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儒藏.精华编一四六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封敕编著而成。黄淮,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历事五朝,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儒藏(精华编).一四六》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按内容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64门,每一门下依时间顺序辑录历代名臣相关内容的奏疏,涉及名臣有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徵、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僻、辛弃疾、完颜素兰等名臣,所收奏疏八千馀篇。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该书资料来源主要为历代正史、个人文集等,对于所引古籍的整理、校勘也不无裨益。本册为卷二九三至卷三二三,内容包括御边、夷狄等。因为存世资料有详有略,故各门类于唐之前内容不多,多采自各朝正史;宋代资料独详,除《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之外,于个人文集也多有征引。所选奏疏有针对性,富思辨色彩。
-
儒藏 八一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为《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作者刘文淇(一七八九—一八五四),字孟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生于扬州。父锡瑜,业医,母凌氏。八岁就外傅,舅氏凌曙曾亲教之。十四岁入梅花书院,师从洪梧。十八岁始设帐授徒。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扬州岁试擢一等,补廪膳生。嘉庆二十四年拔己卯科优贡生,候选训导。其后十四次应秋闱皆不售,于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四十九岁时绝意科场,定居扬州,专以研经治学、校书坐馆为业。咸丰四年卒,年六十有六。着有《左传旧疏考正》八卷、《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扬州水道记》四卷、《楚汉诸侯疆域志》三卷等,另有《青溪旧屋文集》十卷《诗集》一卷行于世,《读书随笔》二十卷今不存。《清史稿》有传。刘氏一生重要的学术成就在《左传》学。《儒藏(精华编).八一》为清代学者刘文淇及其子、孙费尽心力之作。刘文淇有感于后世《左传》尊杜注,于服虔、马融等注淹没不传,故发愿搜辑梳理《左传》旧注,“取《左氏》原文,依次排比。先取贾、服、郑君之注,疏通证明。凡杜氏所排击者纠正之,所剿袭者表明之,其袭用韦氏者亦一一疏记。他如《五经异义》所载杜氏说,皆本左氏先师。《说文》所引《左传》,亦是古文家说。《汉书·五行志》所载刘子骏说,皆左氏一家之学。又如《周礼》《礼记》疏所引《左传》注不载姓名而与杜注异者,亦是贾、服旧说。凡若此者,皆以为注,而为之申明。”其所引用清人《左传》学专著,除沈钦韩外,还有顾炎武、惠栋、钱大昕、洪亮吉、焦循之作,其他学者如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臧寿恭等之说,若有可采,“咸与登列,皆显其姓氏,以矫元凯、冲远袭取之失。末下己意,定其从违”。(《青溪旧屋文集》卷三《与沈小宛先生书》)即先列经传原文,后列贾、服注及旧注,注下为疏证,旨在探明经义,正杜注、孔疏之失。
-
进一寸就有欢喜胡适 著,段敏,张春霞 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是影响深远。胡适一生读书不计其数,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读书,直到晚年的日子,依然不放弃读书写笔记,对于这样一位读书破万卷的人,他的读书方法理应借鉴。《进一寸就有欢喜(胡适谈读书)/百年中国记忆名家谈读书丛书》从读书杂谈、读书与治学、读书与做人、读书办刊杂记等四个方面展现胡适的读书生活与读书心得,值得读者学习和借鉴。
-
书香传家四季色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崇贤书院译注暂缺简介...
-
儒藏 五四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杂采先秦以来解释、补充、阐发《仪礼》的资料汇编。魏晋时期郑玄注大行于世。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多宗郑学,而稍异其说。宋代独辟蹊径,屡创新说,家传师授,各树其帜。南宋卫湜积二十年之力,于宝庆二年(1226)编成《礼记集说》,凡一百六十卷,《统说》一卷。卫湜,字正叔,号栎斋,南宋平江府(今苏州)昆山人。官至朝散大夫、知袁州。《礼记集说》辑?h诸家著述,所取典籍达144家。所取各家之说,或专治《礼记》之作,或于他书有所论及,或见于他书引用,而于个人意见则不置一词。基本能保存各书的宋代面貌。卫氏所引之书大半亡佚,赖此书得以窥其梗概,故于版本学、校勘学,价值颇高。目前所见版本古者,为嘉熙四年刊于新定郡斋,世称严州本或建德本。本次整理即以此为底本,校以国图藏明影宋抄本(简称“明本”)、通志堂本和四库本,并参考核查了书中所涉各书的相关内容。校点者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毛远明先生(1949—2017)。本册为卷一〇七至书终。
-
儒藏242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二四二)收录《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卷五八。《鹤山集》为南宋大儒魏了翁的文集,本册包括诗、奏议、馆职策、进故事、状札、督府奏陈、书、记等。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嘉定中,魏了翁曾上奏朝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请谥,获朝廷诏可。解官期间,他筑室白鹤山下为鹤山书院,著书立说,授徒传道,人称鹤山先生。魏了翁博极群书,推崇理学,反对佛老学说。他师承朱熹学派的学术思想,后又受陆九渊派学说影响,终至“折衷朱陆”,将两派学说融会变通,转到以心学为主的立场,终成一家之言。他认为“心即天,心即理”,主张“尽心以求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同时,他在易学、诗学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了翁诗文造诣很深,少时即善属文,能诗词。其为文深衍宏畅,豪赡健雅;其词语义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了翁研思经术,其文根柢纯正,而纡馀宕折,出于自然,无江湖遊士叫嚣狂躁之气,亦无讲学诸儒空疏迂腐之习。《鹤山集》在宋代即屡经刊刻,广为流传。淳佑间分别有姑苏本与温阳本问世,但至明清时,两本均已不存。南宋开庆间另有成都刻本,此本是在姑苏本与温阳本基础上进行校勘加工并增举文、策问、书札、《周礼折中》等内容而成,共一百一十卷。此本后有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手跋,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为世间孤本,弥足珍贵,曾收入《四部丛刊初编》,此次校点,即以之为底本,校以明安国铜活字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者为张全明先生。《儒藏》(精华编)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首次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海外文献萃为一编,并全面整理。传世文献收录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出土文献主要收录近代以来出土的儒学典籍。海外文献则收录日、韩、越三国存世的重要儒学文献。采用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按部、类、属进行分类(出土文献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对收录的文献进行版本研究、校勘、标点及撰写校点说明等。《儒藏》精华编以标点加校勘记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繁体竖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不仅收录历史上传世的儒家经典文献,也收录重要出土文献,并制成电子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同时,《儒藏》精华編还收录了域外的重要典籍,编为日本编、韩国编、越南编。《儒藏》精华編共2.3亿字,339册,是一次对儒家经典文献的重要汇编和整理。
-
吴文英词全集李珊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词坛大家,被称为“词中李商隐”。他的创作维护了词之阴柔婉曲、含蓄蕴藉、要眇宜修的本质特性,丰富了词体艺术的技巧,为其后的婉约词树立了又一种榜样,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对吴文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整理,通过题解、校注、汇评,对梦窗词的创作背景、词旨推究、版本源流、文字疏证、典故探析等方面做一综合汇编,为欣赏梦窗词和研究其艺术风格及在词学史上的地位作资料参考。
-
儒藏精华编 一八九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朱子语类》为宋人黎靖德汇集九十七名朱熹弟子所记朱熹四十岁以后语录分类编纂而成,共一百四十卷。《儒藏》精华编一八九册为《朱子语类》之卷八二至卷一四〇。校点者为郑明与庄辉明。朱熹为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与教学,他广收门徒,从学者多时达数百人,师徒问答、论难为其教学中广泛而常用的方式。问答之内容涉及对理学中“理气”“鬼神”“性理”“学”(教育)等概念的论说与阐释,对《诗》《书》《易》《孝经》《尔雅》《论》《孟》及三《礼》、《春秋》三传等儒家经典疑难处之理解,对周敦颐、二程、张载邵雍等宋代理学家及二程弟子等理学传承者之学问、观点的评价与阐发,对自身游学、仕宦、著述、门人之评论、申说,对同辈学者吕祖谦、陈傅良、陆九渊等之评论与分析,对老、释等其他学说与著作的意见和阐释,对宋代及前代史事、人物之评点与议论等,甚至包括对历代文学、文章的品评。朱熹弟子对老师在问答之间所阐发的这些观点珍而重之,退而记之,流传渐广,遂为儒林所重。自朱子逝世后,各种版本的“语录”“语略”“语类”层出不穷,嘉定乙亥(1215),已有经李道传删削的《语录》出现,此辑廖德明等三十三人所记,于池州刊刻,又称为“池录”。嘉定乙卯(1219),黄士毅分类编集朱子语录,成《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刊于眉州。此《语录》以“池录”为本,增入三十八家,是部《朱子语类》。后人或称为“蜀类”。嘉熙戊戌(1238),复有李道传之弟李性传增入黄?o等人所记,于饶州刊刻成《续录》四十六卷,为“饶录”。淳?v己酉(1249),蔡杭等又刊刻杨方等三十二人所记,于饶州刊刻,称为“饶后录”。咸淳乙丑(1265),吴坚收得六十五家语录,于建安刊刻,称为“别录”。之后,徽州紫阳书院,翻刻“蜀类”,增入“饶录”等九家,为第二部《朱子语类》。后人称之为“徽类”。淳?v间,王佖访得三十多家,汇为一编,在婺州刊刻,称为“婺录”。淳?v壬子(1252),魏了翁之子魏克愚在徽州又刊刻了《朱子语续类》四十卷,后人称为“徽续类”。直到咸淳庚午(1270),黎靖德汇集上述所有“语录”,依黄士毅“蜀类”分类门目,考其同异,删除重复,增漏正误,厘为二十六门,纂成大全,即今日通行之《朱子语类》。
-
儒藏243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二四三)收录《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卷一一〇。《鹤山集》为南宋大儒魏了翁的文集,本册包括跋、启、神道碑、墓志铭、记文、策问、长短句、祝文、《周礼折中》等。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嘉定中,魏了翁曾上奏朝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请谥,获朝廷诏可。解官期间,他筑室白鹤山下为鹤山书院,著书立说,授徒传道,人称鹤山先生。魏了翁博极群书,推崇理学,反对佛老学说。他师承朱熹学派的学术思想,后又受陆九渊派学说影响,终至“折衷朱陆”,将两派学说融会变通,转到以心学为主的立场,终成一家之言。他认为“心即天,心即理”,主张“尽心以求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为革除时弊,谋求改良服务。同时,他在易学、诗学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了翁诗文造诣很深,少时即善属文,能诗词。其为文深衍宏畅,豪赡健雅;其词语义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了翁研思经术,其文根柢纯正,而纡馀宕折,出于自然,无江湖遊士叫嚣狂躁之气,亦无讲学诸儒空疏迂腐之习。《鹤山集》在宋代即屡经刊刻,广为流传。淳佑间分别有姑苏本与温阳本问世,但至明清时,两本均已不存。南宋开庆间另有成都刻本,此本是在姑苏本与温阳本基础上进行校勘加工并增举文、策问、书札、《周礼折中》等内容而成,共一百一十卷。此本后有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手跋,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为世间孤本,弥足珍贵,曾收入《四部丛刊初编》,此次校点,即以之为底本,校以明安国铜活字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者为张全明先生。《儒藏》(精华编)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首次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海外文献萃为一编,并全面整理。传世文献收录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出土文献主要收录近代以来出土的儒学典籍。海外文献则收录日、韩、越三国存世的重要儒学文献。采用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按部、类、属进行分类(出土文献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对收录的文献进行版本研究、校勘、标点及撰写校点说明等。《儒藏》精华编以标点加校勘记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繁体竖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不仅收录历史上传世的儒家经典文献,也收录重要出土文献,并制成电子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同时,《儒藏》精华編还收录了域外的重要典籍,编为日本编、韩国编、越南编。《儒藏》精华編共2.3亿字,339册,是一次对儒家经典文献的重要汇编和整理。
-
儒藏精华编 一八七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为《朱子语类》卷一至卷四一。《朱子语类》为朱熹与门人弟子讲授交游语录合集,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辑。朱熹一生汲汲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教学,先后教授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福建武夷精舍、湖南岳麓书院、福建沧州精舍,从学者数百人。朱熹讲课,常在师徒问答之间阐发儒家性命道德之精微,天人事物之蕴奥。故其门人弟子所记语录,颇能补朱子著作之或缺,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朱子思想哲学。《朱子语类》按内容分为二十六门,所辑为朱子与门人弟子来往问答的语录,朱子讲课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政治经济社会无所不至。《语录》中就包括哲学部分的“理气”“鬼神”“性理”“学”(教育),经学部分则将六经及四书分别归类,先四书再六经,后是孔、孟、周、程、张、邵等儒学先师评价;之后便是其与弟子问难的内容,如吕伯恭、陈君举等,然后便是与陆九渊论辩的部分;之后几卷涉及朱子与门人对于道家、佛家的看法;后是朱子及其弟子关于历朝及本朝历史的问答;后两卷为杂类、作文。因此语录所记为朱子四十岁以后事,故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颇有与朱子早年不同之处。语录中也时常可见朱子对于自己《四书集注》《或问》等的再阐述和新发明。尤其朱子对于《尚书》并无专门著作,但并不意味着朱子不重视《尚书》,《语录》中书类两卷,颇可补缺。又佛教哲学思辨思想颇为发达。此前中国思想多为经世致用之实际哲学,在宋之后,方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某种意义上说,宋代理学的产生和兴盛正是对于佛教本体论哲学的应战。朱子关于“理气”“性理”等本体论的阐述,也是中国本土哲学想对抗佛教本体论的尝试和努力。针对佛教的世界的本质是“无”的观点,宋代思想家提出了理气说。而朱子将“理气说”不断完善、发展,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又《朱子语类》为语录体,所记为南宋时期的“白话”。加之体量颇大,故颇可作为汉语史研究的资料。《朱子语类》宋本已佚,现存早的为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刻本。此为后世其他各本的祖本。本次校点所用底本即为此本。另以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婺源朱崇沐本、朝鲜古写徽州本为主要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