,没有对于各邦历史和文化的介绍,对外国人来说,想完全了解印度是不可能的。”这篇序言,为我国研究印度的学者指出了方向。(3)季先生的不少序言还谈到如何从事“科研”问题。例如他主张微观必须与宏观相结合。
-
胡适画传周洪宇,申国昌 编《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胡适画传》以画传的形式对文化大师胡适(1891-1962)的求学、家庭、事业、社交、思想等做了全面介绍,从胡适的童蒙生活与求学经历谈起,生动叙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胡适从安徽绩溪步人世界一流学府,回国后执教北京大学,投身新文化运动,首倡采用白话文,提倡文学革命,主张中西文化融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大学的设想。同时,他在抗战期闻出任过驻美大使,并成为民国时期最后一位北大校长。胡适是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化巨匠,也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鉴[春秋] 孙武 等 著;芳园 编“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孙武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代表着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水平。《孙子兵法》被喻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甚至政治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曹操、唐太宗、宋仁宗、王阳明、张居正等都曾力主学习此书。在国外,人们对《孙子兵法》更是推崇备至,不少国家的军校都把它列为教材。在商业领域,《孙子兵法》也是大放异彩,哈佛商学院将其列为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的必读教材,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更是将其奉为圭臬。《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该书集“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古代兵家行军作战的决胜宝典。它曾使中国历史多次被改写,并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使无数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扬名于天下。《国学今读系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鉴(耀世典藏版)》将这两部经典著作合二为一,在原著基础上增设了注释、译文、名家品读、实用谋略和商业案例等栏目,在重现古典兵书原貌的同时,以现代视角对古典计谋进行全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