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学阐释李晨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大学英语教学,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是由生态因子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其主要生态因子为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教学管理人员。其生态环境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教育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系统中的每个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位相互作用,推动了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生态位由态与势两方面构成。态指生态因子的生存状态;势指生态因子的发展潜能。态是势的基础;势促进态的变化。本研究依托生态位的“态-势”理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学生生态位现状及主要内外部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学生生态位的态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生生态位的势主要包括学习策略能力、思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影响学生生态位的其他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归因、效价、学习风格和语言焦虑等。影响学生生态位的外部因素包括来自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系统内其他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
-
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陈彩虹本书在介绍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之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核心要素分析,并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案例设计。本书的每章开头部分均设计了学习目标板块,以帮助学习者快速了解章节要点。同时,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图表,以帮助学习者直观形象地理解书中内容。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较高的实践操作价值,可作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研究刘玉才 等校勘之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石,而对于儒家经典文本的校勘,更是经学乃至中国古典学术的核心内容。儒家经典相沿有“五经”“九经三传”诸说,南宋之后,十三经的组合方式,逐渐形成固定搭配,《十三经注疏》遂成为士人阅读的最基本文献,影响深远。然而由于经疏文字率而搭配,相互迁就改易,人为造成经典文本的混淆。宋板《十三经注疏》在宋、元、明三朝不断刷印,但后印本多有补板、修板,字迹漫漶,明代又据之翻刻为闽本、监本、毛本诸本,文本讹误更甚。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广罗善本,延纳学界菁英,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备列诸本异同,广采清儒校经成果,堪称经典文本校订的典范之作,迄今恐尚无出其右者。阮元本身即为清考据学巨擘戴震门生,《校勘记》参与者还包括段玉裁、顾广圻等清代考据学派的重要学者。《校勘记》是现代经学研究绕不开的一部著作,起着案头工具书的作用,但有关此书的编纂缘起、编纂过程、后续修订等问题一直没有清晰的文章论述,甚至学界一直延用的《校勘记》文本实际是一不完整、错谬亦多的摘录本。本书作者于2015年对初刻完本文选楼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进行整理,学界称便。今作者又在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校勘记》一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以《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研究》为题出版,填补了有关《校勘记》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缺,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研究著作,已被预收入“北京大学人文学科库”项目
-
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新探索曾屹君本书共有九章。第一章绪论作为全书开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写作、写作的心理机制、写作的前期准备,从而为下文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章探讨了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涉及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第三章研究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言差异,包括英汉词汇、句法、语篇、修辞差异。第四章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常见技巧,如词汇写作技巧、句子写作技巧、段落写作技巧、语篇写作技巧。在上述章节理论的基础上,第五章论述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四种体裁的写作。第六章探讨了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实践,涉及英语书信写作教学、英语通知及其他常见应用文体写作教学。第七章至第九章主要针对商务英语文体、科技英语文体、广告英语文体、新闻英语文体、法律英语文体、旅游英语文体这几种文体的写作展开了探讨与分析。
-
超越翻译罗选民罗选民教授的研究跨语言学(话语分析)、翻译学、文学和文化领域,本书收录其在这四个不同领域发表的12篇文章。入选论文在理论探讨和作品阐释上富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其主要观点已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具有国际领先的学术价值,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
-
跨语言和跨文化转换梁丽丝英语电影的中文字幕翻译过程涉及复杂而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转换。本研究结合不同电影种类和多个交叉学科,对儿童电影、政治电影、女性电影、历史电影和喜剧电影的英译中字幕翻译展开个案研究,深刻揭示出翻译学和其他学科的共生特性。本研究分析了官方的中文字幕翻译实践,审视了不同类型的电影所关联的英国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审视了字幕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价值观的介入与融合。研究表明,在整个字幕翻译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中交织着多种形式和类别的转化,既有语言、文化、政治、历史、意识形态的转化,也有性别、性向和幽默的转换等。在英文电影的中文字幕翻译中,电影里的英国特性和作为翻译语境的中华文化都渗透其中。
-
儒藏 一〇〇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一〇〇)》收录《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春秋左传》《春秋公羊》《春秋谷梁》《论语》《孝经》《尔雅》《孟子》部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清阮元撰。阮元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本人师从戴震,为徽派朴学之重镇巨擘;乾隆进士,历任高官,在儒生中颇有号召力。有感于当时通行之毛本经书错舛流沿,阮元以其与自藏善本对校,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刻印于文选楼。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多以此为祖本,抄写过程中,难免益误。今对文选楼本《校勘记》进行校点整理,实有益学者。参与者均具文献专业博士学历,主编刘玉才老师为北大文献专业教授,治学认真谨严,前后召开二十二次整理者沟通会议,对稿件更是通阅通审。《儒藏(精华编一〇〇)(上下册)》可谓清代经学大家巨擘巨著,当代专家学者精校精点之作。《儒藏(精华编一〇〇)(上下册)》于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初次整理出版,《儒藏》在此基础上有进行查漏补缺,可称后出转精之作。
-
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育模式研究张云教育的转型发展对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快英语教学的转型速度,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促进高校学生英语专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转型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且透彻的研究。本书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以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阐述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探讨教育转型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与策略。同时本书着眼于教学实线,尝试构建高校英语听说读写教学新模式。
-
儒藏.一八八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朱子语类》按内容分为二十六门,所辑为朱子与门人弟子来往问答的语录,朱子讲课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政治经济社会无所不至。《语录》中就包括哲学部分的“理气”“鬼神”“性理”“学”(教育),经学部分则将六经及四书分别归类,先四书再六经,后是孔、孟、周、程、张、邵等儒学先师评价;之后便是其与弟子问难的内容,如吕伯恭、陈君举等,然后便是与陆九渊论辩的部分;之后几卷涉及朱子与门人对于道家、佛家的看法;后是朱子及其弟子关于历朝及本朝历史的问答;后两卷为杂类、作文。因此语录所记为朱子四十岁以后事,故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颇有与朱子早年不同之处。语录中也时常可见朱子对于自己《四书集注》《或问》等的再阐述和新发明。尤其朱子对于《尚书》并无专门著作,但并不意味着朱子不重视《尚书》,《语录》中书类两卷,颇可补缺。又佛教哲学思辨思想颇为发达。此前中国思想多为经世致用之实际哲学,在宋之后,方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某种意义上说,宋代理学的产生和兴盛正是对于佛教本体论哲学的应战。朱子关于“理气”“性理”等本体论的阐述,也是中国本土哲学想对抗佛教本体论的尝试和努力。针对佛教的世界的本质是“无”的观点,宋代思想家提出了理气说。而朱子将“理气说”不断完善、发展,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又《朱子语类》为语录体,所记为南宋时期的“白话”。加之体量颇大,故颇可作为汉语史研究的资料。
-
因为至性所以动人梁漱溟 著本书是一本梁漱溟先生的读书心得,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由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辑录。梁漱溟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其阅读范围涵盖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等。他精辟地指出:“其实真有学问的人总是通达无碍的,对于拥有群众的各学派教派均能洞达其得失,各给予适当位置,若拒斥于千里之外,只是自小而已,欠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