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国学研究袁行霈主编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性刊物,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倡遵实事求是的学风,鼓励在学术问题上大膽探索,努力创新。本刊登载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论文,距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各学科的专题研究并重。内容涉及以下学科: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古代文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史、敦煌吐鲁番学、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法律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军事思想史、科技史、美学史、伦理学史、文化史、考古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唐君毅 著《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全2册)》系唐君毅先生晚年重要作品,作者自西学入手,反观中国文化,入其堂奥,探其精微,进而谋求中西文化、中西哲学之会通。作者自多方面讨论中华人文之精神价值如何于当今世界存在、发展,并如何有所贡献于艺术文化之意虑与主旨,然其终极目的,仍在掘显中华文化之内的精神价值,重整中华人文世界和人文理想。其文由情及理,以理涵情,读之令人感奋。
-
古文观止李敏这部书由于所选文章短小精悍,大多脍炙人口,易于记诵,因此成书近三百年来,受到了读书人的偏爱,在一般群众中也流传甚广。《古文观止》的编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乘权、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古文观止》是作者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的最为绚丽、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美古文,因而本书也是最为优秀的古文选本。数百年来,不仅读书人对之耳熟能详,一般群众也是对之喜爱有加,流传广泛。尽管因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使选文有浓重的理学色彩,但它的确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最能领略古文精粹的捷径,因此盛誉不衰也是必然。本书为“中学生古典散文名著阅读之旅”中的一本,能使广大初学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诸大家古文的艺术特色。
-
清康有为行书轴本社康有为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五岁有背诵唐诗数百首,六岁开始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十四岁前后纵观说部、集部、兵家学和杂史等。康有为是一个极具政治抱负的人,三十岁即向光绪帝上书了一篇长达六千字的奏折,提出变法维新的建议,以后又数次上书,终因变法挫败而亡命日本。康有为的这种政治信念,同样也反映在他的艺术观中。在他所著的足以在中国书法史上傲世的长篇巨制《广艺舟双楫》中,和盘托出了其卑唐尊魏、力纠时弊的变革理念。他以过于偏激和苛刻的观点力贬帖学,进而大力宣扬魏碑之美,倡导碑学,这在客观上为当时大兴魏碑的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基于这样的理念,康有为的书法创作也必然纳入了一条追求宏肆寄崛的轨道。尽管他早年亦曾涉猎唐碑,于“干禄体”下过不凡功夫,但此时的他,却独钟于魏碑。近人马宗霍云:“南海书法想在六朝中脱化成一面目,大抵主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所作体势恢宏,笔力雄强,字态朴厚,气格开张,具有一种艺术的震撼力。
-
王国维夏中义 著这是一部比较美学专著。它着重探索王国维美学与叔本华哲学的关系,揭示了王国维作为20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的开山祖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为何师承叔本华,又如何在师承西方大师的基础上,再创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艺术美学的,进而深究,从本世纪初至今,学界为何迟迟没有对上述的关系做出系统的剖析,王国维美学在身后屡遭冷遇与曲解,犹如“宿命”。本书实为一部比较美学专著。因为从美学上看,王国维是身兼二职:既是20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的开山祖,又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堪称“创世纪”。但所有这一切,是王国维在20世纪初便基本完成的。当时王国维正年轻,其灵魂正经历着青春期所特有的忧生之苦。可以说,忧生之苦既是王国维师承叔本华哲学的心理动因,同时也是王国维所再创的人本一艺术美学之魂。故,书名为《王国维:世纪苦魂》,本书重在探讨叔本华与王国维美学的关系。
-
中国少年儿童文史百科张岱年 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文史百科》概要介绍了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成果,使青少年儿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的文明与文化历史,从传统文明与文化的成果中汲取德性和智慧的营养,教育他们珍惜民族文明与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会以未来的眼光向历史学习。激励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书分民族·历史卷、民俗·民生卷、思想·文化卷、文学·艺术卷、创造·发明卷五个部分。该书以文配图的形式对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成果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希望它对青少年朋友会开卷有益。
-
资治通鉴故事柘子, 更生, 张萍主编《资治通鉴》着眼于为政得失,择取治政史料,略古详今,剪裁运化,系统完备,通览政史,警诫后世。宋神宗听司马光讲读了该书部分内容之后,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欣然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曾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最后官至宰相,率史学家刘恕、范祖禹等人,治书十九载,在正史之外,参阅涉猎了稗官野史、笔记、文集、杂史诸书,凡三百二十二种之多,最终成就了它“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资治通鉴》描绘了战国至五代十国,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轨迹,生动刻画了这些帝王将相的治国为政,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生死悲欢的个人命运。司马光的历史观未必能被令人苟同,但书中记人则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呼之即出,叙事则词采纵横,汪洋恣肆,抒发心怀清风穆如,长歌慷慨,渲染征战则意气飞扬,一泻千里;辞彩华美逊于齐梁,文风骨气直逼两汉。其内容思想博大精深,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阙,考评兴衰得失于前世,镜鉴往昔当今于后人,实为一部皇皇大书。《资治通鉴》成书已九百余年,其间语言变易已是沧海桑田,今日之专业学者尚不易卒读,遑论常人?所以,《资治通鉴故事》帮助读者在遴选出的一百余个精彩故事中,体味《资治通鉴》这部被毛泽东通读了十七遍的重要典籍的精神气韵,更有效地汲取古代文化精华。著名画家王永鑫先生主绘的精彩插图,为本书增光添彩。
-
这个世界会好吗(美)艾恺 采访,梁漱溟 口述,一耽学堂 整理梁漱溟说: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特质。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藉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时分比疆彼界。今日世界总是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要避免人粝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学西洋之结果。欲把僵局化归缓和而达于统一必须矫正划界限与用武力之两点错误,而超脱于世界两大壁垒则为其入手。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场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本书文字根据梁漱溟先生家属现有艾恺教授所存录音磁带(共计30盒)整理而成,直接由声音转为文字,逐字逐句,未作任何修饰及增删,完全以录音为准。为帮助读者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本书特意摘录《梁漱溟全集·思索领悟辑录》(卷八,1993)中的相关论述,置于正文相应部分的开头,以作对照,并将正文里谈及有关人事的评价、作者重要的观点提取出来,置于原文对应的书口,以作强调。同时,在编辑过程里,将整理者添注的说明文字,以楷体字标出;对全书前后不统一的译名,如艾恺教授序里的人名、地名,进行了规范统一;对文中的年代、时间、数字作了一致处理,如公元纪年均写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纪年(如“民国十七年”)保留中文数字等。本书内容首次全文公开出版,是对《梁漱溟全集》第八卷内容的完整补充。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事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我“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美)艾恺:《最后的儒家》
-
旧学新统单纯编著作者单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本书是一部系统地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的专著。系统研究了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冯友兰对哲学的诠释、新理学的本体论和人生论、冯友兰的宗教观和史学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等。通过对冯友兰哲学思想的研究,反映了冯友兰对哲学史和哲学的贡献。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对冯友兰哲学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研究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陈生玺《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是一代名相张居正为皇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系统讲解《资治通鉴》的精编讲义,调度浓缩了从上古到宋元数千年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处世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张居正的讲评用当时的流行口语娓娓道来,老于官场、明乎事故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对现代的读者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由知名学者陈生玺教授主持整理,不仅系统地标点校勘,而且对重要人物、名物制度、生僻语词加以简明的注释,并撰写了精彩的评议,用现代意识关注原著,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丰富意蕴。